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活的支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的支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论在平时生活还是危机时候,人们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心理支持系统。这个系统指的是来自亲人、朋友、同事和慈善机构的帮助和关心。谁都不可能离开这样的支持系统,如果离开或丢失了这样的支持系统,他/她就可能因心理缺陷而无法正常生存。

危机时候的心理支持

危机时候最容易体现心理支持系统的价值,比如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2003年中国的非典灾难。非典流行虽然使一些生命流失,一些人的健康受到损害,但是真正广泛而较大的损害和产生的问题却是由非典引起的心理恐慌,后者的结果远远大于前者。

有人因为恐慌在家里六神无主,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人因为害怕,把自己的宠物或处死,或扔下高楼,或活埋;有人因为忧虑把自己的手洗得脱了一层皮;还有人因为担心所有东西都是传染源而进行彻底消毒,把钱币放进微波炉而烧尽了自己的积蓄;也有人举家出逃,匆匆躲离“疫区”。

但是,非典时期的生活也表现为另外一种生存状态、另外一种风格、另外一种时尚和另外一种韵味。

非典流行之时,有五类人活得并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而是有滋有润,怡然自得。但无论哪一种怡然自得的状态和生活,都是其背后有着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这五种状态的人分别是:1.亲朋好友多,而且亲人之间关系密切融洽的人不容易产生惶恐;2.自信的人、内心安全感较强、乐观的人不易出现恐慌;3.生活充实的人不太会产生忧虑;4.有一份自己所爱的职业和较强的敬业精神的人不容易产生恐慌;5.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太容易产生恐慌。

仔细分析这五种情况,每一类生活状态都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持基础。同时,如果把这些心理支持结合起来,也就是一个心理支持系统,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心理支持系统中,至少在五种心理支持中,人们要占据一种甚至更多种。

在这些心理支持中,最基本也是每个人最容易获得的,就是来自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了。所以,当一个人连同这种最基本的支持都丧失了时,特蕾莎修女的类似亲人的心理支持才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奇迹,才能使失去了最基本心理支持的人产生“活得如同动物,死时却像天使一般”的心理满足。

草根阶层的心理支持系统

记不清这是特蕾莎修女的多少次对素不相识非亲非故者给予强烈的心理支持了,总之她的一生都是在无数次这样的行为中度过的。那是一天的下午,在加尔各答的一个没有封盖的臭水沟里,特蕾莎修女发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老人,又脏又臭,行人见了都避得远远的。特蕾莎慢慢地把他扶起来,为他一点点地清洗,一处处按摩,为他换上干净衣裳,然后端来饭菜一口一口地喂他,整个过程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特蕾莎的关爱和对这位老人提供的心理支持并没有挽留住老人的生命,在落日的余晖里和渐渐升起的暮霭中,被特蕾莎握着手的老人感激涕零地说:“修女,我活着像只没有人理睬的动物,但却死得像天使一般!”特蕾莎没有挽留住老人的生命,却在他临终时给予了他最大的心理支持,让他感到自己像天使一样,哪怕这种感觉只有几个小时!

特蕾莎所做的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给他人以心理支持,而且做到了临终关怀的经典动作与行为――紧紧握着即将远离尘世的人的手,让他们知道,即使去了天国也会有人支撑着他/她,陪伴着他/她,尽管特蕾莎并不是专门选择临终关怀对那些孤独的人提供心理支持。

在今天,无论是危难时期还是平常时期,也无论是有无亲人,一个人需要心理支持,而且也都可能找到心理支持系统。但是,在平时这种心理支持系统又因为它是如此的简单而被人忽略。说它重要是因为这样的支持系统可以给予一个人的一切和新生,说它简单到被人忽略是因为人人都可能做到,但却没有多少人去想过怎样做,直到危急来临才意识到心理支持系统的重要

马斯洛理论的另一种解释

如果把这五种心理支持与马斯洛的人的五种由低到高的心理需求比较,会发现它们是非常相似,尽管不是一对一的对应。

194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在其文章“人类动机论”中说,人的动机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也就是人的需要层次。到后来人们把这种理论通俗化,称为人的五种(生理和心理)需求。马斯洛说,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人的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主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为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比较起来,马斯洛的这五种需要其实是从生理到心理和精神的需求成分的逐渐转移过程,也符合“仓廪足,知礼仪”的个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进程。当这样的需求达到尊重和自我实现时,人们对自己所置身于其中的生活只会是心理支持度越来越高,满意自己的生活和感觉到生活的充实,也因此而充满自信,在灾难与危机时就很难产生恐慌。人的这些需求层次的由低到高,由基本到特殊,由物质到精神(心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并产生不同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

把灾难时期五种不恐慌的生活状态与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对应起来便会发现,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基本上是与自我实现的状态相对应的。而生活充实、自信和内心安全感强、亲朋好友多且关系融洽的状态是与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等需求相对应的。

别忽视平常生活中的支持系统

基本的心理支持在平时也是需要的,甚至更为重要,如果淡忘和疏忽了它,给我们造成的将是永远的心灵创伤,所以千万不能淡漠了它!

一句问候,一种关爱在生活中被视为是很容易的事,但有时,我们却容易遗忘它。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会很快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还是从特蕾莎修女的故事说起。从1952年开始特蕾莎修女和她的修道院的修女们在加尔各答的大街小巷寻遍了流落街头的流浪汉、垂死的无家可归者,给他们食物,为他们清洗身子,带给他们爱心和慰藉,收留和救助了约400万因种种原因而失去了最基本的心理支持系统和得不到最基本生活需要的人。

后来,人们发现,特蕾莎修女对这些人所提供的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超过一半的人在特蕾莎和修女们的心理支持和关爱下渐渐康复,重返社会。所以,特蕾莎被誉为“贫民窟的圣人”。1979年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授予她和平奖时特别指出,“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

虽然每个人因情况的不同而无法做到对所有的人投入亲朋好友般的心理支持,但是,对亲人、朋友投入这样的支持却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不过,如果淡漠了它,也可能造成遗憾。

1995年9月7日作家公刘得知冯牧去世的消息,在家中对女儿刘粹提出了最后的也是最平常的来自亲人的心理支持的要求:“爸爸走时,只希望女儿你能握着我的手。”刘粹泪流满面地答应了。2003年元月7日,刘粹说,“ICU的医生没有及时通知我。父亲!我知道你在急切地等我,等我,头向我每天进门的方向斜侧着,每天与我相握的左手失力地搭拉在床沿下,未闭的双眼依旧流露着失望的空茫。我没能做到在你最后的时刻握着你的手送你,我至亲至爱的父亲!谁能理解,这将是我永生的痛!”

平常日子中孩提与年老时期是每个人的特殊灾难时期,而灾难时期则是每个人的特殊脆弱时期,儿童一声声呼唤母亲,是为了得到心理支持与充电;老人的离去希望有人握着他/她的手也是因为需要心理支持,因为他们要到的是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灾难时期每个人的心理都可能像儿童那样脆弱,就更凸显亲情支持系统的宝贵。但是,除了人生的特殊时期,我们还有更多的平常生活时期,这时我们会因为名利和钱财而淡忘生活中的支持系统。让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给予亲朋所不起眼的关爱和心理支持,也尽量不要留下刘粹那样的永生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