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典诗歌教学与学生情感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典诗歌教学与学生情感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学生审美教育和情感陶冶,从当前语文教育现状看,十分有必要利用古典诗词教学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以上目标如何在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得到落实,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情感培养;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56-01

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学生审美教育和情感陶冶,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丰富的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探究能力,增强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古典诗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情感教育素材。“诗缘情”,“ 诗言志”,诗歌所具有的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合培养一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与健康美好的人性,使人 “多情”、 “爱美”、 “乐善”。那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在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诵读吟咏之中,感受音韵之美,激绪

诗歌的美感首先缘自音韵,即节奏、韵律。有规律的停顿形成了节奏,它总与诗歌内在的情感相吻合。诵读产生于劳动中的二节拍诗歌,情感直朴、情绪急促;朗读五言诗歌体会到舒缓的情绪;朗读七言诗歌会有情感起伏的感觉……韵律是文字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形成的,它是生命的节律。古人对韵律就有讲究:“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历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短而促”。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诗歌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学实践证明,一首优美的诗篇,如果没有好的诵读,就无法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反之,如果在诵读时能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起伏,注意诵读节奏快慢的处理,声调高低舒徐的安排,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打开情感的闸门。

二、意象分析入手,把握意境,催生情感

诗歌的情绪,往往是通过基本单位——意象表现出来。因此,意象是诗歌情感的载体,欣赏诗歌首先就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说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和情绪,让漂泊天涯的游子读后黯然泪下。

还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立足传统文化去关注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明月”、“杨柳”、“桃花”、“流水”、“岁寒三友(松、竹、梅)”等。比如,“明月”这一意象,它承载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恋人思念;“举头望明月”的故园思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求贤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亲人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友人思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思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江潮水随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历史与人生思念等。在意象分析时,将学生带进诗人所吟咏的情感世界之中,由此可见,解读这些中国民族特定文化图式反复出现的意象内涵,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三、展开想象,走进心灵,融入情感

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其间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再现画面。叙事诗,我们可以通过想象让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鲜明;对于能形成较强画面感的诗词,可以抓住其中的意象,让学生将景物在大脑中想象组合成为一幅幅实实在在的图画,将诗中的景物用一幅幅画构勒出来。如我在讲授王安石的诗《书湖阴先生壁》的意境时,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展开想象并做出一幅画,展示王安石所在时代的生活环境。学生描绘的画面详尽美观,富于哲理,超乎老师的想象。画面中有整齐的稻田,弯弯曲曲的篱笆,院外的小桥流水,院中的柳树、花草、菜畦,榆柳桃李间的几间草房,闲步庭院的小狗。从学生的想象中,可以读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谧和淳朴自然,还可以读出一种美、一种高贵、一种操守。

四、知晓背境和诗人经历,激感

准确把握诗歌情感还需“知人论世”,当我们将文人们的诗词作品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时,我们所想到的命运就不再只是纯粹个人的,那是一代人,一代知识分子,一代文人的命运。

比如,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相对安定、统一的时期,唐朝诗歌大多积极向上、激进健康、关注现实,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李白是具有唐朝诗人富有理想、积极进取、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典型代表,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出自己对国家、百姓的忠诚、真挚的情感。尽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巨大的差距,诗人仍然执着追求人生理想,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让学生感到友情的可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会让学生感到亲情血脉相连、心灵相通;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的美妙境界,必然会感染学生,使处于豆蔻年华的中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爱情。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我们在继承这一宝贵遗产的同时,更应在新时期发挥其教育人感染人的功效,通过古典诗文教学使学生受到人性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实现“为人生”的语文教育目标,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