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40例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1例;对照组40例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1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西在结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

肾病综合征是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单纯西医治疗副作用大,对机体损伤较大。我科自2007~2010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80例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副作用小,现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科自2007~2010年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共80例,均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随机将80例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7~62岁;病程1~46个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59岁;病程1~48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 肺脾气虚型:证见气短乏力,面色白,腹胀,纳差,舌淡、苔白,脉细数;湿热阻滞型:证见头晕头重,口干口苦,胸闷,皮肤瘙痒,或生疮疡,浮肿,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脾肾阳虚型:证见面黄身肿,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少,便溏,纳差,舌淡体伴、苔白,脉沉细或弦细;肝肾阴虚型:证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口干涩,或鼻衄、齿衄,便干结,舌红或绛,小便不畅,脉细数或芤;气阴两虚型:证见头昏乏力,气短心悸,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细数。

1.3 方法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激素无效或复发,联合环磷酰胺,隔日200 mg静脉滴注,累积量达6~8 g后停药,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1 g/(kg・d),口服阿斯匹林及钙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辨证论治:肺脾气虚型:治宜补气健脾为主,药用黄芪、泽泻、太子参、茯苓、大腹皮、白术、防己、山药、防风;湿热阻滞型:治拟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方药:白花蛇舌草、淮牛膝、土茯苓、鹿衔草、丹参、川芎、桃仁为主加减;脾肾阳虚型:治拟健脾温肾、祛风活血,方药:生黄芪、杜仲、仙灵脾、菟丝子、淮牛膝、丹参、鹿衔草、川芎、桃仁。水煎服,日1剂。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脂、血浆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肝肾阴虚型: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药用生地黄、丹参、益母草、牡丹皮、沙参、牛膝、枸杞子、麦门冬;气阴两虚型: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药用黄芪、党参、茯苓、山茱萸、益母草、当归、生地黄、山药、女贞子。随症加减:烦热盗汗加地骨皮、牡蛎、浮小麦;遗精加金樱子、杜仲;寒盛加肉桂、附子;热盛加大黄;血热加牡丹皮、赤芍;有瘀者加丹参、益母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疗效标准执行:完全缓解:连续3 d,尿蛋白35 g/L,肾功能正常,肾病综合征表现完全消除;部分缓解:尿蛋白0.3~2.0 g/d,肾功能好转,肾病综合征表现消除;无效:尿蛋白>2.0 g/d,肾功能无好转,肾病综合征表现未消除;恶化:肾功能损伤加重,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血肌酐上升达治疗前50%以上。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1例;对照组40例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1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肾病综合征是许多疾病过程中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通透性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从中医角度讲,属于水肿、肾风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此病以肾虚为本,气血阴阳俱虚,水肿、痰浊、瘀血为标,病程日久多虚中夹瘀,本虚而标实,病情缠绵,迁延难愈。临床治疗方法为激素疗法,治疗过程中,患者易于合并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导致临床缓解率下降;激素属纯阳之物,大量摄入易伤阴,中药能消除激素的副作用,同时中药可减少细胞毒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有中和毒素、抗菌、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中药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直接补充疾病造成的消耗,又可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其免疫功能,巩固疗效,减少病情复发,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愈率。通过本组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反弹,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春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18 例.光明中医,2010,25(3):500501.

[2] 王晓彤.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4):788789.

[3] 叶任高,李青,孙林,等.现代肾脏病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