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活动形式之一。在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

[关键词]团体心理;学科教学;辅导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08-02[ZW(N]

[作者简介]蔡任娜(1987―),女,广东潮州人,硕士,韩山师范学院教师。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才更有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见和有效的形式之一,本文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及其具体方法。

一、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创设平等、安全、温暖、和谐的团体氛围,让成员在一系列的团体活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有四大功能,即教育、发展、预防与矫正。在教育功能上,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生培养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发展功能上,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成员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成员健全的人格。在预防功能上,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在团体中,成员可以一起分享、探讨目前或今后可能遇到的难题,以及研究积极、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让成员收获归属感与友谊,而且也可以预防和减少成员心理问题的发生。在矫正功能上,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类似真实社会生活的情境,特别适合有情绪情感问题及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个体。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很多理论与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帮助学生应对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环境适应等问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还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为寻找一种适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并非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若能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运用于其他专业课堂中,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渗透性。每个班集体都是一个团体,每个学生都是团体中的成员,教师就是团体领导者,如果教师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来管理班级,那么不仅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而且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一)团体动力学

团体动力学是指把团体作为一种心理学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整体水平上探求团体行为或人的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团体心理辅导强调整个团体的动力性质,通过团体内积极的人际互动来增进团体的凝聚力,促进团体成员发生改变,而每个成员的改变也正是整个团体动力性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关注和利用班集体的团体动力。例如:设置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班级具有一致的目标导向;开展竞争与合作的班级活动,进而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民主和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二)社会学习理论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在团体辅导中,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情境,而

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关心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上共有的困扰,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出真诚、支持、信任、接纳的氛围,让学生放下防御、开放自己。

(三)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所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被广泛地运用于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教育等领域。它的基本假设是:人的本质是可以信赖的,如果给来访者提供适宜的环境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觉察、自我接纳、自我实现,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基于该假设,教师应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并给予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错误的行为或者不良表现,应用关注的态度接纳它;对学生良好的表现或闪光点,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学生感受到越多的积极关注,他就越容易表现更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变化,进而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成就感。

(四)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它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与条件。只有提高沟通技巧,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才能改进沟通的品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言语所传达的信息,也要留意自己的非言语所传达的信息,比如手势、表情、语气等。此外,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以减少沟通中的误会,确保师生双方的沟通是有效的。

(五)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划分了四种生活态度:我不好―你好,这是抑郁者的态度,对自我和世界的评价都比较消极,急需他人的认同与关爱;我不好―你也不好,这是一种厌世或严重精神紊乱者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容易放弃自我、厌倦世界;我好―你不好,这是怀疑和独断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容易对世界和他人保持怀疑的心理,无法接受自己的错误,甚至攻击和伤害他人;我好―你也好,这是健康的态度,既能肯定自我,也能认可他人。如果个体在其所在的环境中获得自身价值以及他人的肯定的话,就容易形成这种态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并让学生互相表达对他人优点的赞美,形成欣赏他人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韦志兆.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