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必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必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须”,象形字,从页,从彡,在金文中描摹一人头面部须发满布(见上图左),《说文解字》中说:“须,面毛也。”很显然,这个字形是为“须”字的本义――胡须而设计的。其实在古人的心目中,胡须对于一个男子来说,实在是一种必须之物。

古人鉴赏男女眼光不同。古代男子以须为美。《史记・高祖纪》描写到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韩愈笔下的张巡,也是“长七尺余,须髯如神”(《张中丞传后序》)。而对于女人的评价除了体态婉娈,则多半注意她的头发:比如陈鸿《长恨歌传》,就描写杨贵妃“发腻理”“云鬓花颜”;就算是极少描写女性的诗圣杜工部,也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丽词美句。可见,古人鉴赏的眼光,男女各有不同。

须发与古人的观念有关。当今社会,头发长成为女性的特征之一,但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头发的长度并不比女子逊色。当今理发对男子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然而古代的男子如果不倒大霉,是决不会把头发剃掉的。为什么古人要死死留住自己的须发呢?这是古人出于孝道的观念。《孝经》里早就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作为“孝之始”,显见这种观念源远流长。宋人张君房在谈到梳头落下的必须埋藏不能乱抛的古俗时,也提到了一条理由“敬父母之遗体”,也就是说,因为须发是父精母血所化生,所以不可剪掉。东晋创净土宗的高僧慧远,因其影响为权臣桓玄所嫉,桓玄以“震主之威”写信给慧远劝他还俗,遭拒绝。后桓玄进攻殷仲堪,路过庐山,慧远称病不出虎溪。桓玄便径直入山,见了慧远,劈头便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这是带有问罪性质的发问,言外之意是指责慧远的出家不符合孝道。幸而慧远不凡,立刻回答:“立身行道。”

须发与人们的安危有关。在古代巫术中,须发常常成为人们作法的对象。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中记述了这样一件奇事:汝阳城的西门亭中有害人的鬼魅,后出现一位英雄为民除了害,在鬼魅巢中发现了它割取的百多人的须发。事情虽然荒诞,却已毫无疑问地说明在古人心目中须发与人们的安危关系密切。《本草拾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要想抓住逃跑的人,只要把他的须发放在纺车上转,这个人就会迷乱心窍,走投无路。类似的记载在古书中还有很多。在各地民俗中,这类情况也俯拾皆是:许多地方的人相信,一个人如果须发被老鼠咬了,便不免有病有灾;有些地方造房时如果主人得罪了工匠,工匠便将主人的须发作为魇魅物压在柱下或置于梁上,令主人倒霉。

须发既然如此与人们的评价有关,与人们的观念有关,与人们的安危有关,那么须发对于人们的仪容便不可或缺起来,随意剪剃当然成了大忌,所以“须”与“必”组成“必须”一词也非常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