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传统的考试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采取多元化、过程化的新型考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vb课程现有考试模式的弊端,讨论了VB课程综合化、过程化考试模式设计原则并给出了实施过程。实践表明,这种新型考试模式在VB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考试模式; 过程化考试; 教学质量; 综合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2-50-03

Research of evaluation mode in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Li Guizhi, Zhou Changsheng

(Computer Cen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atter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m to analyze, solve problems. A new comprehensive and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must be taken to adequately play its role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rawbacks of VB curriculum examin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alizing process of VB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are given.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examination model in VB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 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单一的考试模式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探索多元化、过程化考核体系的实现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课程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考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其基本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发挥了四方面的作用[1-2]。

⑴ 考评。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程度的重要依据,可以评判学生对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引导。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标准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

⑶ 反馈。考试结果具有反馈作用,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不足,知识的欠缺,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其反馈结果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教师可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方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⑷ 鉴定。学生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方法和总体教学水平,可以作为对教学人员进行评定优劣、奖惩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程考试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2 VB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分析

VB课程现有的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目的性,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⑴ 课程考试目的不明确。课程考试所特有的考评、引导、反馈和鉴定等功能,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传统考试模式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作用,将分数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等利益的依据,这导致学生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而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考试获得高分。

⑵ 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在课程结束时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学生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无从体现。这种考核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仅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这样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⑶ 课程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现行的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缺少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题目。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考前突击,就能轻松通过考试甚至得到高分,完全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知识面狭窄,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 课程考试结果没有发挥反馈作用。考试结束后,应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包括: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主要检查试卷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成绩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以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由于考试往往都临近期末,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很少有人真正对课程的考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的培养情况,也没有根据考试情况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关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 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模式在VB课程中的实施

针对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在VB课程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设计、组织考试,如何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1 VB课程考试模式设计原则

⑴ 考试模式多元化。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加强平时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信息,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4]。

⑵ 考试模式的过程化。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多方面、分阶段的考核,加强试卷的反馈功能。阶段考试结束后,教师就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与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考核反馈分析的过程就是检查、总结、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为后续的教学和考核等诸方面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⑶ 考试内容综合化。改革课程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试既要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检验其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命题时考虑试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试题不应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拓展,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能。

3.2 在VB课程中实施新的考试模式

VB课程采用课堂随机提问、上机实践、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效结合,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考试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分)+上机实践(30分)+阶段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5]。

⑴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成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抓住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主动作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上机实践。VB课程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每次实验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布置基本实验任务,此外,还要结合已学知识布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实验任务,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还要安排综合实验,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⑶ 阶段考试。VB课程已经建立的课程考试系统具有组卷、评阅、题库管理功能,使得过程化考核能够得以实施。在组卷功能上可按课程的阶段(模块)组卷,也可按照设定的难度系数组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试卷的难度系数,考试成绩与难度系数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多次申请考试,如果学生对某一阶段考试成绩不满意,可再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公平合理地计算考试成绩,可根据考试次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课程授课与阶段考试可以同步进行。完成某一教学阶段后,学生利用课程考试题库系统上机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即时给出成绩。教师根据考核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作用。

⑷ 期末考试。类似传统的期末考试,针对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试,与阶段考试一样采用课程考试系统,并讲试卷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另外,允许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申请再次参加考试。

3.3 VB实施新模式考试面临的问题

⑴ 平时成绩的可信度。避免平时成绩考核的随意性,需要教师把握提问问题的难度和适应度。教师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平时考核考试的可信度。

⑵ 学校考核政策的支持。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向新的考试模式倾斜。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工作量相对较小。新的过程化考试摸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调动教师参与过程化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

⑶ 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新的考试模式强调过程考核,其方式自由灵活,因此,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操作细则,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课程考试须多种方式相结合,分阶段逐步实施,使学生成绩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课程考试真正起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

职业,2009.2:108-109

[2] 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21-24

[3] 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4(6):55-56

[4] 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

育,2010.11:4-5

[5] 张亚丽,曲明贵,杨庆祥,张超.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改革之探析[J].教育

与教学研究,2010.24(4):58-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