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其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其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介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实施的转化项目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期为提高江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221-04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Taking the Agriculture Committee Projects of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Li-jian1,DU Yong-lin2,GE Zi-qiang2,SUN Cheng-ming1, LIU Tao1,CHEN Ying-ying1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Yangzhou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9,Jiangsu,China; 2.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Department, Agriculture Commission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36,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troduc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the principal par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thoughts of the further innovation development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Jiangsu province

江苏省是经济发达省份,也是农业大省,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被称为“鱼米之乡”。江苏省耕地面积46 880 km2,2010年粮食总产量323.5亿kg[1],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85%和5.92%。农业科技对农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江苏省涉农的科研、教育机构众多,取得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居全国之首,但与发达国家的75%以上的数字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研究江苏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于促进江苏农业的发展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报告,我国每年有6 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的鉴定,但成果的二次开发不足,一半左右的成果未能有效转化。2011年,江苏省多个农业指标居全国首位,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2%[2],江苏农业的发展正由要素驱动转变成创新驱动。为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与转化能力,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江苏省将2012年定为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至62.3%[3],高出全国水平7点几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来看,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十五”末的48%增加到53%,其中良种占贡献率的43%以上[4],良种外的其他成果的转化率亟待提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指农业科研、推广和生产环节组成的转化系统中,各个主体、环节将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使系统正常运行的各个功能的组合,以实现科技、经济融合的机能[5]。转化运行机制是解决科技和经济脱节的重点,研究概括为:转化过程的动力来源、成果转化模式、成果供求、成果转化主体、农户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等。

2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从事转化的人及其机构,对转化起着主导作用。其包括科研人员,科技推广人员及保障转化活动的各级机构,主要有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推广系统及其他转化主体。

2.1.1 管理部门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是江苏省农业领域的管理部门,设有政策法规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等职能性机构。其中的科技教育处管理农业科技成果,承担农业科研、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口部门。

2.1.2 科研机构 农业科学院系统是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江苏省农科院现有13个专业研究所,并按农业生态区划在全省设有11个农区所(包括宿迁农科院、新洋试验站)。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六合动物科学基地,以及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省共建食品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省级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还成立了明天种业、明天生物、天邦生物、苏科农化等企业。截至2012年底,全院共有科技人员1 621名,其中高级职称74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生导师99名[6]。

2.1.3 教育机构 江苏省有2所农业领域的高等院校(不含林业),分别是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是江苏培养农业高等人才的摇篮,具有很强的农业科研水平,学校的整体水平都在中国大学的百强之列。南京农业大学是“211”高校,建有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门类的专业是其招牌专业,包括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水利学院等,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此外,江苏还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农业专科院校。

2.1.4 推广系统 江苏省将乡镇的农技推广机构交给乡镇管理,将农经站、企管站组合成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将农技站、兽医站、蚕桑站、林业站、农经站组合成综合服务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7]:农业经济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林木渔业综合站和农业综合服务站。根据《江苏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2008-2010年)》,2007年全省共有县级在编农技推广人员11 855人,乡镇在编21 004人,共计32 859人。省政府从2008年开始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轮训,并进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硬件建设,从而提高农技推广的质量。

2.1.5 其他主体 江苏的农业龙头企业也不断发展,县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多达4 97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1家,数量居全国第二,省级龙头企业382家。2011年,上述443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销售额达3 937亿元,其中过亿元企业397家,有8家企业销售额过百亿元,占全国过百亿的农业龙头企业的1/3[8]。农民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得到发展,更多地参与到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中去,这种趋势在农业三新工程历年的立项项目中得以体现。

2.2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12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3%,仍居全国之首,这与江苏省积极实施的各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分不开的。

2.2.1 农业三新工程 农业三项工程是指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如今发展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工程(简称三新工程),是江苏省实施的一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重大技术推广的全覆盖,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1998年,江苏省1 000万元的财政补助推动了农业新品种的更新工程;1999年增加为6 790万元,2000年增加为7 445万元,2001、2002年均达到亿元,此后仍逐年递增,2012年达到了3.7亿元,15年来资金已累计达到25.0亿元[9]。

2.2.2 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从2010年起,江苏省的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每年控制在30~40项,实行首席专家的制度,每年成立10~15个协作组,定期公布主要农作物的主推品种、技术、配方肥和农药,先后建立起60个农业科技的展示基地。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与三新工程进行深度对接,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参照“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模式,不断完善推广协作组这一制度。推进项目的集聚,充分发挥各个基地的作用,进行技术推广的整合,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2.2.3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江苏省2009年启动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依靠省级的农业科研、教学资源,围绕县市的高效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更为直接、及时地进行技术服务,从而推进江苏的高效农业现实规模化经营。工程实施扩大到全省50个县市,基本覆盖全省农业县市。不断创新管理、运行方式,增加驻村专家及服务时间的数量,提高技术集成及推广的质量,培育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村、特色村。

2.2.4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可以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转化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江苏在国家的支持下对基层的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要求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市,力求做到指导到位、农民满意,不断强化服务的效果,突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转化应用。

2.2.5 农业信息工程 为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涉农科技示范户开通了《农家致富》手机报[10]。12316是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的专用号码,江苏省专门建立了的江苏为农服务网来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讯。此外还运用惠农短信、《走进新农村》电视专栏等其他的信息服务平台,不断丰富信息资源,提升信息质量。加强农产品的网上营销、农业警情监测、市场监管,实现信息的进村入户,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2.2.6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 在龙头企业中实行科技提升行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企业向科技驱动的方式转变,将收入的1%投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根据2012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预计截至2015年,江苏农业产业化龙头的企业数量将达到6 000家,包括80家国家级和600家省级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龙头企业总数将达到7 000家,包括100家国家级、8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3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2.3.1 科研、教学、推广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是农业科技的3大支柱,长期以来农技推广部门是主渠道,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企业、农民组织是补充主体而已。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科研、教学、推广相结合,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本身就有一定关联,如一些科研机构设有研究生院、高校同时承担着科研任务,农业推广也是农业教育的一部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还成立了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其中的首席专家多由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担任,不仅可以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能促进科研、教学、推广的相互结合。

2.3.2 经营、咨询、推广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是随着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改革产生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推广效率,将经营性质的服务剥离出去,坚持农技推广部门的公益性。例如江苏省洪泽县就将镇里农技站的经营门市公开租赁,成立农资经营公司,积极鼓励公司的经营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农资门市是为农民提供技术、物资的重要窗口,经营、咨询、推广相结合实现了由无偿服务开始向有偿、无偿服务结合的过渡。

2.3.3 政府部门协调的运行机制 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往往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如果各个部门不能协调好,会影响推广的效果。江苏省专门成立了三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办公厅、农业委员会、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农机局、省林业局等部门的领导组成。由办公室负责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实施进展情况和重大事项,由省有关部门年度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与评审、下达年度项目计划,开展项目检查、绩效评估、验收等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即采用技术、政策、物资相结合的运行机制[11],其中领导是关键力量,有了各级领导参与,协调工作就更容易完成。

2.3.4 转化主体多元化的运行机制 社会化服务组织、企业等更多的转化主体参与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去,由此产生了新的推广方式,如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的推广方式。企业通过与农户签立订单生产合同,建立生产基地,提供品种和生产技术,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以产品为纽带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各式各样的农民协会则是农技推广部门的得力助手,凭借着与农民的密切联系,在推广技术、培训农民、发展订单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成效。

2.3.5 项目整合的运行机制 2012年,财政厅出台《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资金的使用,并将三新工程项目与重大技术推广计划衔接在一起。2013年,江苏省将农业三新工程、农业信息工程、省(部)春夏播作物高产增效创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整合成省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项目。其中农业三新工程、农业信息工程2个项目属于竞争性项目,各地根据要求进行自主筛选上报,择优立项。其他5个项目属于任务类项目,以兼顾各地区平衡发展和内部竞争。2012年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就要求同一主体只能申报一个项目,每个申报项目需注明项目类别,这样在申报的时候就可以避免项目的重复。

3 对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思考

江苏省实施各个项目的运行机制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1 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研仍多以评奖为目的,以科研为中心,有忽视实际生产需要的倾向,与生产实际脱节,从而造成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无效供给。农技推广部门虽然进行了轮训,基层组织进行了改革,但是考核评比机制还未完善,不能够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市场化运作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才刚刚起步,农业技术市场发展滞后、体系不健全,各项规范还有待加强。

3.2 运行机制的创新

3.2.1 主体、客体、受体协调的运行机制 在重视转化主体的同时,也要对转化的客体、受体加以重视,只有三者统一协调,农业科技成果才能最大限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一直是困扰农技推广的重要原因,因为土地的分散经营,采用新技术实现的增产、增收对于农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12]。另外,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新科技的接受程度不高,农民培训工程还要持续的办下去。如今随着土地的流转,“家庭农场”新形式的经营方式的出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3.2.2 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受体已经习惯计划经济下的财政投入,免费使用的研究、推广、运用的体制,对科技成果是商品的意识较为淡薄[10]。因为农业的特殊地位,农技推广更多是公益性的,在保障基本的技术推广的前提下,有必要将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一旦市场化,农业的科研方向将更多的从实际农业生产需要出发,技术的推广人员工作动力得到加强,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地拿出部分收益投入到研发、推广中。随着农业的发展,市场化运作也会出现更多中介机构,更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制度规范建设,注重农业科技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市场得以有序发展。

3.2.3 成果转化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 传统的农技推广风险较小,随着农业生产的集聚,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运作。成果转化的风险将增大。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信息的不对称,转化过程中遇到决策、技术等风险,都可能给农民造成损失[13]。在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之后,政府有责任对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进行认证,防止不法分子浑水摸鱼,为了经济利益,造成坑农事件的出现。有必要建立一个风险防范和补偿的体制,通过企业和农户联合,以股份制、合作制来降低个体的风险,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避免因成果转化风险而带来的损失。

3.3 结语

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无需赘言,江苏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要加强现有的各项功能机制,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加以研究解决,实现运行机制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统计年鉴2011[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沈建华,陈 兵.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全国第一[N].农民日报,2012-02-08.

[3] 陈 宁.“农业科技促进年”助农丰产增收[N]. 江苏经济报,2013-01-16.

[4] 曾平奎,张桃林.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贡献率达53.5%[N].商务时报,2012-08-18.

[5] 张 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 人才队伍概况[OB/OL]. http:///.

[7] 刘欣晖. 构建江苏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09.

[8] 任德玲.江苏出台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N]. 中国经济时报,2012-12-10.

[9] 杜永林.三新工程铸辉煌――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实施十五周年纪实[J]. 江苏农村经济,2013(4):41-43.

[10] 储彦羚.创新科技入户渠道 填平城乡数字鸿沟――《农家致富》手机报发展浅析[J]. 江苏农村经济,2011(4):42-43.

[11] 薛庆林.我国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12] 陈 斐,康 松, 康 涛.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J].科研管理,2004,25(1):23-28.

[13] 戴秀云,李桂英.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因素及完善转化机制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1(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