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MSCT及3D重建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SCT及3D重建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msct3d建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腰痛患者经CT序列扫描诊断为椎弓峡部裂24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及3D重建,图像由2位放射科有经验医生共同评估。结果:24例患者均得到良好图像,椎弓峡部裂诊断明确。24例患者中2例患者腰4椎峡部裂,22例患者腰5椎峡部裂,占91%。24患者均表现为椎管前后径增宽,椎管变形,局部椎间小关节增生硬化,6例患者伴有椎间小关节内真空现象。结论:MSCT及3D重建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诊断腰椎峡部裂;骨窗2D-MPR及薄层MIP近矢状位重建是诊断腰椎峡部裂首选重建方法。

[关键词] 椎弓峡部裂;影像学诊断;体层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069-02

腰椎峡部裂(spondy loschisis,SS)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亦称椎弓崩裂或椎弓峡部不连;峡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大约95%的病人发生在腰5椎峡部[1]。腰椎峡部裂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发病率为5%~7%[2]。X线正侧位容易出现假阴性漏诊,MSCT及3D重建可以避免漏诊,在诊断腰椎峡部裂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2006年5月~2007年6月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就诊的178例腰痛患者,经CT序列扫描诊断为椎弓峡部裂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1~63岁,平均年龄48岁。

1.2扫描技术

采用Siemens Sensation16层螺旋CT。24例患者采用仰卧位,头先进螺旋扫描。扫描范围:腰2椎体上缘~骶1椎体下缘。准直器宽度:16 .00 mm×0.75 mm,电压:120 kV,电流:300 mAs。重建层厚1 mm,层间距0.7 mm,重建系数:B 20f、B 70f。

1.3图像后处理

将所获的图像数据传至Wizard工作站进行各种后处理。常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ology, VR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1.4图像评估

图像由2位放射科有经验医生共同评估。包括:腰椎峡部的骨皮质的中断、椎管有无变形、椎体有无滑脱、椎间小关节有无退行性变、腰椎有无退行性变等。

2结果

24例患者均得到良好图像,腰椎峡部裂的直接征像是:腰椎峡部的骨皮质中断,24例患者均表现此征像。24例患者中2例患者腰4椎峡部裂,22例患者腰5椎峡部裂,占91%。24例患者中均为双侧性病变。腰椎峡部裂的间接征象是:椎管前后径增宽,椎间小关节退行性变。24患者均表现为椎管前后径增宽,椎管变形,局部椎间小关节增生硬化,6例患者伴有椎间小关节内真空现象。

3讨论

3.1腰椎峡部裂的病因学

腰椎峡部裂的病因学有先天性学说、获得性学说以及先天性构造缺陷和后天性损伤的折中学说[3]。椎弓峡部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椎弓与椎板相接处,目前多数学者同意缺损是由于重复性损伤及应力造成的疲劳性骨折所致。本研究24例患者中23例患者是体力劳动者,有陈旧性腰外伤病史,同时伴有腰椎椎体边缘的骨质增生硬化,因此考虑为疲劳骨折所致(图1)。1例患者11岁,无腰椎外伤史。腰痛来诊,经CT扫描及3D重建诊断为腰5椎弓峡部裂,因此考虑为先天性构造缺陷(图2a)。

3.2 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

通过3D重建可清晰地显示腰椎峡部的骨皮质中断,CT横断位上表现为椎管前后径的增宽,椎管的变形,椎间小关节的退行性变,椎体边缘的唇样增生。陈旧性腰椎峡部裂表现为骨皮质断端的增生硬化,假关节形成,这时应当和椎间小关节相鉴别。椎间小关节位于椎间盘层面,而峡部裂位于椎弓根下层面,位置上两者不同;形态上小关节边缘均匀光滑垂直。峡部裂表面不规则呈锯齿状,且多有增生(图2b)。3D重建可以将两者完全鉴别出来。

3.3 MSCT及3D重建在诊断腰椎峡部裂的优势

传统的腰椎峡部裂诊断方法是腰椎的正侧位片及腰椎的双斜位片。普通X光片是一个重叠影像,容易受到体表异物及腹部的肠内容物、腹部脏器的影响。腰椎双斜位片作为特殊容易受到放射科投照技师经验的影响,图像质量必然受到影响,而影响诊断。此外峡部裂患者常伴发腰痛,患者也很难接受多次检查。MSCT及3D重建可见完全克服重叠影像,患者检查时是自然状态下仰卧位,患者容易接受。

3.4 3D重建方法的选择及各自的优缺点

将感兴趣层面定在椎弓峡部,利用骨窗2D-MPR及薄层MIP近矢状位重建,可以清楚地暴露椎弓峡部的骨皮质中断,是诊断峡部裂的可靠、简便的重建方法。峡部裂还经常伴发腰椎的滑脱,正中矢状位2D-MPR可以明确有无腰椎滑脱及腰椎滑脱的程度。 VRT可三维立体的展示腰椎的解剖结构,立体感强,但是相邻的椎体及双侧椎体附件会遮盖峡部裂,影响诊断,这时可以利用挡板,将观察侧保留,遮住暂不观察侧,这样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峡部裂,一侧一侧观察。用VRT方法进行重建时,为了避免髂骨翼对病变的遮盖,需要去除双侧髂骨翼,增加重建的繁琐,延长工作时间。因此骨窗2D-MPR及薄层MIP近矢状位重建是诊断腰椎峡部裂首选重建方法。

综上所述,MSCT及3D重建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诊断腰椎峡部裂;骨窗2D-MPR及薄层MIP近矢状位重建是诊断腰椎峡部裂首选重建方法。MSCT及3D重建用于诊断椎体峡部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谭俊铭,邱一华.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3,24(3):184.

[2]邵宜,许竞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336-337.

[3]饶书城.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4.

[4]冯友权,刁志光,唐震,等.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临床意义及扫描技术的改进[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9(17):683.

(收稿日期:2008-05-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