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先秦哲学之人论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先秦哲学之人论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先秦哲学是我国哲学的起源。本文分别阐释了先秦道、儒、墨三个哲学流派对人的论述观点:道家将人从天命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把人看成是自然的存在;儒家把人从天神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并将道与人相联系,人则是道的主动弘扬者,而不是道的被动遵循者;墨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劳动,认为人应该是主动的。以揭示先秦时期中国哲学的逐步发展过程。

【关键词】 先秦;哲学;人论

一、道家哲学对于人的认识

先秦道家哲学起于老子,收尾于庄子,后人习惯上称老庄哲学。但实际上二人之间并无师承关系,仅仅是因为在思想观念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代表着同一类思想。道家天道学理论重点是“天”,尽管也谈到“人”的思考不够深刻,道家主要是从道的视角来看人。道家将人从天命的控制中解放出来,看成是自然的存在,不再是被动的存在,将关于人的话题从神学转到了哲学。道家思想按照人的人格,把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人事道的体现者,叫做圣人;另一种人事道的疏离者,叫做俗人,天下之人不外乎这两种类型,或者说所有的人都属于这两种类型中的一种。前者是道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后者则是道家思想所针砭的对象。

所谓俗人,是指那些被世俗观念束缚的人,自以为是的人,被欲望驱使的人,没有精神追求的人。他们都是道的疏离者,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不符合道的原则。并且,他们不懂得道,不接受道,总做一些违背道的事情。这种人自以为聪明的很,其实是非常糊涂的。从我们当前的角度来评价这些人的话,就是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殊不知追求物质享受会带来精神上的伤害的人。

所谓圣人,是与俗人完全不同类型的人,这类人克服了俗人对于道的疏离,达到了与道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老子认为圣人的精神境界与俗人不同,认为圣人具有较高的价值取向,认为圣人具有较为高尚的世界观。

庄子也指出,圣人世界观与俗人的世界观完全不同,圣人“以道观物”,俗人“以我观物”。在圣人的眼里,万物的长短、大小、美丑、成毁、是非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万物本来都是齐一的,只不过人受到小我眼光的限制,才做出了美丑、长短与是非等的论断。比如,在人的眼里,西施是美女,可是鹿见到西施却吓跑了,鱼见到西施吓得赶紧沉入水底,在动物眼中的西施就不再是美女了。所以说,圣人与俗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进入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也就是树立“与道为一”的人生态度,在道的指导下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过着自由自在的精神生活。而逍遥之人就是得道之人,与道为一之人,就是精神自由之人;不逍遥的人就是与道疏离的人,受世俗观念束缚的人。

道家以哲学的方式来认识人,区分人,并对人展开了一定的论述。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心灵休息的场所,帮助人们消除烦恼,减轻精神压力,帮助人们排除不良情绪,净化心灵,求得心境的平和,造就洒脱的精神境界。

二、儒家哲学对于人的认识

先秦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儒学在创始初期所形成的理论形态。先秦儒学已提出儒家的基本原则、理论框架,因而成为后世儒学的源头。孔子讲学收徒,确立了儒学的基本框架;孟子展开了孔子的仁学思想,阐发了儒家的内圣学;荀子展开了孔子的礼学思想,阐发了儒家的外王学。儒家把哲学思考重心由“天”转到“人”实现了道家话题的转换,开辟了哲学的另一哲学新思想。儒家实现了重新认识人,重新解释人,把人从天神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并将道与人相联系,强调道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人则是道的主动弘扬者,而不是道的被动遵循者。

在儒家眼里,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人不仅仅是一种个体,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而如何组建社会群体才是关键。孔子认为,必须抓住“礼”和“仁”两个基本点。而这两个基本点都是围绕着人的社会群体性而开展的,礼是外在的维系社会秩序的制度规范,仁是内在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生来就具有向善的能力,孟子称之为“良能”;生来就有道德意识,孟子称之为“良知”。人性善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所共有的类本性,是相对于兽性而言的,只要是人,就必有人性,必有善性。正因为人有善性,才能结成社会群体,而不能与无善性的畜生结为社会群体。

荀子通过人与动物相比较的方式,说明人的社会群体性。在他的分析中,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人却能够驾驭牛马,这就是人能够结成群体。而人能够结成群体,正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套用来协调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礼仪制度,通过该制度,能够实现社会分工和社会秩序。荀子从社会的角度来阐述人能为群,人为贵。对于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他所作的价值评价无疑是肯定的,从人这个个体的视角来看,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懂得礼仪规范,生来就会融入群体。人需要有训练、学习和接受的过程,才能够懂得礼仪规范,才能够融入社会群体。也就是说,做人应该不断地学习、熏陶,才能够逐步成为有道德修养、品格高尚、遵规守纪的社会一员。

三、墨家哲学对于人的认识

墨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墨翟,该哲学思想在先秦时期也是具有原创力的主要学派,其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与其他两派同样受到重视。墨家主要是沿着人天学入手,该思想对于人有了更新的认识。他们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劳动,不赞同传统的天命观念,认为人应该是主动的,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而不是由天神来摆布的。人应该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不必等待天神的恩赐,以独到的思路突破了原始宗教的束缚,提出了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人。

墨家的第一话题是人。该思想相对前期哲学思想而言,对人的本质有了更新的认识,重点强调了人是劳动者,与道家和儒家的观念相比较,这种认识应该是更为深刻和准确的。墨家认为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劳动者,人必须靠辛勤劳动才能够生存下去。劳动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墨子所说的“劳动”是广义的,不仅仅是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是劳动,王公大臣的治理国家也是劳动。

总之,在对于人的认识方面,道家取得的理论思维成果是突破了传统天命观念的藩篱,认识到人是自然的存在。儒家比道家前进了一步,认识到人事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或价值的存在。墨家比儒家又前进了一步,有了一个更新的说法,已认识到人是劳动的存在,人是劳动者,劳动实践才是人的本质规定。这几种思想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自我意识,在当时是一个深刻的、了不起的创见,在当前,更影响和指导着我们哲学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志明.墨子人天学新探,中国哲学史,2009.04.

[2] 宋志明.简论庄子哲学话题,中州学刊,2011.5.

[3] 华曦.论中国原始宗教天人观向哲学天人观的转变,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4] 宋志明.先秦儒家人道学的展开,孔子研究,2012.5.

【作者简介】

张向鹏(1981.6-)男,陕西佳县人,现就读于民族学院2010级中国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