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品牌33城市形象听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品牌33城市形象听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早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是以视觉识别系统为核心,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过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识别系统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也逐渐受到重视,借助五感体验对城市形象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成为丰富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五感中的听觉识别视角,对城市中的声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听觉识别在城市形象中的营造手段,尝试对城市听觉系统识别塑造提出建设性的应用策略。

一、城市听觉识别系统概述

最早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是从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引入的概念,最初的企业识别主要是从视觉上进行企业形象的识别,是以视觉化的整体一致性塑造和营销企业品牌,其目的是使企业品牌在受众中获得高识别度,后来从单一的视觉识别领域扩展到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即企业形象识别(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三要素。同样,在最早的城市形象规划设计中,注重城市自然或环境等带来的视觉上的审美体验一直是关注的重点。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对人的感官体验所带来的综合全面的城市形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形象识别体系的要素也开始得到深化和拓展,城市五感识别中的听觉识别系统,因为可行性和可控性强,也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逐渐被认知和推广,但国内外对城市的听觉识别系统的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目前对城市听觉识别系统的研究多处于实践应用层面上。

城市听觉识别系统(Audio Identity System)简称AIS,是通过听觉刺激传达城市理念、品牌形象的识别系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感中最主要获得感知外在世界信息的是视觉,来自听觉的信息量仅次于视觉,是第二重要接受信息的渠道。随着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中对非主流感官的重视,城市中的听觉识别系统设计也开始受到关注,听觉识别被认为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一座让人向往或记忆尤深的城市不仅要“有色”,还要“有声”。

城市听觉识别系统旨在以听觉传播力为感染体,将城市理念、城市精神、城市特色转化为声音符号,建立统一的听觉形象,把标准化、系统化的有声语言传播给大众,表达城市个性,增强城市品牌竞争力。城市听觉识别系统打造需要立足于建立规范系统的“城市声语”机制,目的在于以独具特色的城市听觉识别形象唤醒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在对外宣传中彰显城市的个性魅力,赢得外界的好感和认同并提升城市知名度。人是感知城市的主体,而人们对城市的感知也是全方位的,从最初的感受到逐渐的认知到最终所形成的记忆,均源于“五感”的直接感知,而城市中是否拥有和谐独特的声音景观,也直接关系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与认可。

二、城市听觉识别的内容及设计

听觉感知系统的建立,主要通过“借物传声”进行设计,正如清人张潮《幽梦影・听声》所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生此世耳。”人们在生活中形成了不同时令、地点及环境的听觉习惯,这种生活中的声音美以季节交替或日复一日的存在形式构成了并影响了居民日常的声音欣赏品味的“声音景观”,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声音总是无处不在、无刻不有,随时随地地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具有生命活力和生活气息的部分。

城市的声音从声音产生的声源上主要分为自然声和人工声。

自然声包括自然现象声(风雨声、雷电声等)、流水声(喷泉声、瀑布声、溪流声、潮水声、涧声、泉水声等)、动物声(虫鸣鸟叫声、狗叫声等)、植物声(风吹树叶声、风吹草声、落叶声等)、风声等声音,这些自然界的生态声音构成了优美宜人的自然声音景观。

现代城市大多提出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对于远离自然,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从心理上有着亲近自然的情愫,城市中真实的生态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蝉叫声是构成生态城市的基调声音,在城市听觉识别系统中除了注重保护已有的城市自然生态声音,还可以通过人工设计打造城市自然声音景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丰富、强化自然声景,如安装声音装置,适时“补声”。

城市听觉系统规划应注重树林和植被的保护,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打造,还利于风声、雨声的传递,从而丰富城市的自然声音,而且能够为各种鸟类和昆虫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丰富城市的生态声音,实现城市的鸟语花香的氛围。同时,城市水系的保护与开发也应引起重视,例如防治水污染,沿水系打造休闲景观带或滨湖公园,注重水景观的打造,从视觉、触觉、听觉打造多重的亲水性的感官体验。

人工声主要指人自身活动产生的声音或人为制造的声音,如公共场所的音响广播,施工现场机械作业声,行驶中的交通工具所发出的声音,也包括街头巷尾的生活声、吆喝声以及进行了专业设计的城市音乐声等。

对城市声音识别系统的打造,首先要挖掘城市特色的声音,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意义的声音,如传统器乐声、戏曲、民歌、地方口音等。像地方戏曲、说唱艺术等具有地方特色传统表演,是城市独特个性的体现,对它们的传承与保护是保持城市魅力的关键。这些声音可以应用于特定历史文化声景区,如纪念性的园林空间、庙会举办地等特色地域,在城市听觉系统规划中应重点保护此类声音,防止地方特色声音的消失。

在人工声音的打造上,要根据声音感受主体的感觉,对城市空间中的声音进行扬长避短的规划和管理,如对乏味厌烦的工地施工的机械声和马路上的汽车鸣笛等噪音进行管理和控制,为居民营造舒适的声音环境,而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以悠扬轻柔的音乐声为背景,创造生活休闲声景区,舒缓的音乐往往让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使公共空间的休闲氛围更加浓烈,使人们达到缓解压力、放松休闲的目的。

三、城市听觉识别系统的整合

对城市听觉识别系统的建立,可以从城市声音名片设计、城市空间的声音识别、城市声源管理三方面来规划整合城市的听觉识别系统。

(一)城市声音名片设计

城市可以通过设计整体的听觉形象,增强城市的声音识别性,统一规范对内和对外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名片声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市名、市歌和城市口号以及城市声音标识的建立。

市名是城市听觉体验的首要元素,市名是否能够给人们留下清晰、深刻、持久的印象,直接影响其对外界的吸引力,因而市名同样需要声音曲调设计或商标音乐的辅助,通过语言和音乐的结合使人产生对城市形象的独特联想。

市歌是城市听觉识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体现城市差异性的最佳声音形象,对城市内部宣传可以使城市居民产生凝聚力,对外易于城市精神理念的传播,是城市形象代表性的识别标志之一。

城市口号是与城市定位相结合,集中体现城市独有品牌价值的战略性沟通语,通常在各种宣传媒介中反复使用,城市的听觉形象不可忽视城市口号的作用,它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城市文化,变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城市口号不仅可以以视觉形式呈现于各种媒体与宣传手册上,还可结合城市背景音乐,采用标准男女声朗诵的方式,进行听觉传播,深入人心。

城市音乐标识与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图像LOGO功能相类似,听觉识别系统中同样需要声音LOGO做为音乐商标,安置在城市重要宣传载体之中,以其专有性和唯一性,体现城市独特的听觉形象。城市音乐标识是一支较短的特别曲调或者声音序列,可与城市的视觉LOGO等值,若能配合使用,更能让受众清晰地辨别它的品牌归属。还可将声音LOGO嵌入政府网站、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广播或城市新闻联播之中,作为背景音乐,以鲜明的声音形象,给听众留下深刻持久的记忆,瞬间产生城市联想。

(二)城市空间的声音识别

城市的听觉识别可以根据城市空间功能区分为生活景观听觉识别、商业景观听觉识别、公共空间景观听觉识别。

1.生活景观听觉识别

生活声景常与地域文化、市民性格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市井生活之声为例,如做饭的锅碗瓢盆声、孩童嬉戏声、下棋声、闲聊声、洗衣声、浇花声、狗叫声等构筑了城市街巷的独特风景,在城市生活景观听觉识别系统打造中,可以通过城市行为理念中的市民公约,对居民在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声音进行要求,营造和谐声音环境。

2.商业景观听觉识别

商业声景是由商品生产和销售而产生,如路边小贩的叫卖声、商品装运声;商店或超市促销广播、市井大排档及夜市中的吆喝声,构成了热闹非凡的商业景象和氛围,城市商业声景的丰富与否,客观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商业繁荣度。

3.公共空间听觉识别

上文中提到的城市声音名片可以作为城市背景音乐,可以用于城市公共场所如公园、动物园、广场、火车站、文娱场所等的音响广播,统一城市音乐形象,强化城市听觉系统的识别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公交、出租车可以被视为城市移动的宣传载体,在车载广播、报站提醒中应用城市背景音乐,使城市听觉系统更充分地体现出一致性、唯一性、可识别性。

4.城市人工声音的延伸应用

城市听觉识别系统的延伸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城市发言人的声音:重视城市发言人的声音,其声音要与城市形象相统一,要具有感召力和吸引感,使本地居民和外界公众感受到亲切感。

单位电话彩铃:城市各政府单位电话彩铃可灵活设计,体现城市文化、城市理念和品牌态度,保证声音质量的舒适度,在每次拨打电话的时候,都能为城市做一次宣传,是展示城市听觉形象的“城市声音代言人”。

单位信号音乐:单位的上下班(学校上下课)提醒音乐同样可采用城市统一的声音LOGO延伸设计。正如兵团城市沿用部队统一的“起床号、开饭号、熄灯号”,也是传播和强化城市声音形象的重要途径。

这些经过统一规范设计的城市声音,固定用于城市的政府部门和城市内外宣传的声音标识,最终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城市形象声音识别标志。

(三)城市声源管理

在不同的声音环境中,人们会对声音产生不同的感觉,城市在听觉系统的设计中还要规避对人体或人们的生活产生损伤的不利因素,如对重工业区的机器声、施工现场的作业声、交通工具的鸣笛声、闹市的喧闹声等噪音声源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通过技术如利用声音“掩蔽现象”,创造引导性的声音景观,合理规划城市声音空间,通过向市民和企业普及噪音知识,通过各种宣传和法规手段规范声源秩序。

在城市听觉形象设计中,有意识地规划设计“听觉场所”,维护城市原生态的听觉系统,保留城市传统的听觉环境,设计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声音,在城市声环境的打造中,积极地改善不适宜的听觉环境,改造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不利声源,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声音环境,打造特色的城市声音景观。

参考文献:

[1].李兴国等.北京形象: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及舆论导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2].赵庆海、费利群.论城市形象建设中听觉系统的运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

[3].谢荣幸、包蓉.景观设计中自然声景的营造方法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2.

[4].向志强、周阳乐.听觉logo的界定与导入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