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状态的评估干预及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状态的评估干预及对患儿康复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心理状态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150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教育程度分为高学历家长组、中等学历家长组、低学历家长组,观察家长的焦虑情绪指标SAS评分和BAI评分以及患儿的病情相关指标。 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后SAS评分、BAI评分均为高学历家长组

[关键词] 手足口病;焦虑情绪;心理干预;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092-03

手足口病(hand 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可引起患儿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多发于4岁以下儿童[1]。由于病情反复易引起患儿家长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病情的恢复。相关研究显示,给予患儿家长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2]。为了进一步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状态的评估干预及对患儿康复影响,我们选择1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干预前后家长的焦虑情绪及对患儿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15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为普通病例患儿,诊断治疗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标准[3];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inventory,BAI)[5]进行调查评分,筛选符合要求的1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1.1.1高学历家长组 51例患儿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1~4岁、平均(2.65±0.68)岁;家长中,男18例,女33例,年龄23~34岁,平均(25.25±6.12)岁,博士6人,硕士14名,本科15名,专科16名。

1.1.2中等学历家长组 52例患儿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1~3岁、平均(2.44±0.65)岁;家长:男20人,女32人,年龄22~35岁,平均(24.85±5.86)岁,中专22人,初中30人。

1.1.3低学历家长组 47例患儿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1~4岁、平均(2.71±0.64)岁;家长中男20人,女27人,年龄22~25岁,平均(23.14±5.21)岁,47名全部为初中以下。

三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儿家长的性别、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学历层次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1.2 干预方法

入院48 h内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二(内容涉及到10个问题)、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进行调查评分,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估各群体家长最焦虑的问题,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和常见的健康宣教相结合心理辅导方法。

1.2.1 入院宣讲 患儿入院2小时内主动向家长介绍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及安全线路图,增进家长与医护间的交流,解除陌生感,使家长感受到被重视。

1.2.2 健康教育 讲解手足口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等常识。根据自制问卷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讲解家长焦虑的问题,让其了解真实情况,但也不能轻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1.2.3 辅助治疗 指导其正确用药, 说明坚持正规治疗、系统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与心理支持,需坦诚,避免虚假安慰,从而增强信任感。

1.2.4 心理干预 多与家长交流,耐心倾听家长提出的问题,帮助其分析解决问题,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关爱,使家长体会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大胆地与其谈论是否有绝望的想法,这样使其有机会释放心理压力。2周后再采用相同的自制问卷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贝克焦虑量表进行评分,调查干预的结果。

1.3 观察指标

1.3.1 三组患儿家长心理干预前后焦虑的发生率 入院后48 h内及评估干预后2周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对三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进行调查评分。SAS量表是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经过换算,y=int(1.25x);即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BAI量表是把表中21个项目多项分数相加,得到粗分,再公式Y=int(1.19x) 取整数后转换成标准分。

1.3.2 家长焦虑情况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拟定,分痊愈(体温正常、皮疹及口舌疱疹消退)、好转(体温正常、皮疹及口舌症状减少)、无效(6 d体温高于正常、皮疹及口舌症状无变化)。观察三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自动出院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经SPSS12.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家长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有担心患儿预后的影响、治疗不及时、交叉感染,不同学历组在担心患儿预后影响及医疗费用上表现明显的差异性,见表1。

2.2 三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干预前,SAS评分、BAI评分均为高学历家长组

2.3 三组患儿的病情相关指标

住院时间、转院例数均为高学历家长组低学历家长组(P < 0.05)。

2.4 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住院期间,发生脑炎、心肌炎、口腔继发感染、肝炎症比例为高学历家长组

3 讨论

手足口病(hand 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较为常见,可引起患儿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7]。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对手足口病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干预的研究。梁琪[8]采用SAS 焦虑自评量表、SCL290 症状自评量表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及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焦虑及抑郁等状况较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更严重,护理人员应关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王春芳[9]对手足口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后,焦虑分值明显降低,且家长处于高水平焦虑状态时直接影响了患儿的治疗和康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分析、干预只集中在心理干预前干预后或分组干预和不干预或与其它疾病患儿的家长焦虑程度等做比较,对于同类报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缓焦虑情绪基本能达成共识。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上述研究并未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自身文化情况进行分组并给予心理评估干预。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其进行分组,并发现入院时SAS评分、BAI评分均为高学历家长组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最为担心的大都表现为患儿有无后遗症、会不会复发、药物对患儿有无影响等,表现在不同的群体中,高学历家长更为关注社会问题,如担心得了传染病会不会受歧视等,低学历家长由于经济较拮据,更为关注住院费用问题等[10]。进一步细化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家长焦虑情绪又有所不同,表现在女性更容易发生心理异常,可能与女性感情更为细腻、敏感、脆弱、外露有关。郑国琴等[10]通过将98例患儿家长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展开对比研究发现,母亲更希望得到同类疾病的治愈率、患儿的自我护理等方面的信息与知识。有研究表明女性更难接受患儿疾病、住院、手术治疗等事实[11]。我们通对高学历(大专及以上)、中等学历(初中及以上)、低学历(初中以下)等不同群体患儿家长的心理调查,发现各群体家长焦虑的发生率、各群体家长最焦虑的问题、家长焦虑对患儿康复的影响,制定出不同的干预措施,尽早进行心理干预。由结果也能看出,通过评估干预三组患儿家长的SAS评分、BA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仍为高学历家长组

由于我国目前的儿童基本是独生子女,患儿家长都格外紧张。在诊治过程中,因患儿家属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度不足,对患儿生病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虑、恐惧[12];另一方面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沟通上存在困难,致使患儿家长的负面情绪不断加重[13]。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康复有直接的影响。评估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不同群体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制定出不同的干预措施,采取针对性干预,使其最大程度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具有实际性意义[14]。从结果我们也能看出,家长的学历越高,住院时间、自动出院例数越少,治愈例数、好转例数越多,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

综上所述,针对患儿家长不同的受教育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家长焦虑情绪、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淑焕,赵鲜丽,岳福花.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管理方法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38.

[2] 张瑞红,王宝珠,付瑜,等. 手足口病患儿照护者焦虑症状的质性研究[J]. 护理研究,2011,25(2):2469-247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4]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207,221.

[5] Beck A T,Epstein N,Brown G,et al. An inventory for measuring clinical anxiety: Psychornetric properties[J]. J Consult Clin Psychol,1988,56(6):893-897.

[6]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2.

[7] 关瑜,张丽娟,王静.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09,30(14):1441-1442.

[8] 梁琪.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分析[J]. 护理杂志,2009,26(4B):70-71.

[9] 王春芳. 家长焦虑心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康复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0,1:107-108.

[10] 郑国琴,李国保,陈敬芳,等. 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8-20.

[11] 汪方东,郑爱玉,刘君芳,等. 母亲在小儿接受心脏手术前的焦虑情绪与应对方式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4-236.

[12] 梁剑玲,司徒美华. 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07-208.

[13] 朱霞云,赵执莹,马朝霞. 干预预防一揽子法在科学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0):1433-1434.

[14] 黄鹂,路中江,陈少华. 儿童手足口病562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4):897-898.

(收稿日期:201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