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66.3%,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25例,无效14例,显效率为51.3%,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心绞痛;不稳定型;疗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非ST段抬高的一种心绞痛类型,是指介入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WHO心绞痛分型中的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和梗死后型心绞痛。我院自近年来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结合常规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的临床诊断标准[1],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精神疾病、妊娠等患者。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39~84岁,平均62.5岁;病程3~17年,平均6.9年;基础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者69例,高脂血症者37例,糖尿病者29例。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37~81岁,平均63.1岁;病程2~16年,平均7.1年;基础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者65例,高脂血症者34例,糖尿病者22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疾病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持续心电监测、吸氧、镇静治疗,并积极治疗加重心肌氧耗的因素,如感染、发热、甲亢、心动过速等,纠正贫血;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药物常规治疗,血脂高者给予降血脂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90,75mg*7s)75mg/d,于清晨空腹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消失时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和服用药物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未再发生,体格检查基本正常,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现象恢复正常,无Q波及ST-T改变。有效:心绞痛出现次数及症状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现象改善50%以上。无效:不符合以上各项指征者。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4d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观察组(n=80) 53 21 6 66.3%

对照组(n=80) 41 25 14 51.3%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66.3%,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25例,无效14例,显效率为51.3%,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2.2 心绞痛缓解及消失时间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d,x±s)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

心绞痛缓解时间 2.1±0.6 4.5±1.3 8.365

心绞痛消失时间 5.2±1.7 9.4±1.5 6.687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心绞痛缓解与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轻度皮肤紫癜1例,消化道症状2例;对照组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冠心病的急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目前已经将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还包括一种特殊类型:变异型心绞痛,其特点为发作时出现短暂ST段抬高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与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不同,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由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及其继发病理改变所致,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局部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脉痉挛,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导致缺血性心绞痛[2]。

血小板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的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UA患者,其发病机制也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参与导致不完全血栓形成所致。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比富含纤维蛋白和红细胞血栓更难溶解,UA患者均应积极抗血小板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是近年来合成的新一代不可逆ADP受体拮抗剂。该药通过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ADP受体结合,防止ADP介导的GPIIb/IIIa受体活化和继发纤维蛋白原与GPIIb/IIIa受体的结合。目前一些临床试验研究显示[3],硫酸氢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更强,耐受性更好,而且副作用更低,特别是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该药也不会引起噻氯匹定可能发生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已成为噻氯匹定的替代药物。氯吡格雷口服后迅速吸收,单剂口服75mg后2小时血小板聚集即受抑制,每日口服1次,3~7天后即可达到稳定状态。

本研究观察组UA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持续治疗14d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66.3%,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25例,无效14例,显效率为51.3%,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陈纪林,宁田海,朱文玲,等,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朱为勇,丁发明,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短期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1,15(1):124―125

[3] 贾国强,张信红,新型的ADP受体拮抗剂――硫酸氢氯吡格雷[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2,18(5):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