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溪市大力推进少小民族教育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溪市大力推进少小民族教育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彝族山苏支系是玉溪市确定的6种人口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在玉溪市有1万人口,近1 700名山苏学生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3个县。多年来,玉溪市在巩固提高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把治穷与治愚、扶贫与扶智、扶教与扶学结合起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推进彝族山苏教育的发展,促使山苏聚居区教育事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苏群众上学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能让山苏学生好好读书,玉溪市出台了《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强对贫困山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工作的指导。对彝族山苏支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问题实行分片包干和三级负责制(小学由乡镇负责,初中由县级负责,高中由市级负责),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目标责任纳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扎扎实实普及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努力提高人口受教育年限。新平县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切实提高山苏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实行小学在就近学校入学,初中在本乡镇就读,高中在新平一中就读,职高在新平职中就读,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推荐山苏等民族学生就读大、中专院校。

(二)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对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按照《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实施,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峨山县近年来共争取资金近1 000万元,启动了中小学危房改造(瓦哨宗)和塔甸俊发小学学校建设工程。投入资金4.75万元,为8所完小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逐步实施了校园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等工程。投入资金200万元在丫勒新建一所能容纳160人左右的小学,将现斗门小学、丫勒小学、阿地玛小学3所小学收入新建的丫勒小学办学,覆盖山苏族总人口514人。投入资金300万元对大西小学进行布局调整。这些措施使农村教育由以前低效的分散教学走上规模发展之路。

(三)创新办学模式,实施集中办学。一是在贫困山区人口较少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新建能容纳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全寄宿、全免费、全封闭”管理。二是在贫困山区人口较少民族相对集中地区学校,单独编班,专人管理,特殊照顾。三是贫困山区人口较少民族散居地区学校,实行混合编班,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同步发展。目前,山苏人口的较为集中的峨山县在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寄宿制小学1所。

(四)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建立特殊扶持政策。一是对在读山苏子女家庭根据不同学段给予相应的奖励。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分别由市县财政对居住在284个村民小组的6种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支系的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实行“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免文具费”。二是对居住在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小民族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在国家统一政策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新平县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小学山苏学生生活补助费每年比其他民族学生提高1 000元,达2 000元,初中山苏学生生活补助费每年比其他民族学生提高1 000元,达2 400元。三是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彝族山苏支系父母(监护人)送子女入学奖励机制。新平对确保不辍学的特少民族学生家长每学期小学奖励200元,初中奖300元,高中奖500元。同时,优质高中招收少小民族学生给予最高30分的降分录取。除了山苏人以外,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孩子也得到了惠民政策带来的温暖。

(五)加强师资,增加双语教师编制。加强对山苏等特少民族的教育研究,配备一定数量的双语教学教师和生活管理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山苏学生实行山苏语和普通话双语教学,增加编制特招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并给予其特殊待遇。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和三届市委第60次常委会议及“彝族山苏支系聚居区教育发展问题专题会议”研究给予峨山、新平、元江3县40名山苏双语教师编制。调配好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任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六)实施“五小”工程。为了让学生生活得更好,学校广泛开展小基地、小菜园、小养殖、小门市、小科技等“五小”工程,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弥补学生生活费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观念。

(玉溪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