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护理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护理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4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在尊重、保密的前提下给予所有产妇进行护理干预, 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产科干预及饮食护理等, 并在住院期间严密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指标, 新生儿出生后, 详细记录其各项基本情况。对所有新生儿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检测, 观察艾滋病产妇的母婴传播结果。结果 114例确诊为HIV病毒感染者的产妇, 7例为阴道分娩, 107例为剖宫产, 经过护理干预后, 所有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给予P24 抗原定性检测, 均为(±), 18个月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HIV的抗体检测, 均为阴性, 且一切生命体征均正常, 所有剖宫产产妇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效且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极大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几率, 新生儿的存活率也能得到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艾滋病;母婴传播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090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感染HIV病毒引起的, HIV病毒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使患者身体机能严重下降, 进而患上各种危险性疾病, 死亡率较高,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疾病[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其中母婴传播是指感染了HIV病毒的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期、喂养期将HIV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或胎儿[2-5]。在我国, 艾滋病产妇逐年上升, 因母婴传播而感染上HIV病毒的新生儿也在逐年上升, 因此, 降低新生儿HIV的感染率和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中, 给予114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 在降低母婴传播HIV病毒的感染率上,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14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30.26±5.24)岁;初产妇100例, 经产妇14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8例, 高中以下36例。所有产妇均已确诊为艾滋病患者, 且均排除其他心血管类疾病及精神病, 以上产妇均知晓并同意配合此次研究。

1. 2 护理方法

1. 2. 1 产科干预 有研究表明, 艾滋病产妇进行阴道分娩新生儿, 感染HIV病毒的几率较大, 而剖宫产能有效降低母婴传染HIV病毒的几率。产前为所有产妇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查, 并为其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 但原则上尽量说服产妇选择剖宫产, 尤其是已经破水的孕妇。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分娩时长上要尽量缩短产程, 分娩过程中, 若胎儿露出头部, 则需要马上对会阴处进行保护, 并将胎儿口鼻内的羊水及分泌物全部挤出, 用吸球吸出胎头的羊水[6, 7]。用聚维碘酮原液对产妇进行会阴抹洗, 从而减少病毒的含量和感染机会。

1. 2. 2 饮食护理 产前给予HIV感染的产妇铁剂、叶酸、锌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补充, 在保健药物方面也可以给予适量的服用, 在孕期要确保产妇食用到高营养的食物, 严禁产妇有吸烟、酗酒等行为。产后考虑到母乳喂养会增加HIV病毒的传染性, 而混合喂养会使新生儿稚嫩的肠道引发损伤和炎症反应, 这也会导致HIV病毒的传染几率增大, 所以综合考虑, 给予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方式[8, 9]。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及其家人进行合理的人工喂养, 教给产妇正确配置奶粉的方法及添加辅食的方法, 同时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

1. 2. 3 健康宣教 所有护理人员对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均做到尊重且保密的原则, 对所有产妇进行健康宣教, 告知其HIV病毒的鞑ネ揪叮 对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有关阻断母婴传播的健康知识。HIV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较长, 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母婴传播在产妇妊娠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 如宫内传染, 是由于HIV病毒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血液当中从而使胎儿遭受感染[10, 11];分娩传染, 是指在产妇分娩过程中HIV病毒通过血液或其他分泌物接触到新生儿的皮肤导致感染;喂养传染, 顺利生产后产妇通过乳汁对新生儿进行喂养, HIV病毒通过乳汁感染新生儿。所以在整个妊娠及生产过程中,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极其地注意, 一定要使产妇及其家属详细了解HIV病毒的传染途径, 并配合好医护人员的工作, 使产妇得以顺利分娩并降低新生儿HIV病毒的感染率。

1. 2. 4 心理护理 艾滋病产妇不仅是母亲的角色更是HIV病毒感染者的角色, 这两者相互冲突相互矛盾, 导致产妇的内心极其脆弱和不稳定。抛开HIV病毒携带者的身份, 正常产妇长期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下对胎儿的健康也极其不利, 因此, 给予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心理护理很有必要。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地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 让其放松心情, 引导其说出内心的想法, 为其答疑解惑, 鼓励其勇敢面对, 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运用礼貌并且文明的语言, 任何含敏感的带歧义的词语尽量不要使用, 在征得主治医师的同意下, 可带产妇到室外进行活动, 呼吸新鲜的空气, 能使产妇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并告知产妇家属不要有与产妇发生争执或刺激产妇等不利于胎儿成长的情况发生, 所有护理人员应站在朋友的角度帮助产妇认识自己的疾病, 消除内心的恐惧,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母亲的角色[12-14]。

1. 3 观察指标 给予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进行检查, 并在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给予P24 抗原定性检测, 新生儿出生18个月后进行HIV抗体检测。观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结果。

2 结果

114例确诊为HIV病毒感染者的产妇, 7例为阴道分娩, 107例为剖宫产, 经过护理干预后, 所有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给予P24 抗原定性检测, 均为(±), 18个月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HIV的抗体检测, 均为阴性, 且一切生命体征均正常, 所有剖宫产产妇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 但患者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却不够全面, 所以能够主动到医院进行就诊和检查的患者少之又少, 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艾滋病孕妇[3, 15]。若顺利生产的新生儿被感染上HIV病毒, 那对其的一生都是不公平的, 一位携带HIV病毒的新生儿对其家庭也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所以降低HIV病毒在母婴传播中的感染率是当代医护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16-18]。

本文研究中, 给予114例艾滋病孕妇实施护理干预, 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产科干预、饮食护理4个方面进行高效、贴心、全面的护理, 使114例艾滋病产妇都顺利产下新生儿。其中, 7例产妇为阴道分娩, 107例产妇为剖宫产, 经过护理干预后, 所有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给予P24 抗原定性检测, 均为(±), 18个月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HIV的抗体检测, 均为阴性, 且一切生命体征均正常, 所有剖宫产产妇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给予艾滋病产妇高效、全面、贴心的护理干预, 能有效降低母婴传播HIV病毒的感染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彩花, 姜树勤, 严秀芹. 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评价.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4):181.

[2] 杨科, 韩鸿玉, 蒲代芬.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29):4697-4700.

[3] 兰莉. 护理干预在7例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20):107.

[4] 孙定勇, 王奇, 樊盼英, 等. 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6(6):429-432.

[5] 杨梅, 牟鸿江, 赵鸿, 等. 2006~2011年贵州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分析.中妇幼保健, 2014, 29(1):10-12.

[6] 姜会芝. 护理干预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 中外医疗, 2011, 8(18):305-306.

[7] 黄美华, 盘兰姣, 梁德雄.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护理干预. 医学文选, 2006, 25(4):787-788.

[8] 孙鹏燕. 母婴阻断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护理体会.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1, 18(7):26-27.

[9] 王倩.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工作中的随访干预效果分析. 医药, 2016(9):00324.

[10] 陈文馨, 蒋若娟, 陈烨. 贵州省盘县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8):4013-4014.

[11] 陈莉艳, 赖静, 李瑛. 医院产后延伸服务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作用的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1, 20(s3):179.

[12] 廖国平, 刘晓明, 沈锦红, 等. 清远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 36(7):887-890.

[13] 黄美华. 护理干预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 心理医生月刊, 2012(6):188-189.

[14] 刘悦晖. 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预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研究.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11):1541-1542.

[15] 王祥.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14):418.

[16] 彭筱凤. 护理干预在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喂养中的作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26):3356-3357.

[17] 苗凤云. HIV阳性产妇1例的护理体会. 淮海医药, 2008, 26(2):165-166.

[18] 金在芹. 护理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85):8-9.

[收稿日期: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