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桥》文本的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桥》文本的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三篇课文,讲述了洪水来时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

一、画面的解读

灰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压抑,这是一个悲壮故事所独有的。这种画面让我想起了老教材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之感”。那段文字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对总理的爱戴,崇敬,以及他离开后人们寄托的哀思。这画面的冷色也让我们对课文中的主人公肃然起敬作了很好的铺陈作用。场景中那如泼如倒的雨水不停的下;地面,狂舞的山洪放肆地乱窜;水中的村民,虽被洪水舔着腰,却秩序井然地排队跨上窄窄的小桥;一位老人,像豹子,严厉地揪着一位黄衣青年的衣领;这位青年呢,把眼一瞪,差点一趔趄!图上的画的内容不仅是课文内容的再现,而且让人产生遐想。

二、字词解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中“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让人想到“瓢泼大雨”和“倾盆大雨”两个词语,也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如同音乐一般,节奏很强,让我们读的时候朗朗上口。两个词语两个句号,这让小学生来说很不好理解。很多学生会以为标点用错,因为作家也会出错。但如果告诉孩子们,把这两个词语读得斩钉截铁,读出当时雨特别的猛,水涨得特别的快,人们内心非常的急。这样的读理解如何加上句号就让学生明白了。“一群受惊的野马”会让人吗?不它是会踩死人的,而且是一群,来势汹汹,所以势不可当。当在这里读“当”不读“挡”。为啥要这样读我查了书,也只知道和挡意思一样。为啥要这样读,我的体会是“当”更能体现音韵的美,如果是“挡”还显得有些软绵绵,就没有水势猛的感觉了。“你拥我挤”为啥会这样,有人们才被惊醒的样子,也有人们被洪水冲昏了头的表现,也有人们站在水里站不稳的表象,也体现了人们大生命受到威慑时那种不由自主。“跳舞”是一个美的词,不是人在跳,是洪水在跳。洪水在跳说明洪水高兴,也说明人就惨了。加之跌跌撞撞人们更加站不稳。此时此刻再没有一个人来组织那将会怎么样?这时老汉出现了。他早也受到爱戴,要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爱戴?他的出现是山,是一座人们的靠山。正因为受到爱戴,人们才把他当山。所以才会很快排成队。因为队伍中揪出的是老汉的儿子,所以老汉对他相当熟悉呀!自己的儿子怎么不知晓,如果是别的党员也许老汉并不会揪。他以身作则呀!这样的他能被别人爱戴,这样的他才服重,这样的他才可以是老支书,这样的他才是一心为民。这里就有个爱和不爱的问题,“虎毒不食子”为啥要拉自己的孩子,不爱吗?那儿子爱自己的父亲吗?这些问题都被作者潜藏在文中,要让学生的发现。文章的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两个句子独立成段,语言简练,却在最后交代清楚了人物的关系,当初“揪出儿子”的是父亲对儿子的举动,最后死亡来临时相互推让的还是这对情深意长的父子。结果,这两位都被洪水吞没,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白茫茫的世界”是对这父子的无声的祭奠与哀鸣。为啥是“白茫茫”,白茫茫能寄托哀思,是人们对死去灵魂的追悼。故事戛然而止,这短短的两句,也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前后照应,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三、写法解读

全文用了四处比喻,五处拟人。也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比喻、拟人想种修辞学生已经知晓,能在读中突破。那设置悬念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如果教给学生的方法让我有点伤脑筋。需要同仁们给我指点迷津,是否能设置悬念让学生切入写。

四、总体把握

王崧舟老师在上《与象共舞》时给我一些启示。“前面有没有写与象共舞,‘没有’第二段呢?‘没有’……共舞的含义很广,所以关系密切就叫共舞”。这篇文章是何等的相似,是写老支书呀!不是写桥。没有父子俩的舍己为人,哪来人们的平安,这本身就是一座桥,一座生命之桥,桥的含义就广了,可以理解为救别人自己就是桥,帮助别人自己也是桥。这样一个产党员的高大、伟岸也就凸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