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畲族服饰特点及产业发展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畲族服饰特点及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浙江省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族千百年来从事耕猎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服饰体系,这些服饰产品中有服装、头饰、花鞋、织带、绣花、银手镯、银项链等,品种繁多、造型独特,极富民族风情和地域特征。

畲族的传统服饰颜色尚青蓝,材料多为家制苎麻布,服饰样式因居住地区的不同,而种类多样,设计各异,层次分明。在文献记载中,大多提到畲族早已“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到了清代,畲族服饰则呈现这样的态势:“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

当下,景宁县生产畲族服饰产品的企业主要有5家,分别是景宁县畲山凤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景宁县畲山风民俗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景宁县畲乡囊李亮工艺坊、景宁县金美畲族服装工作室与景宁县蓝延兰畲族民间工艺品工作室,产品主要销往福建、广东一带。

畲族服饰产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畲族服饰产品,以其民族性、特色性和丰富性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畲族服饰产品之所以独具特色,色彩、图案内容和表达形式都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们大多属于比较原始的手工艺,古朴典雅、造型新奇。而我县畲族服饰产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畲族历史文化研究、产品设计、导购解说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同时还存在着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

另外,宣传意识和市场观念亟待加强。旅游者对产品有所了解并产生购买欲望,要靠生产者与媒体的有效宣传,区域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特点,决定了在旅游市场上促销的重要性。而景宁县民族旅游的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多元化促销手段,加之生产公司各自为战,对外宣传活动分散,并未形成合力,导致整体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精品品牌尚未树立,从而造成“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现象。

近年来,景宁县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畲乡游”逐步成为旅游的热点,畲族服饰产品随之成为旅游市场中的畅销品。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某些从业者因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民族服饰产品中的文化内涵,他们无视民族传统与民族文化,未将艺术文化价值注入到畲族服饰产品中去。同时,许多传统工艺品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窘境,这已经成为民间工艺传承发展中十分紧迫的问题。

发展畲族服饰产品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要制定和完善畲族服饰的一系列标准。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和生活的重要标志,民族特色十分突出,有着纯粹的地方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但畲族服饰受到诸如生产加工的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品牌意识薄弱,创新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产品标准,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质量因此良莠不齐。

为了加快畲族文化基地建设,由景宁县政府立项,各个部门与社会组织参与,制定了畲族服饰系列标准。从而结束了畲族服饰产品无标生产的历史,以法律形式保护其知识产权,规范此类产品的企业生产和市场销售,抢占该行业标准制高点,使畲族服饰产品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并在市场竞争中确保有利的地位。

为了提高景宁县畲族服饰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信誉度,确保产品的良性口碑,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畲族服饰产业中,大力推行行业协会定点监管制度。在符合规范要求的企业实行定点生产、销售,让消费者买得更加称心、舒心和放心。

第二,建立旅游商品集中销售展示推广中心。随着景宁县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要把原先分散零乱的畲族服饰及土特产等旅游商品聚集在一起,有序集中到旅游商品销售展示推广中心,实行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

以畲族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推广中心为依托,将景宁县旅游商品进行展示推广,通过结合如“三月三”等畲族传统民族节日,把畲族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现在,景宁畲族服饰正处于加工贸易向产品设计的过渡时期,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名牌。如今正以景宁畲族服饰特点为主体,同时吸收福宁、福鼎、罗连、霞浦等其他畲族聚集区民族服饰的特点,整合畲族服装产业的各项优势,提升畲族服饰的整体形象。

第三,集聚多方面力量。目前,畲族服饰产业的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政府应当予以重视,并在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的优化上体现出来。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引进各类人才,并长期、定期组织举办民族服饰展示展演与推广活动,为企业了解市场、开拓市场提供更好的机会。

把民俗旅游服饰展演与服饰销售联系起来,组建民族服饰模特表演队,协调旅游、宾馆与衣食等有关单位及大中企业,为其提供更多的展演、销售的机会,打造具有规模优势、人才优势的龙头畲族服装企业,形成规模效益,不断提高畲族服饰产业的范围与规模,充分发挥畲族服饰在景宁经济建设中的集聚效应,让其为社会发展不断添柴加薪、添砖加瓦,注入鲜活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景宁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