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学校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学校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一项重大变革。

关键词:职业学校 人才培养 工学交替 模式 改革与创新

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进的一项重大变革。

一、职业学校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学校通过“工学交替”,把企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了企业,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教育自己,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养成积极工作的态度,理解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丰富社会工作经验,掌握毕业后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职业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

职业学校通过“工学交替”,可以使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使学校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办学方向。此外,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工学交替”时,实际上教师自己也在实行“工教交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升华,教学思想、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3.有效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通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加强了联系,既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可靠保证。学校运用企业资源,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扩大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企业利用学校也建立起了高技能人才的储备基地。此外,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企业利用学校资源开展员工培训,既提高了员工素质,也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二、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学生“工”的安排与教学要求有差距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在构建与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时一定要注重知识、能力、素养的多元化。但在推行“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很多职业学校因盲目适应企业的需求,过度删减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忽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导致出现学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工作岗位简单化等问题,不少企业只安排学生从事简单工序的劳动,很少安排轮岗,很少安排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担任指导师傅,学生“工”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企双方文化存在冲突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类型,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会存在一些碰撞,有时还会产生学校和企业间的摩擦与冲突,甚至会出现工作上的不协调、排斥、堵塞现象,导致合作后并未发挥协同效应,阻碍了“工学交替”的有效实施。如何将两种文化的碰撞力更好地转变为推进“工学交替”,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持续动力是解决问题关键。

3.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由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工学交替”的实施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熟悉相关岗位的操作过程,要求教师能够真正成为“双师素质”教师。但当前职业学校师资主要来源仍然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少数教师从行业企业引进或是聘请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担任兼职老师,学校专任教师尚缺少企业实际锻炼的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也缺少相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

4.教学过程管理不到位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在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忽视了对学生“工”的教学过程管理,使得学生在“工”的过程中出现教师的教学性指导不到位,加之实习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相关企业也是疏于管理,如果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的岗位实践出现“放羊式”的自由松散状态,就会影响“工学交替”的质量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在职业学校有效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1.要选择好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担负着的重要职责,学生在合作企业中的“工学”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因此,选择好合适、对口的合作企业,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必须选择管理严格、服务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且该企业有合作的意愿,有用于“工学交替”的较多数量的空缺岗位,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认同,在此基础上找准校企双方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要加强校企文化的融合

职业学校应当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整体规划,使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在精神文化上,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及敬业精神等要素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制度文化上,把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制度和规范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在物质文化上,校内实训场所、教室的布置应凸显企业特色,要体现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成功人士的资料、企业用人的最新要求等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3.要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职业学校必须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首先,要建立校企人才交流机制和“双师素质”提升制度,通过从企业引进、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增加校内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其次,要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积极聘请相关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化,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4.要建立“二元”教学管理体系

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必须建立“二元”教学管理体系。即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之前,校企双方就要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工学交替”由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共同管理、共同组织落实,并要建立定期回访机制、信息反馈和问题调处机制、合作联谊机制等,确保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做到管理人员落实、合作内容落实,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考评,实现从学校质量监控和企业质量监控两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

(作者单位:安徽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