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亲年纪越大,孩子寿命越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论上,端粒越长的人,寿命就越长。从此,各大医药公司开始致力于研发能够改变端粒长度或者端粒酶的药物,例如美国医药巨头杰龙公司的抗癌药Imetelstat便是一种端粒酶抑制剂,但却因为效果不佳,在临床试验的第二阶段便宣告失败。靠药物改变端粒长度可能还遥遥无期,但今年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发现,男性做父亲的年纪越大,他们孩子的端粒就越长。靠推后男性的生育年龄真能够延长子女的寿命吗?
端粒是什么?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结果的关键词在于端粒。DNA进行复制的时候会出现许多错误的序列或者变异,而DNA链的两端也会因此不断“磨损”。端粒是DNA链两端的重复序列,它们并不负责蛋白质编码,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DNA链的两端不会瓦解掉。随着年纪的增长,端粒会变得越来越短,直到最后不能再保护DNA链。这时,DNA不能再复制,细胞便会死亡。简单来说,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寿命,而一个人出生时的端粒长度决定着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他能够活多久。端粒越长的人,寿命便应该越长。
端粒和父亲的年纪有什么关系?
年纪越长的人,端粒的长度越短,但是中的端粒却是例外,它们不仅不会“磨损”,反而会长长。年纪越大的男性,他们中的端粒越长。研究者至今仍然不清楚原因,不过他们猜测可能是因为中存在高浓度的能够修复端粒的端粒酶。更令人激动的是,中端粒长度的增加会遗传给下一代。如果下一代是男孩,那么还可以遗传给孙子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在年纪比较大的时候才做父亲,那么他基因中的端粒会累积得更长。如果端粒长度决定寿命的说法正确,这个人的寿命便会很长。
事实可能是相反的
端粒长度决定寿命长短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所有的老来子就真的比其他人活得长吗?理论和现实总是存在着残酷的差距。许多研究都发现,年纪大的父亲,尤其是那些年过65岁当父亲的人,他们孩子的寿命实际上是短于平均值的,而且女儿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除了寿命以外,这些孩子也更容易出现疾病或者缺陷。例如,他们的智商可能偏低,患白血病、精神疾病的几率也更大。不过有人提出质疑,这些研究大多数年代久远,那时候避孕措施少,父亲年纪大时才出生的孩子往往在家里排行最末,前面还有很多哥哥姐姐,家中的资源紧张,父母也没有太多精力照顾他们。于是很有可能是后天环境而非父亲的年纪导致了他们的缺陷和疾病。
端粒理论为何失效?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端粒在加长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新变异,而这些变异有可能导致疾病。不像女性还是胎儿时,一生的卵子就已经储存在她们的卵巢中以备以后使用,男性的是在一生中不断产生的,这样后来产生的就有更多机会获得新的基因变异。据《自然》杂志报道,在研究了8.5万冰岛人的DNA后,研究者发现,人类从猿进化至今,大部分的基因变异都来自于父亲。平均来说,我们从母亲处获得一个基因变异,就会从父亲处获得3.3个。另外,研究者还发现,从20岁到58岁,父亲的基因变异率会增加一倍,而母亲的基因变异率却没有改变。所以做父亲的年龄越大,孩子越容易遗传到致病的变异基因。
端粒和变异之争
当然,也不是所有变异都会造成疾病,否则人类便不会进化。如果“好”变异比“坏”变异多或者“坏”变异的效果不能完全抵消端粒增长带来的益处,那么下一代的寿命还是可以延长的。因此,在这种拉锯战中,可能男性当父亲的年龄并不会对其孩子的寿命产生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影响。在2009年,“加拿大健康与年龄研究”对5000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父亲的年纪和子女的寿命并没有明显关联。但是,这次研究只对比了25岁当父亲与45岁当父亲这两种情况,存在一些局限。
但对于某一类疾病来说,父亲年纪的增长的确可能带来坏的变异,例如自闭症。美国近期有研究发现,儿童罹患自闭症的原因可能与缺陷基因产生自发性变异有关,而父亲的生育年龄越大越容易导致此类变异的发生,从而增加子女罹患自闭症的可能性。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托马斯·因塞尔认为,上述变异如果发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DN段上,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变异发生在与胎儿脑部发育有关的关键位置,那么后果比较严重。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目前的研究结论仅能解释10%左右的自闭症病例发病原因,不能盲目地认为所有的自闭症都是由于基因变异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