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是新一轮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科学探究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新课改形势下化学教学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认为化学学习不只是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过程,而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指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知识、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探讨、求索、发现”的意识和习惯的特殊本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培养跨世纪的具有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谈三点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探究欲望;二、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探究思维;三、提供自由空间 提高探究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思考的过程“悟”的,是通过探究“生产”出来的,所以应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提供空间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着眼于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科学探究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的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作为一名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成长的新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 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探究欲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引起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一是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二是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涵义时。

例如,教学中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选择我们身边的物质来探究问题:选一颗鸡蛋,找一个瓶口比鸡蛋略小的塑料瓶,将鸡蛋用10%的醋酸溶液浸泡十分钟后,在塑料瓶内放上燃着的酒精棉,等瓶中的火熄灭后迅速将鸡蛋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咦,怎么回事呢?”学生感到很有趣,非常想知道原因,这样就迫不及待地想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来解释心中的疑问,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再如,平日里“燃烧和灭火”的现象很常见,油锅着火时人们为何用锅盖来盖灭而不用水来浇灭呢?这些平时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从来未被认真的思考过,现在却可以用他们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释,对此学生很有兴趣想探个明白。这样也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一个学生若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说明该学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善于质疑、勇于求异。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在化学学习中,除了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2.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探究思维。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教材的内容也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堂上通过讲生活故事或者联系具体生活实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问,启发他们的探究思维。

例如,金属锈蚀的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我们从未对此现象认真研究过。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锈蚀的现象,然后互相讨论质疑:

(1)什么样的金属容易生锈?

(2)生锈的原因是什么,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吗?

(3)生锈对于生活和生产来说有什么危害?

(4)应该如何防止金属生锈?

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大家共同来思考学习,并且结合所学的铁生锈的原理为学生提供实验物品(蒸馏水、试管三支、铁钉、植物油等)来共同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这样既启发了他们的探究思维也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2.2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化学材料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例如,近两年来在“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研制中新材料的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的发明与推广使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方面,这些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疑问,建立起学习与应用的桥梁。

例如,在学习甲烷时,可以引用某地区发生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柞为情境,引导学生发问:

(1)煤矿为什么会产生瓦斯?

(2)瓦斯是什么物质?

(3)煤矿中的瓦斯是怎么产生的?

(4)避免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依据所提出的问题顺藤摸瓜,一步一步的追问,继续向下探究。

2.3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哪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即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的探索。

例如,在讲授“盐类的水解”时,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判断NaCl、NH4Cl、Na2CO3的水溶液的酸碱性,然后给学生提供以下仪器:试管三支、PH试纸、玻璃棒、标准比色卡,及三种药品各少许,指导学生做实验用PH试纸来测定上述溶液的PH值,并根据现象做出思考,学生会发现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盐的水溶液不都显中性?使他们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此外,还可以用一个美妙的比喻创设问题情境。如,讲二氧化碳时,“掬一捧《天仙配》中那悬空的滚滚流云”给学生一种诗情画意般的享受;以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创设问题情境。如一首《石灰吟》蕴藏着无畏的奉献和化学哲理;……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