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林省能源供求形势分析及改善能源短缺状况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林省能源供求形势分析及改善能源短缺状况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对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吉林省属于能源资源短缺地区。近年来能源储量与生产情况不容乐观,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能源短缺将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刻不容缓。

一、吉林省能源供求状况

(一)能源生产情况

1990年以来,吉林省能源生产总体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为2733万吨标准煤,1990~2005年间年均增长仅为0.4%,其中,原煤生产呈现负增长趋势,2005年原煤生产总量为1641.28万吨标准煤,比1990年减少223.2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为-0.85%;石油生产总量为786.54万吨标准煤,比1990年增长176.94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2.94%;火电生产总量为415.2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为4.92%。而此间全省GDP由1990年的425,2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620,27亿元。年均增长15,35%,一次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表明吉林省能源自给能力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

(二)能源消费情况

能源需求总量明显加大,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898.97万吨标准煤,是1990年的1.67倍,年均增长为2.8%,与能源生产情况相比较,吉林省能源供需缺口呈不断扩大趋势,能源调入量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累计争调人能源3165.97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1.3%,能源调入比率与1990年的26.9%相比,提高了近1倍,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大幅上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力必将不断加大,能源短缺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二、吉林省能源短缺的原因

1、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加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目前吉林省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且处于重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巨大。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消费能源38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64.4%,工业对能源的需求量激增,重化工业时期的能源消费特征明显,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显著增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强。

2、优质能源比重偏低

近年来,吉林省在稳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质能源品种的比例不断增加。但其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仍以原煤消费为主,高品位能源(火电)、洁净能源(水电、风电等)比例偏低。从吉林省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始终是能源重点品种,而且呈逐渐增长之势。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5898.97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消费量为4612.99万吨标准煤。全社会消费用煤比2000年增长83%,年均增长12.8%,而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优质能源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2%。低级能源产品消费比重偏高,能源消费结构不优,加大了能源消耗量,也是造成能源短缺的原因之一。

3、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从吉林省产业结构比重上看,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9:43.9:34.2调整到2005年的16.8:44.4:38.8,第二产业不仅是比重高的产业,而且比例在不断增加。第二产业是消费能源最大的产业,工业部门又是全省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吉林省大部分工业企业主要是以消耗原材料、燃料为主的重化工业,产品能源消耗大,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结构是造成吉林省GDP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吉林省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制造业、建材、化工、造纸等行业生产的特殊品种的产品多属高能耗、高污染类品种。不注重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无疑是以牺牲吉林省长期利益为代价的短视行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4、用能工艺及设备陈旧

由于吉林省很多工业企业改制前属于中型以上的国有老企业,因此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多存在老化、陈旧现象,有的企业电机、水泵、风机、锅炉甚至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品,陈旧的用能设备是造成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高的重要因素。从电力方面看,吉林省电力企业较多,由于大多为老企业,单台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20万千瓦居多。此外还有许多企业自备电站,大多数为5万以下小机组,因此全省发电煤耗平均值在44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2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35.4%。

5、节能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不足

由于受能源自给率不断下降、能源消费持续上涨、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对能源资源的勘探力度,力图有新的重大发现。同时,也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逐渐加大对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方面研发的投入,不断引进、推广、使用一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吉林省能源供需矛盾和压力。但从总体上看,吉林省对一些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如对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项目的研发投入不足,能源技术推广效果不佳,特别是对已经成熟的节能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吉林省能源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额为1.12亿元,而同期辽宁省的能源研发经费投入为19.53亿元,是吉林省的17.44倍,吉林省能源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动力明显不足。

三、解决吉林省能源短缺的途径

为有效保障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要客观、准确地把握能源发展的动向,利用“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契机,吉林省要全面实施“开源节流”战略,采取多种手段积极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缩小能源供需差距,促进吉林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

(一)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吉林省属于“能源输入”省份,一次能源供给率严重不足,煤炭消费总量占60%以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必将进一步加剧全省能源供需矛盾,因此,必须改变过度依靠煤炭的单一能源消费形态,提高石油、天然气及其它新能源的利用比例,这也是未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一要继续加大煤炭资源

勘探力度,积极转化潜在地质储量为可采储量,为形成新的煤炭生产能力提供前提条件。二要提高能源引进力度,应进一步加强与黑龙江省、山西省和内蒙古等省区的紧密合作关系,保持长期合作的稳定性,保证省外能源的供应。缓解吉林省能源短缺的局面。三要加大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力度,加大对省内探区的勘探开发,加快油气资源的开采,稳定增加供给能力,保持产能持续增长的态势。同时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缓解能源供给约束。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对新开工项目,要严格把关,坚决制止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抑制高耗能企业的无序发展;控制外埠在我省投资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缔小水泥、小冶金、小造纸、小化工、小建材、小煤炭、小火电、小食品等高耗能、高污染小企业。同时加快发展高科技企业和第三产业。

(三)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是一种“变废为宝”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也是把吉林省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的有效措施。要加强政府引导,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便利的融资条件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吉林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工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对工业产品的废弃物要积极利用。如,煤――焦――电,废渣――水泥,废气(水)――热能综合利用等。

(四)加强科研攻关,推广节能技术改造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科研攻关,优先研究和突破一批关键的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尽快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要求和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科学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同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为建设节约型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五)树立全民节能意识

要树立能源忧患意识,增强自觉节能的意识,在全社会掀起节能热潮,动员全民参与节能活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将节能改造纳入文明城市建设评选标准;通过推行汽车、照明和家电产品能耗准入门槛标准,建立和完善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等措施;通过加强对夜间景观、工业园区、大型商厦、机关大楼以及娱乐场所的规范管理,促进各行各业转变用能观念。形成全民节能的良好行为,引导全社会关注能耗。建立节能消费方式。

(作者单位:吉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