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增殖的知识与个性化知识之间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增殖的知识与个性化知识之间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增殖知识个性化知识有着密切关系。二者间具有相同的产生基础,具有相同的产生途径,都受学习价值观的影响,具有相同的产生特点。但增殖知识与个性化知识之间的概念大小和对创新的要求各不相同。

【关键词】增殖的知识;个性化知识;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53-02

【作者简介】李世伟,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魏集中学(江苏徐州,221120)教师。

知识增殖是指一个知识引发出多个新知识的现象,增殖的知识则是引发出来的知识派生。个性化知识是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知识。二者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本文针对苏科版《生物学》教材,以“人体血液循环”为例,对增殖的知识与个性化知识的同异与关系进行分析。

一、增殖的知识与个性化知识的相同之处

1.产生基础。

增殖的知识与个性化知识的产生基础是教材。教材所提供的是公共知识,具有引导和促进思维的作用。以“知识共同体”进行思维活动,其深度、广度、效率都会大幅度提升。提升精神品质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获得正能量,发自内心地向优秀方向进发而不断提升人文修养。在此过程中会激发创新灵感,提升创新敏感度,促使学生以崭新视角审视知识及其价值,促进个性化知识的产生和知识增殖。

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循环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动脉血、静脉血、血压等都属于公共知识。学生获得这些公共知识,不但明晰了血液和毛细血管的功能,而且对“人体是统一的整体、结构决定功能”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英国生物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故事,蕴含了科学研究态度和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对于“人体血液循环”来说,产生的个性化知识有:①心脏左半部分流动的是动脉血,右半部分流动的是静脉血;②心脏瓣膜关闭不严会出现血液倒流,影响体内物质运输;③动脉里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里也不一定流静脉血;④动脉血和静脉血与营养物质多少无关;⑤血液在动脉里不是平静地流淌,而是随着心室收缩动脉像“糖球串”一样,膨大时血液对血管的压力为收缩压,回缩到最小时对血管的压力为舒张压;⑥动脉血压大于静脉,所以打吊针只能从静脉里进行,注射药物最先在心脏的右心房里出现;⑦血液从循环途径中的任一点出发,再回到该点至少要经过心脏两次;⑧从肺部流回的血液是含氧气最丰富的动脉血,从小肠流回的血液是含营养物质最丰富的静脉血。

这些都属于个性化知识,其中⑥⑦⑧由于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还属于增殖的知识。增殖这些知识后,学生不会孤立看待任何一个知识,而是把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知识充分联系起来成为“知识共同体”,进而扩大了思维单位。有的学生甚至能以整个血液循环过程作为一个思维单位,把消化、呼吸与循环、泌尿系统等紧密联系起来。这必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更宽、更广的领域里实现知识增殖。

2.产生途径。

二者产生的途径主要包括理解与建构知识、多角度解读与运用知识、延伸与拓展知识价值、对知识未来发展的预测与展望、知识的多维创新等。理解建构角度的不同,对知识的解读、价值拓展、创新也就不同。血液循环从过程来理解,就是心脏在提供动力条件下血液在全身血管循环流动。从物质运输来理解,就是以血液为载体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等物质,把细胞的代谢废物运走。从人体是统一的整体来理解,就是以循环系统为运输中心,把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运动等七大系统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分析解读会发现:毛细血管有吸收功能,血液经过毛细血管一般都会将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或将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动脉沿着血流方向,分支越来越多、管腔越来越小最后终结于毛细血管;静脉沿着血流方向,分支越来越少、管腔越来越粗最后终结于右心房。血管损伤时能准确判断出动脉还是静脉出血,而后采取正确的措施止血;打针吃药病灶部位和健康处的细胞都会接触到药物,从而让学生对“是药三分毒”有深刻理解。在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中,有时是理论(即知识)修正实践,有时是实践修正理论。学生起初认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由动脉血提供的,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分析就会发现肺泡细胞需要的氧气不需要血液提供,其营养物质是由静脉血提供的。

3.产生特点。

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建构知识的形式、知识融合程度、思维方向与方式、观察角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多样性。多样性决定了个性化知识和增殖知识产生的不定向性。不定向性主要表现为时间和内容的不确定性,如学生可以在学习的任何时间与任何内容产生个性化知识、实现知识增殖。不定向性促使个性化知识和增殖知识丰富多彩。

4.学习价值观。

不同学习价值观会收获不同的知识。以考试作为价值观,会窄化知识价值、扼杀各种创新。以血液循环为例,为了应试只需要熟悉“循环的两条途径,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发生的物质交换,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特点以及转化原理和场所、循环的意义”即可。由于价值取向的狭隘,导致个性化知识和增殖知识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大打折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部忘掉,剩下来的才是教育”。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会使学生走出校园时带走的教育少得可怜。知识价值是丰富多彩的,应试价值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价值观,就会把考试看作是学习过程的副产品,个性化知识和增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会有很大提升。学生心灵是自由的,思想是解放的,思维是发散的,创新是持久的。学习价值观的改变会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这既是重要的个性化知识,也是增殖知识的重要表现。

二、增殖的知识与个性化知识的不同之处

1.概念大小。

增殖的知识和个性化知识在概念大小上是不同的。借用数学上的“集合”概念来说,增殖的知识是个性化知识“子集”。从概念关系上讲,个性化知识是上位概念,增殖的知识是下位概念。可见,没有个性化知识的产生,就不可能实现知识增殖。

2.对创新的要求。

凡是学习产生的没什么错误的个人知识都属于个性化知识,对创新没有什么要求。增殖产生的知识必须是创新的产物。这里创新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准创新,主要是指学习过程中的举一反三或闻一知十。其二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在前人没有涉足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与发现。知识增殖不仅把学科内知识融会贯通,还会把不同学科知识广泛融合,会使知识得到创造性解读,知识价值得到创造性开发,知识发展趋势得到合理预测。

总之,增殖的知识与个性化知识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理清二者之关系,不仅对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促进知识创新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初中生学科知识增殖的实践研究”(编号:D/2011/02/5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