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不可缺乏的同情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不可缺乏的同情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的发展为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等奠定了重要基础。可现在因为各种原因,不少儿童同情心缺乏。本文分析了儿童同情心缺乏的原因,谈了几点在基础教育当中,培养儿童同情心的粗浅的想法和尝试。

关键词:同情心;培养;教育;道德情感

同情心,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情感,它是许多高尚道德情感的基础,是人的重要的优良道德品质之一。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情感。它的产生依赖于儿童自我意识、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对他人的需要、情绪、情感的认知与理解。它的发展则为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等奠定了重要基础。培养儿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行为的人,是我国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儿童的同情心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作。

具有同情心的人的胸襟是宽大的,它能使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的心态和心境,在处世待人时,能设身处地去想,能包容一切,它在形成集体凝聚力和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同情心的人往往性情怪异,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同情心在儿童早期已经开始萌芽。1~2岁的儿童就能对周围人的情绪做出直接反应,随着儿童心理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我中心逐渐消退,幼儿不仅能对他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更多的察觉和体验,而且出现大量同情与助人的行为。但近些年以来,我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明显地感受到为数不少的孩子缺乏同情心。缺乏同情心的孩子越来越多,从很多小事上都能表现出来。如:有时学校开展活动,同学之间需要借衣服、鞋子等,可有些同学就不愿意借给需要的同学。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剖析其原因,乃多方面所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钱开始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逐渐为人们所忽视,并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人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而排斥他人,对他人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这种影响也慢慢地渗透入学校,影响着现在的儿童。

第二,学校教育的失误是导致儿童同情心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中、小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但这种教育常常更多地限于口头,只是一种规则的教育,缺少实际的行为实践;许多老师也很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机会。如:有的学生生病了,老师一语带过,并未能有意识地抓住这一机会,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在家中备受宠爱,家长对孩子的爱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不少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还小,要求他们去关心他人,觉得要求有点过高了,也就很少有家长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要求和教育。因此,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乏,也使得很多儿童不会关心他人,即使在他人处于困境时,也吝于伸出援手。

面对这种现状,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同情心的培养。下面便是我在培养学生同情心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尝试:

一、引导学生关心和保护花草、小动物

年幼的学生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生物表示关切,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教师不必去向学生解释这些小生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学生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与爱护,并借此告诫学生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湖南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崇德中学是一所绿化环境很好的学校,绿化带较多。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可是,低年级学生认知方面欠缺,言与行有时很难做到一致。记得几年前,我新接的一个一年级班,班上的调皮男生比往届多,刚入学的那段时间里,天天都有几个调皮男生踩绿化带。我看到这种情况,想了一个办法,编了一些童话故事来教育启发他们。通过童话故事的教育,该班调皮男生踩绿化带的现象少多了,不久,人人都成了爱护花草树木的乖孩子。通过这次情感教育的尝试,学生们对动植物有了仁爱之心。

二、引导学生同情、关心他人,特别要同情、关心身有残疾的人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不小心碰疼了,有的学生见状却哈哈大笑。我们不要责怪他们“幸灾乐祸”。因为,学生是被同伴突如其来的表情动作惹笑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用“角色置换”的方式启发学生,我赶紧说:“哎哟,某某同学碰疼了,真可怜啊!上次你不当心不也是弄疼了吗?”这时,笑的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历,自身与碰疼的同学“调换”了位置,身心有了感受,马上就止住了笑。于是,我马上对他提出建议说,去关心某某同学,问问他疼不疼。

班上如果有残疾学生,就更要注重引导,给予残疾学生更多的同情与关心。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学生XX有点口吃,说话时有点结巴。记得那是他刚上一年级,上课回答问题时,他越急,就越说不出话来,涨得满脸通红,班上学生看到他那副样子就哈哈大笑。我知道后,就走近这位有口吃的学生,跟他说:“不急, 慢慢说,说不出来时,等几秒钟再说。”接着,我回过头来,对全班学生说:“来!我们支持一下XX同学好吗?” 此时,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学生都说“好!”。“怎么支持他呢?”我接着问,“谁来说说?”然后,我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我说:“XX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笑的话,他就会着急,他越着急,就越说不出话来,所以我们不能笑他,要认真听他把问题慢慢答完,然后,我们再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会不紧张,才会慢慢改掉口吃的毛病。”从此以后,学生再也不笑话XX了,XX的胆子也慢慢大起来,每天上课时,我都尽量给XX回答问题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XX同学就改掉了口吃的毛病。经过这样的道德情感教育之后,学生们学会了同情、关心他人,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启发学生关心、体贴成人

父母或祖辈有了病痛,家长要启发学生想象成人的痛苦,并且作出相应的关心举动。比如嘘寒问暖,与老人讲话解解闷,或者递个水果,拿下药片。亲身体验感受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长辈最有效的方法。在活动课时,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在我任教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上,我出示一些关心长辈的小品情境: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了,我怎么办?学生们的表演,反映了真实表现,当学生们表演完以后,我们可以让观看的学生,评价学生的表演,最后我们再做总结,这样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很好的。

四、将同情心的培养贯穿于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

在学校里,同情心的培养不光是班主任老师的事情,而是全体老师的责任。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无论任教哪门学科,是否担任班主任工作,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同情心的教育也不只是注重在低年级阶段,而是需要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分工不分家,将同情心的培养贯穿于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观察大量事实之后,得出结论:“对悲欢的敏感和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段,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独特别敏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一定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感的儿童。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崇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