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见证日寇侵华的瓷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见证日寇侵华的瓷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北京官园旧货市场,我买到了这只时期的瓷瓶。

瓷瓶上粘满油污,还贴着一张写有“菊地黄丸”的纸条,大概有人用它做过药瓶。瓷瓶制作比较粗糙,高40厘米,口径是20厘米,底径9厘米,有一个笨厚的圈足。用洗涤剂清洗后,才看清上面的字迹和花纹。瓶体一面画着一株君子兰花,另一面自左至右写了一组楷体字:“集团部落,建设纪念,康德十年秋,青龙县公署赠”。

开始只知道它为日伪时期的物件,对其来源没有认真研究,一直扔在家中角落里。前几日看到一篇介绍日本在中国制造“人圈”的文章,才引起我对这只瓷瓶的注意。

为割断人民与抗日武装的联系,日本在东北、华北强制推行制造“集团部落”政策,强迫广大农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和耕种的土地,迁到强行指定的“人圈”内。然后他们将搬空的村屯全部烧光、抢光,制造无人区。“集团部落”一般避开山区,设在平原,四周筑起3米多高的石墙或土墙,墙上再架设栅栏和铁丝网,每隔100米左右设一个炮楼,严密监视人们的活动。“部落”区内,设有伪警察所和日本警备队;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凡满12岁的,一律得办“良民证”,白天出入也要挂号登记,平时不准三五结伴行走或谈话,夜间不准串门走动,房屋不准插门、点灯。违者会遭受毒打、拘押,甚至处死。

瓷瓶上书写的青龙县,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据资料记载,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随即将青龙等县划入洲国版图。1940年,八路军冀东区党委决定派部队分数路越过长城,在当时的热河省南部山区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扩大,日伪政权极其恐慌。于是,日寇开始在热河南部沿长城一线制造“人圈”。为了了解这段历史,我曾通过电话,向在青龙县教育局系统工作的战友作过了解,据他讲,青龙县很多老人至今对那段历史还记忆犹新。

当时日伪把青龙县1600多个村落化为三类:一类是“无住禁作”地带,这些地带多是靠近深山地区,不许住人,不许耕作,不许放牧,不许通行,违者格杀勿论;第二类为“无住”地带,这些地带多为半山区,这一地区可以种地、放牧,但不许住人;第三类为“集团部落”,全县共有358个。据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编写的《日军侵华暴行实录》一书中记载:日伪时构筑的“集团部落”区内的住房多为临时性建筑,非常简陋,且住房缺乏,许多人无栖身之处,只得住在地窖中和马架子内。多数人家无炕席,一家几口人穿一件棉衣。夏天,“部落”内污水粪便遍地,泥泞不堪,害虫、疫病肆虐流行。人们以草根、树皮充饥,几乎每天都有人冻饿致死。此外,“部落”里的居民,还要承担修筑围墙、炮楼、道路等苦役以及繁重的苛捐杂税等。

瓷瓶上的字迹可以看出,这是日伪青龙县公署于“康德十年秋”,也就是强制老百姓“集家并村”一周年,即1943年秋天烧制的,显然是用来“奖”给日伪“有功”人员的。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是穷途末路的侵略者疯狂反扑最为残酷的时候,也是我国抗日队伍最为活跃的时候。据行家讲,瓷瓶属于唐山窑系的制品,烧制得很不规整,是同时期烧制的瓷器中最粗糙的,很可能就是窑工对日寇不满,故意烧成这样,也是日伪穷途末路,财力人力捉襟见肘的反映。

不久,在青龙县教育系统工作的战友,托人送来一个与瓷瓶同时期的粗瓷杯,上面写有“合谋开展,尺月佳日,缉工”的字样。他在信中说:“这是在地里挖出来的,老人都能认出来,是当年日伪缉工队使用过的水杯,当时要不是我在场,早就被愤怒的村民们砸碎了。”我对这只瓷杯还没有认真考证,但是从瓷杯的胎盘、釉色、字体判断,可以肯定这只瓷杯的年代和瓷瓶的年代是一致的。

看着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瓷杯和瓷瓶,我心中也有一种恨不得把它砸个粉碎的愤怒,更别说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年人了。但为了让它作为日本侵华历史的见证,为了更好发挥瓷瓶的作用,不久后,我将瓷瓶捐献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