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涤痰益气复瘫汤治疗脑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涤痰益气复瘫汤治疗脑中风偏瘫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涤痰益气复瘫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9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自拟的涤痰益气复瘫汤。20 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优于对照组的75.5%(P

【关键词】 中药; 涤痰益气复瘫汤; 脑中风偏瘫; 疗效

脑中风(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病情进展快,致残和病死率高,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1]。近年来,脑中风偏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此病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提高脑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笔者开展了涤痰益气复瘫汤治疗脑中风偏瘫90例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180例急性脑中风偏瘫(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44~80岁,平均(61.12±8.62)岁;病程3 h~5 d,平均(1.9±0.6)d;其中肌力0级56例,I级15例,Ⅱ级12例,Ⅲ级7例;伴有高血压病42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68例。对照组90例,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45~77岁,平均(60.26±7.21)岁;病程2 h~6 d,平均(1.5±0.7)d;其中肌力0级47例,I级18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伴有高血压病41例,冠心病31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灶大小、多少、梗塞部位、肌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合并症等方面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2]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予以改善脑细胞代谢、降颅内压等治疗,1次/d,20 d为一疗程,观察疗效。同时对两组合并症,如颅内压增高者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以降颅内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按病情分别给予适当降压药、扩血管药、降糖药、降脂药物药物等对症治疗。

1.3.2 治疗组 根据中医辨证,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加以精研细选,采用自拟的涤痰益气复瘫汤方剂。方剂组成:黄芪150 g,丹参20 g,川芎25 g,杜仲15 g,赤芍、牛膝、桃仁,天麻各15 g,红花10 g,胆星10 g,水蛭、地龙各10 g,蜈蚣2条,通草3 g,桂枝6 g,炙甘草6 g。水煎300 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连服20 d为一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用药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按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病例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将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列为显效;进步列为有效;无变化及恶化列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一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后肌力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典型案例

患者李某,男,59岁,因左侧上下肢完全性瘫痪1 d于2010年10月20日入本院脑病科。患者1 d前感觉头晕、左侧肢体麻木、左上下肢无力,急来本院检查治疗。诊断急性脑梗死、中风左侧偏瘫症,遂住院治疗。患者神志清楚,语言蹩涩不流利,反应迟钝,口留涎水,口苦,咽干,左侧上下肢完全性瘫痪,舌质暗,舌苔薄白,舍下脉络少许瘀点,脉迟、弦、涩。诊断:中风偏瘫症(痰阻经络型)。治法:益气活血化瘀,涤痰熄风通络。自拟涤痰益气复瘫汤加减:黄芪120 g,丹参20 g,当归、川芎、桃仁、牛膝、赤芍各15 g,杜仲20 g,红花、天麻、僵蚕、全蝎、地龙、胆星、条芩各10 g,蜈蚣2条,水蛭10 g,通草3 g,桂枝6 g,炙甘草6 g。5剂,水煎300 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5 d后复诊,自诉左侧上下肢有轻微疼痛,由陪人搀扶能跛行,痰涎减少,语言清晰,舌苔薄白,脉迟、细、涩。以原方加减巩固疗效:黄芪120 g,丹参20 g,当归、川芎、桃仁、牛膝、赤芍各15 g,天麻、红花、桃仁、地龙、灵仙各10 g,杜仲20 g,炙甘草6 g,丹参20 g,10剂,水煎300 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药服完后再诊,自诉左侧疼痛消失,自撑手杖步行,左手能握筷子,舌质正常,脉沉迟虚,再以原方去僵蚕、全蝎、蜈蚣,加白术、阿胶,又服5 d共20剂,休息3 d后,再服20剂痊愈,生活完全自理。

4 讨论

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病机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或嗜酒及肥美食物,房室所伤;劳累过度,致阴阳失衡,脏腑气偏,肝阳暴涨,内风旋动,气血逆乱,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心窍而生[4]。《中风斛铨》说:“五脏之性肝为暴”,证属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瘀滞脑络,可致窍络痹阻,脑髓受损,治则以活血祛瘀,通经行滞为治疗大法[5]。临床认为,本虚标实是以“气虚血瘀为多见”,急性的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而后期的本虚“多以气虚、阴虚多见”,由实转虚或发病即为虚证[6]。本方根据以上病机而设制,标本兼治,补益肝肾,熄风通络化痰涤痰,行气活血药融为一体,而随证加减。对肝肾亏损,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偏瘫疗效显著。方中重用黄芪益气生血;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水蛭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天麻、全蝎、蜈蚣平肝熄风通络;胆星清热化痰;通草、桂枝温经活络;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活血、涤痰化痰、熄风通络之功,而达到治疗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兴奋中枢神经,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7];丹参、杜仲、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桃仁、红花、水蛭均有降血压、抗血栓、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8];天麻、地龙、蜈蚣、全蝎、胆星有镇静、抗惊厥、溶血作用[9];桂枝、通草有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作用[10]。

本观察表明,本研究采用涤痰益气复瘫汤治疗脑中风偏瘫,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仅在临床疗效上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发生。且可明显提高脑中风偏瘫的疗效,有助于致残后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脑中风偏瘫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武红斌,赵俞平,等.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14):1-4.

[2]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57.

[4]吴立欣,金栋.中风病因新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95.

[5]尤劲松,黄燕, 蔡业峰,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特点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4):182-183.

[6]闫晓霞,王建昌,李忠东.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6(21):109.

[7]卢亚娟.黄芪治疗呼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2):27-29.

[8]吴昊.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67-168.

[9]王莉,徐宁,孙娟,等.12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惊厥作用和时间-体存生物当量的比较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9(4):112.

[10]林懿才,赵恒,黄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7):789-790.

(收稿日期:2013-01-10)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