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建勋:永远“26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光倒退30年,1980年代初,刚过而立之年的黄建勋和他的伙伴们“征战台湾”。他为台湾电视台拍摄了《铁血杨家将》。由于当时尚在香港无线,所以这种行为被他称为“秘捞”。“秘捞”在粤语中的意思是正职之外的兼职,秘密地去捞钱。那段时间,黄建勋往返港台两地,兼顾两边的工作。因为是“秘捞”,常常是在台湾待不了几天就得回香港。1980年代初的台湾,罗大佑刚刚唱响《恋曲1980》,台湾的电视制作业发展繁荣,港星和香港电视剧创作者很多去台湾发展。
时光拉回到现在,当年一起在台湾发展的伙伴都来了内地,黄建勋笑说,“现在来内地秘捞。”这只是一句玩笑话,2009年正式来内地发展时,他已离开TVB,以个人身份与内地影视公司合作。
2005年还在TVB时,黄建勋已参与内地电视剧的制作,《再见艳阳天》和《跑马场》的幕后都有他的身影,但那时“只是过来帮忙,帮一周到十天时间,就回去了。”他正式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后宫》,此后的《凰图腾》《第九个寡妇》《天天有喜》在各频道播出时,均斩获不错的收视成绩。《天天有喜》暑假期间在湖南卫视播出时,收视屡破新高。
在内地更有话语权
内地的创作环境对黄建勋最大的吸引力是创作空间大,尽力满足导演的要求,器材充足。之所以特别在意器材,是因为黄建勋在TVB拍戏时总受器材缺乏之累。比如当天拍的戏份需要轨道和摇臂,对于导演提出的要求,公司并不一定满足。这种情况下,本来需要摇臂完成的镜头,只能因陋就简,导演的创造力受制于客观条件。“TVB每部剧都有详细预算,拍摄时哪怕多出一点也不给你。”在内地拍戏不用考虑器材问题,“需要的器材都可以给你。”只要黄建勋提要求,剧组的制片部门一定满足,效率高时,上午提出要求,下午设备就出现在拍摄现场。
导演的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对器材的要求上。
很多来内地发展的香港导演、编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内地更尊重创作者。TVB的导演,作为一个工种并没有优势,与服装、道具一样,同是公司员工。“上级对他们各种限制,他们就对我们导演限制,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服化道没有配合导演拍好作品的意识,只顾完成自己的工作。黄建勋回忆,在TVB的现场,资深的道具和化妆可以骂导演。而在内地,影视公司尊重导演的意见,剧组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完成导演要求。
拍摄古装剧居多的黄建勋很在意场景。
大陆新鲜的场景,可以刺激他的创作热情。每到一个漂亮的景点,想象在镜头中如何呈现眼前的美景,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打开了创作思路。这样的创作热情,在TVB时却被重复多年的场景消耗殆尽,“同一个场景拍太多年,犄角旮旯都已经熟悉了。”在香港拍古装剧,内景都是在场棚内临时搭建,有时一个场景过大,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搭另外的场景。而在横店,大小宫殿林立,硬件齐全,让黄建勋有实景拍摄的感觉。
回归导演的“单纯”
《后宫》里面有杨怡,《第九个寡妇》里面有叶璇,《天天有喜》里有陈浩民,黄建勋在内地主导的几部戏中,都少不了TVB的老面孔。是否更愿意选择熟悉的演员?他回答,“选演员并没有倾向性”,在意的是角色的合适性和演员的合作性。
黄建勋是一个热衷沟通,并且擅长沟通的人。关于角色的演绎,如果和演员之间有分歧,双方就坐下来商量,他从大局角度帮助演员梳理脉络。即使遇到演员提出改戏的状况,黄建勋也通过沟通解决。“演员的角度狭窄,提出的要求都是对自己的角色有利,我作为导演,考虑大局,能帮他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分析角色。”拍摄《凰图腾》时,张翰和郑爽就曾提出要修改剧本,黄建勋跟他们讲了剧本的完整性,讲了场景的设置意图和台词的关键程度,分析了所有利害关系,最终说服了两人放弃修改剧本。“只要从大局的角度解释,演员都能接受。”
黄建勋出众的沟通能力是在TVB时磨炼出来的。
在TVB拍戏时,导演要照顾很多事情,场景、道具、临演都要操心。TVB的习惯是提前分配好资源,五集的戏份该花多少钱,用多少临时演员和轨道器材都是事先规定好的。一旦超出事先规定,导演就得跟各部门沟通解决,甚至连盒饭都要过问。来内地后,制片部门包揽了一切杂事,导演只需专心拍戏,黄建勋的沟通能力终于从盒饭和道具升级到了创作领域,回归了导演的“单纯”。
不离开电视圈
已播出的黄建勋作品,绝大多数是古装剧。但他并没有定型的打算,实际上他已做了尝试,拍摄了两部抗日剧,《龙门镇女人》和《姥爷的抗战》中分别和苗圃、王学圻合作。虽然在香港没有拍过抗日剧,但黄建勋有拍动作戏的经验,知道战争场面该怎样安排,他个人觉得自己导演的抗日戏,跟大陆导演的作品并没有太大差别。
在内地拍戏,黄建勋先看剧本,剧本够好的话,再看公司背景。他在意公司背景,是希望拍摄时相关的硬件软件都能跟得上,不再出现TVB的窘境。“我来内地发展不为求财,是享受拍戏过程,希望拍出好作品。”
对不熟悉的现实题材,黄建勋也跃跃欲试。虽然来内地的时间并不长,但已有了一些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只要与内地编剧合作好,拍摄现实题材对黄建勋来说不存在问题。与内地编剧的关系,已由工作转向私人,合作《金钗谍影》时,黄建勋和拉风传媒的一个编剧结下友谊,每次来北京都会约出来喝茶聊天。
2009年转战内地后,2010年黄建勋在香港前后待了5个月,2011年开始,他连续三年在香港待的时间都很短,每次回去待两个礼拜左右,最久超不过一个月。黄建勋的家人都还在香港,“过来时间短,第4年而已,以后说不准会把家搬过来。”但即使搬过来,拍戏也是转战各个地方,并不能常年在家。“内地太大了,不像香港,收工后就能回家。”
黄建勋待过的内地剧组,香港的工作人员很少,常常只有一两个,他在剧组都用普通话交流。有时候急了,广东话跑出来,惹得现场一片笑声。采访时,讲到激动处,“发挥”就变成了“发非”。采访结束后他问记者能否听懂他的普通话,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笑着说“还好还好”。
来内地四年,不能吃辣的黄建勋还不习惯横店的伙食,每次吃饭,都把菜先在水里涮一涮。
常年战斗在拍摄一线,让人忽略黄建勋已经62岁了。他的心态也不像已过花甲之人,笑称自己其实只有26岁,还有精力,还能拍很久电视剧。
“拍不动了怎么办?”
“那就去做监制和策划。”
“不离开电视圈?”
“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