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兴化市戴窑镇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兴化市戴窑镇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水稻机插秧发展历程及市场化运作,分析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发展历程;市场化运作;问题;对策;江苏兴化;戴窑镇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55-02

戴窑镇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部,耕地面积4 260 hm2,农业从业人口7 200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为了充分放大机插秧的增产、提质、增效效应,该镇以高产增效创建项目为引导,以集中育供秧、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栽插、统防统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抓手,大力推广机插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机插秧规模不断扩大,完全依赖农技站一家独立完成“育、供、插”机插秧推广模式已成为发展的瓶颈。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全程市场化运作才是机插秧规模化扩展的最佳模式,是推广机插秧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将戴窑镇机插秧的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1 水稻插秧发展历程

戴窑镇从2003年前后开始接触机插秧,由韩董、白港、张家、灯塔等村的柳桃林、张钦贤、张钦龙、余广播、勾占成等发起。采用营养土、浸种消芽,塑料薄膜、秸秆覆盖等传统的育秧方式育秧,插秧机械是手扶步行式四行插秧机,当时由于受机械动力、育秧及大田管理水平,人们对机插秧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机插秧主要以机手自家责任田为主,顺便为亲属朋友插一插,很少有市场化服务,后来随着第一批插秧机维修高峰期的到来,大部分机手选择了放弃,致使该镇机插秧推广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戴窑镇机插秧推广的转折点是在2008年,源于该镇农技站流转了部分土地,用于集体育供秧,开展育、供、插全面服务,购置了中型拖拉机,六行乘座式插秧机,为机插秧规模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里程。从而使该镇机插秧推广得以发展迅猛,全镇面积一度达到333.3 hm2左右。随着秸秆全量还田、统防统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相继运用,省工、节本、环保等优势不断显现,人们对机插秧有了新的认识。机插秧推广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部分育秧田就近田块大量取用耕作面层土做营养土对耕作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机械动力不足,调度混乱,运秧距离远,区域性劳动力紧缺,导致不能如期育秧,不能适龄栽插,人为地增加农耗等矛盾日益显现,极大地制约了机插秧进一步推广[1]。

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往往预示着下轮机遇的开始。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技术支撑,出现了农技站、农机站、各集中育供秧主体共同参与推广机插秧的可喜局面,先后有北李、杨林、灯塔、乾元等村参与了集中育供秧,一改以往农技站大包大揽的状况,给机插秧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育秧主体多元格局的形成,加速了市场化运作的步伐,由来自不同村育秧主体的加入,优化了区域分布,机插秧推广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区域性用工紧张的矛盾也迎刃而解,便于精播细管,减少了秧苗远途运输成本,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起运秧插秧时间,利于栽后返青活棵,减少农耗,夯实了高产基础。

2 水稻机插秧市场化运作

随着育秧技术日益成熟,育秧主体的广泛参与,该镇机插秧推广市场化运作条件已具备成熟。

2016年春季统计,该镇已有大小集中育供秧点15个,秧池总面积23.3 hm2左右,大中型耕整机86台套,插秧机74台。

“育供插”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各育供秧主体自行按需采购育秧物资,按就近供秧原则,与其辐射区域内的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村民直接对接,征订机插秧,根据实际栽插面积确定秧池面积,科学建立预案,根据小麦成熟进度,合理确定育秧时间和育秧批次,在农技、农机人员科学指导下,精心培育优质秧苗,按需运送至插秧农户田头。

鼓励各育供秧主体延伸服务链条,实行“育、供、插”全程服务,加强农机农艺配合,综合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增加育秧主体收入,以抵御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2]。

农技、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各育秧主体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加强机插秧的全程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机插秧“双无育苗”、干籽播种,适当稀播等技术。积极开展机插大田管理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秸秆全量还田,农药、肥料零增长,精确定量栽培等试验成果的转化应用。

3 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插秧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化运作成为必然的推进器,但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3.1 对接难,秧池面积难落实

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力,机插秧征订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变数大,加之稻农习惯在年后订秧,因此秧池面积预留难确定。

3.2 育秧物资准备难,质量难保证

由于育秧物资良莠不齐,价格不一,部分育秧主体有惜本思想,给育秧埋下了隐患。

3.3 农技人员思想放松,技术指导难到位

由于市场化运作的介入,育秧主体主动肩负起了机插秧推广的责任,而农技人员反而产生了“船靠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缺少对技术的高追求,技术水平的滞后,影响了机插秧市场化运作的步伐[3]。

3.4 约束机制缺乏,恶性竞争难避免

由于机插秧育供秧主体的相对偏少,且区域化布局不合理,争客源的事件屡禁不止,相互捣价压价,目前又没有明确的约束机制,恶性竞争越演越烈,甚至无利可途,导致育秧主体纷纷排斥机插秧,抑制了育秧主体参与势头,影响机插秧推广速度[4]。

3.5 育秧主体偏少,服务范围不合理

该镇有32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而目前育秧主体只有15个,且分布不平衡,秧池面积也大小不一,大的单个秧池面积4 hm2,小秧池面积只有0.2 hm2,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辐射,育供插环节还不紧密,还不能将农耗控制在合理区间之内。

3.6 专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制约市场化运作步伐

随着机插秧推广面积不断扩大,专业化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例如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合作社,为机插秧规模化推广提供了保障,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些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设备落后,服务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远不能适应今后市场化运作的步伐。

3.7 组织领导不到位

受传统重工轻农思想影响,领导对农业的投入精力相对不足,对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在长远规划,相关制度建立,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也没有通盘考虑,不利机插秧推广市场化运作持续健康发展。

4 对策

市场化运作推广机插秧在该镇自2014年开始起步,实施过程中各种矛盾纷纷呈现,为了全镇4 000 hm2水稻的机插秧全覆盖目标的顺利实现,应早谋化细规划,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场化运作的协调能力

该镇耕地多,农业从业人口多,机插秧推广潜力巨大,机插秧推广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建立相关领导小组,设立专业办公室,管理协调、项目、资金、技术、机械调度、规章制度、培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切事务,促使市场化运作推广机插秧工作的顺利开展[5-6]。

4.2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市场化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机插秧推广工程大,涉及内容多,例如用工和机械调度,随意性大,给工程实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建立法制框架内的制度、章程、标准、合同等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促使市场化运作制度化。

4.3 狠抓农技农艺再协调,为市场化运作提供技术保证

机插秧推广工作最核心的部分是技术,加强农机、农艺配合,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使机插秧提质、增效,生态效应充分发挥,为市场化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4.4 科学规划机插秧布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

理想的机插秧推广模式应该是每个行政村都要有独立“育供插”的能力,合并村应细化到每个自然村。机插秧推广工作细化布局,可以避免规模风险,化解区域化用工紧张的矛盾,节本增效,有利于适期适龄栽插,增产增效。

4.5 加强培训指导,夯实市场化运作基础

机插秧推广工作需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参与,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很重要,通过办培训班、开现场会等办法,让农民朋友认识认可,到熟练掌握机插秧生产环节,为市场化运作夯实基础。市场化运作推广机插秧,加速了机插秧推广步伐,为水稻机插秧全覆盖提供可能,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促使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峰,陈惠哲.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中国稻米,2009(6):4-7.

[2] 钱银飞,张洪程,钱宗华,等.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9(10):1-5.

[3] 薛艳凤,于林惠.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江苏农机化,2001(6): 16-18.

[4] 钟平,张山泉,陈川,等.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7):2104-2105.

[5] 张健美,吴,何超波,等.安徽省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20):58-59.

[6] 许圣君.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9):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