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宁夏磁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宁夏磁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滋窑堡地区位于灵武市的东部,滋窑堡镇是宁夏的第一大镇,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其成为宁夏"一号工程"的能源主战场,同时也是宁夏的重要经济通道,是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滋窑堡地区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处在其西缘的褶皱冲击段,此处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形成了其独特的地质构造。本文就从其地质构造的性质、形式以及构造单元来对其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

[关键字]滋窑堡地区 地质构造 矿产资源

[中图分类号] P5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96-1

0 前言

作为全国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滋窑堡镇蕴含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宁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滋窑堡地区与盐池县相邻,处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东部,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区,使得其地质活动强度较大,同时滋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作用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关系,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地址构造环境对于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滋窑堡地区的地质特征的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滋窑堡地区地质构造背景

滋窑堡地区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缘地区,鄂尔多斯的西缘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南部是逆冲推覆体系,北部是冲断体系,南北两部的体系构造线均呈现出反“S”型,其南部的逆冲推覆体系是以双层地质结构为主,分为石炭、二叠岩上下两个构造层。在鄂尔多斯南北部两个体系的右旋扭动及左旋扭动的作用下,形成了马家滩、横山堡为一体的转换带。鄂尔多斯的上层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具有新生代表皮褶皱,其下层构造的褶皱一般较为宽缓,其断裂处于不发育状态,是受到了被动挤压力使其在原地隆起,形成较为宽缓的褶皱构造。滋窑堡地区隶属于鄂尔多斯的西缘地带,其地质演变过程与鄂尔多斯的演变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于鄂尔多斯的地质演变过程对滋窑堡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

滋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由于受到几大板块的运动影响,使得其经历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的大陆边缘转化过程,同时滋窑堡地区地区属于华北板块,和华北板块一起经历了其地质演化的过程。同时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演化过程变得尤为复杂,其中收到燕山、喜马拉雅、印支三种构造运动对其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地质演化过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挤压、腐蚀、缓冲以及抬升以后,形成了现今的独具特色的地质面貌。

2 滋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2.1 基层、盖层

古生界地层以及前寒武结晶地块共同组成了滋窑堡地区的地质基层,其中铀的含量较高,是后期沉积的物源以及铀源的基础。三叠系是滋窑堡地区地质盖层的直接基底,和侏罗统、第四系、新近系以及白垩统共同组成。由上三叠统处于潮湿环境中形成的陆相碎屑岩含油、含煤建造,在其沉积的同时就可以吸附铀。使其成为富铀层,成为未来沉积过程中的铀源以及物源的部分来源。滋窑堡地区分布着广泛的中侏罗纪统,在温暖潮湿环境下,延安组逐步形成含煤含油建造,与河流相砂体以及三角洲共同发育。

2.2 地质构造运动特征

滋窑堡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在其褶皱的冲断带中部,同时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且地质运动复杂。在鄂尔多斯的西缘地区,次区域内范围开阔,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在侏罗纪在其沉积以后经历过较为的地质运动。侏罗系在其前期发生过剧烈的地质活动,形成了褶皱与隆升,这是在燕山运动的强烈的挤压以及抬升作用下形成的。鄂尔多斯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褶皱段,这就是早期的西缘褶皱段。随着时间的发展,燕山活动强度不断增强,盆地遭受巨大的侵蚀,盖层被侵蚀殆尽,银川古隆起到达最高高度,至此阶段,西缘褶皱段基本成型。在不变的条件下,保持基本的断裂、褶皱构造形态,利用差异抬升以及走滑作用,发生喜马拉雅运动,将贺兰山逐步转变为断块山,银川发生地堑作用形成盆地,并且在盆地内形成堆积物,改造了整个地区的构造面貌,向现今的地质面貌靠近。

3 滋窑堡地区地质次级构造的单元特征

鄂尔多斯境内具有多种的山体褶皱带,随着地质运动的发展,各个地区的地质发育程度不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褶皱段。

3.1 衡山堡断褶皱特征

横山堡褶皱段受到了切割逆冲,这种逆冲是来源于南北走向的冲断层作用,使得褶皱层的形态不太完整,一般呈现出半倾斜的状态。同时在褶皱段的横剖面构成反冲组合,通常是以西仰东覆的瓦片排列形式构成的。其西部为黄河断裂,东部为天环向斜,古生界地层一般暴露在外部。

3.2 贺兰山褶皱段特征

贺兰山褶皱段地址构造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大断裂的西部地区,是一种复背斜的构造,同时其断裂部位构造特别发育。贺兰山褶皱带与银川隆起带一起组成了西部的剥蚀区域。同时在贺兰山褶皱带两端均有石岩系、二叠系、白垩系、奥陶系、寒武系分布,受到黄河大断裂以及贺兰山大断裂的影响,使得银川断裂的基地中包含了以前的地层以及奥陶系。在贺兰山褶皱地区,具有较高的铀值,是后期沉积的铀来源。

3.3 石沟驿褶皱段特征

石沟驿褶皱段是一个构造相对比较简单的褶皱段,是一个大椭圆形,在其向斜翼区域有逆断层分布,其次级褶皱一般不发育。处于烟筒山的西部地区,黄河大断裂的东部,它的西部地区在陡峭程度上稍稍高于东部地区,东西部两区的地层是由二叠系、延安组。三叠系组成的,没有白垩系的沉积。

3.4 马家滩褶皱断特征

马家滩褶皱段属于滋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的中生界,其构造的变化随着区域的变化,由北向南其变化程度逐步增强,马家滩褶皱段是滋窑堡地区褶皱、断裂发生较为密集的区域,其方向排列具有明显的规律,其薄皮构造和断流额平行发育成了一系列的长短轴褶皱,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图像。

4 结语

滋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随着地质活动的发生不断发生着变化,同时其地质构造所表现出来的氧化还原作用对于矿产资源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对于滋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的研究,寻找其发展的规律,我我国的地质构造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也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陶家庆,欧阳征健,李刚,景春利.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2]杨圣彬,耿新霞,郭庆银,侯贵廷,刘忠宝.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中生代构造演化[J].地质论评.2008(03).

[3]赵红格,刘池洋,王峰,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分区及其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