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声不良习惯及其纠正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声不良习惯及其纠正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老师指导,自学声乐的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盲目性,他们常常在没有弄清自己发声器官结构和嗓音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地模仿他人声音进行学唱,结果,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甚至造成发声器官的损伤。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纠正、克服。本人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些问题,试析其纠正的方法如下:

1、声音白、紧,是初学者最普遍的一种毛病。它表现为声音发直,尖利刺耳,而且僵硬,因缺乏共鸣,无正常音波,声音灵活性不够,缺乏音色变化。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为了追求大音量,追求过量的音色,发声时缺乏对咽腔间体积的控制,没有控制好由喉口、舌根与软腭组成的纵向通道,而影响了共鸣的形成和贯通,这种现象,几乎是所有初学者都存在的问题。那么,我要求学生:首先在观念上要明确,不要不切实际的拔高音、盲目追求声音亮度。发声中,要严格要求共鸣的位置与形成,舌根保持自如稳定,上下腭打开,形成良好的共鸣贯通的咽腔空间,要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歌唱,多练“a”、“u”等元音字母的练习,暂少练“i”这种闭口的母音,并借助“哼鸣”反复练习,来寻找发声的高位置。

2、漏气,也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它表现为不能完整地唱完一首歌,甚至乐句都不能够一口气唱下去,必须在中间不该换气之处偷换一口气,而且总感到气不够用,控制声音也比较困难,音往往偏低。这种毛病主要是由于横膈膜和控制呼吸的腹肌、背肌等软弱无力,另外,就是过分强调肌肉放松,致使声带闭合不严,失去挡气的控制能力。针对这种问题,一方面应多采用弹跳音练习,要求各腔体打开,声带牢牢闭上,声音靠气息弹出,并用弹跳的感觉,体会横膈膜的力量和声带的闭合力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配合,同时,训练长时间、均匀的控制送气。另一方面,母音的选择上,宜先用‘i“母音为主,练有一定的成效后,再练”e“、”ia“等高音,待声带闭合状态相对稳定后再进行开口音的练习。

3、鼻音。表现为穿透力差,音量受到一定限制,传不远,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像伤风感冒一样,声音较难听。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从概念上讲,初学者往往将鼻音与鼻腔共鸣混淆起来,想找到鼻腔共鸣,但方法不当而引起鼻音。还有一些是喜欢鼻音的音色,认为它很好听,而且用鼻音比较省力,且不费嗓子,于是偏爱它,便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从技术上讲,是由于软腭的失控,舌根和咽喉部紧闭,堵住了声波通往口腔的路造成的。面对这样的现象,首先要学生将鼻音与鼻腔共鸣之间的差异区别开来,两种不同的概念要分清楚,在发声练习时,软腭要积极的提起,使之离开舌后部,随着音的升高,调整软腭张开的幅度,形成自然的弓形。要注意发声的力点,使气息集中地送出口外,以便纠正鼻音。训练时,以开口母音做顿音及跳音练习,先暂停带“m”、“n”音的练习和少练“en”(恩)、“in”(因)、“an”(安)、“un”(晕)、“ueng”(翁)等归鼻音的字。

4、喉音与喉头上提,这也是常见的两种毛病。这种毛病多存在于男生各声部。喉音表现为声音紧而不自然,僵硬,上下共鸣不统一,低音下不去,高音又困难,缺乏音色变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喉头上提或下卡,使喉头受压或喉头位置不正确,使发声的声波与气息的畅通受阻,影响了声带的正常发声。

喉头上提是与喉音相关的同类毛病,都是由于舌肌紧张,使舌骨向前推移而引起的。甲状骨一离开原来的位置向上吊起,就引起呼吸气流不通畅,声音也不宏亮、发闷。喉结一上提,气息就吊起,喉部肌肉就控制不住的处于紧张状态。对待这样的学生,纠正方法可采取:

(1)首先是胸部要放松,使喉结下方呈很松很宽的状态,单纯压喉结忽略了胸部的放松,喉结不但没放下,唱歌时会感到比喉结上提时更难受。

(2)稳定喉头,注意喉头的相对稳定,使喉头在发声中处于自然的震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能自如的上下活动,并让喉结在活动到下面时尽量多停留些时间,致不感到难受为止。

(3)呵气轻唱,当喉结稳在下方时,先轻轻呵气,以气带声,将喉结从喉部吹出的感觉进行发声练习,多做哼鸣练习,练好中声区,然后,更逐渐扩展音域。同时,注意气息的深度,保持呼吸支点。

5、颤声,即小抖。歌唱时,一般都有自然颤音,也就是我们所要求声音的泛音,这种声部的自然颤动,使声音产生美感。然而,出现不正常的颤抖,就成为问题了。我们必须要纠正它,其现象为:声音无规则的颤抖,而且颤抖的幅度过大,音准很不稳定。在我的课堂中就遇有这样的学生,有时连其上下嘴皮都控制不住的颤抖,几乎无法练习下去。其原因就是:由于喉头位置不稳定而动摇,各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那么,给其纠正方法:首先要控制好喉头位置,要求发声的准确性,加强音准观念和发声动作的稳定性,有意识的使喉部、咽部、舌肌处于自如而舒服的状态。暂时选择一些时值短的顿音练习,少练长音,体会气息对声音控制的作用。待发声习惯稳定后,再逐渐扩展到其他发声练习和整个发声音域。

6、吐字不清,其现象为:字音含糊不清,缺乏力度。原因是对声母发生的动作、部位控制不佳,咬字时唇、齿、舌等咬字器官未能积极协调动作,造成不能大胆咬字,舌尖无力,喉头没有往下挡气等等,在我们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中,对歌唱的咬字吐字要求是非常高的,它不但要“四声”准,“四呼”清,还要将字头、字腹、自尾都准确到位。同时又必须注意切记把字咬死,避免语言僵硬。清晰的语言是听懂歌曲的内容,并与歌唱者产生情感交流的关键,如果歌唱语言交待不清楚、不明确,观众是无法听明白歌曲的思想内容的。特别是面对那些来自各地并都带有地方语音的声乐学生,首先,对歌唱的咬字吐字,必须提出严格要求,让他们懂得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那么,训练中纠正的方法:

(1)根据声、韵母注音要求,学好汉语拼音。

(2)根据“四声”、“四呼”要求,将字头、字腹、字尾把握、准确到位。

(3)吐字时,口齿要用力,特别是舌头要果断用力。

(4)要求吐字与发生训练中的共鸣位置等结合起来,不能因咬字吐字而影响声音的位置。总之,需结合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从表现感情出发来进行准确地咬字。

以上不良发声习惯是我们课堂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几种。由于学生接触声乐这门学科的起点和基础各不相同,因而,反映在发声训练中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也各不一样。在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是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之一,它使学生的歌唱发声器官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本状态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逐步确立起较完整、较系统、较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错误的发声方法不仅导致歌声缺乏艺术魅力,还可能出现嗓音嘶哑等各种病变。作为声乐教师,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产生出最好的声音效果。责任编辑:李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