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管理双证课程系统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双证课程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课程。双证课程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结合,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双证课程是将全国通用的导游资格证书与日常教学、课程设置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导游资格证书或者景观设计师、计调师证书,这样在学生毕业之际,可以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旅游职业人。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双证课程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通过实施“双证课程”,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符合国外旅游管理专家对导游人员的考核原则----“A.S.K”原则。其中“A”(Attitude)是指导游人员的工作态度,“S”(Skill)是指导游技巧和能力,“K”(Knowledge)是指导游人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促进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出现新的变化,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实现良好对接。 1.“双证课程”可提高就业率。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显,着重表现在:“市场需要大量的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每年的毕业生中初级技术劳动者和高级知识人才却占多数,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造成最近几年本科院校就业率比高职院校就业率低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双证课程”的建设。2009年,我国一半以上省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或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平,高职生就业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有些地区,特殊专业的高职毕业生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部分用人单位需提前一年“下订单”招聘毕业生。 2.“双证课程”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证课程”,在大学第一、二学年开设,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参加全国导游证资格考试,在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学生走出校门,进行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去旅行社实行,旅行社实习需要导游资格证,这是进入旅行社行业的敲门砖。因为旅游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且在1999年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导游人员是指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游客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导游证,在走向工作岗位时,不需要旅行社企业为其提供培训,可以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在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后,2010年的3月,大量的广东游客乘坐高铁来到武汉观赏武大的樱花,致使武汉的地接导游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活跃在武汉三镇,他们在黄鹤楼、东湖、磨山风景区、湖北省博物馆承担着景区导游讲解员,以解市场的燃眉之急,救场如救火,缓解了武汉地接导游的空缺。 3.“双证课程”培养了“双师型”教师。由于“双证课程”的建设,必须要求我们的师资具备“双师型”的教师。因此,我们在师资引进方面,注重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于从院校毕业的研究生,要求到旅行社企业进行脱产半年的挂职锻炼;对于已经在职的教师,必须利用假期进行实践锻炼,三年需要有为其半年的挂职锻炼。所采取的种种办法,保证师资从实践来,又到实践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的教师既有较高的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双证课程”培养了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除此之外,我们还聘请旅行社的兼职教师。 三、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1+8”武汉城市圈,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良好中西文化素养和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旅游服务及岗位群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能在旅游行业领域从事旅行社导游人员、计调人员、景区景点的导游接待及其旅游相关专业应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社会需求确定就业岗位为旅行社的导游人员、计调人员和景区景点或主题公园的导游人员和接待人员。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构建了“双证课程”体系。“双证课程”是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计划同职业标准有机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资格证书要求。我们将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作为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的充分依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通识课程、双证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与本专业确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达到的职业标准相对应起来,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将职业培训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 四、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课程”的开发 1.设置“双证课程”所需课程。在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课程”体系之际,除了根据湖北省导游证考试笔试要求设有双证核心课程: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职业道德和模拟导游以外,我们还根据湖北省现场导游考试评分原则开发和设置相关课程。在现场导游考试评分表中设有景点讲解、语言表达、导游规范、应变能力、仪表和礼仪等五个部分。其中在景点讲解部分要求考生“讲解内容全面、正确,条理清晰,详细得当重点突出;讲解方法运用得当;讲解生动、有感染力;回答提问准确、熟练”,我们开设了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在第二部分的语言表达,要求考生“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用词准确、恰当、有分寸;内容有条理,富逻辑性;表情及其它身体语言运用得当。”我们开设了普通话课程,训练学生标准的普通话和讲解速度。导游员的讲解速度比播音员的语速略微快一些,播音员语速是180字/分钟,导游员的语速是200字/分钟;第三、四部分所涉及到的课程是导游业务方面的内容;第五部分的仪表礼仪,要求考生“穿着打扮得体、整洁;言行举止大方,符合导游员礼仪礼貌规范”,为此,我们开设了旅游公关与礼仪、形象设计等拓展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素质,进行素质拓展,并且有一个良好的仪容仪表为游客提供服务。#p#分页标题#e# 2.开发适合专业要求的“双证课程”特色教材。“双证课程”的教材是“双证课程”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目前能够与“双证”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很少,因而教材建设是“双证课程”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任务之一。在教材的编写中,要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开发的成果充分体现;同时还应注意“双证”教材的编写体例上,也要充分体现“双证”课程的特征。 围绕“双证课程”,我们编写了《模拟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领队实务手册》、《计调部实务手册》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双证课程”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注重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A.S.K”为考核原则,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训项目为手段,形成理实一体化教材,为学生获得双证(导游资格证、计调师证书、景观设计师证书、领队证书)打下基础,充分学习旅行社企业相关课程,为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融合的目标奠定基础。 当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正在全面、深入推进,各个院校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工学结合课程形式,其中项目课程、“双证”课程和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的“双证课程”模式在体系构建、兼职教师的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