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食鱼贝类 当心患“怪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食鱼贝类 当心患“怪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人们大惑不解:为什么海洋中的庞然大物鲸鱼也会突然变得“精神失常”,成群结队地冲向海滩“自杀”;就连有“智慧动物”美誉的海豚也不例外。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综合性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叫做亚尼沙金绒虫的寄生虫在鱼体内作祟所致。这种粗如棉绒线,长仅1~2厘米的小虫正是罪魁祸首。它们不光吸吮鲸鱼、海豚体内的营养,还会排泄有毒的分泌物,毒害鲸鱼、海豚,使它们“精神失常”。虽然鲸鱼、海豚“集体自杀”的原因还有争论,但这种亚尼沙金绒虫确实在“自杀”的鲸鱼、海豚体内大量发现了。

其实,在我们日常所吃的带鱼、黄鱼、乌贼和鱿鱼等鱼类的腹腔、肌肉里也常发现这种小绒虫。人吃下去后同样会遭到它们的困扰。如果我们吃生鱼,鱼肉经胃液消化后,小绒虫便从鱼肉中游离出来,用针状头刺钻进胃壁,进到腹腔,引起绞痛,有时被误诊为阑尾炎或胃穿孔。如果小绒虫在胃肠壁上定居下来,也会由于局部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胃壁蜂窝组织炎。小绒虫能耐冷冻,但不耐高温,因此熟食不会造成对人的危害。

鳕鱼、鲳鱼、鲐鱼、鳟鱼、鲑鱼肉中则可能隐藏有绦虫卵(即囊尾蚴、囊虫),生吃后可引起感染,使人得绦虫病。

中华棒花鱼、麦穗鱼等,可能寄生有华支睾吸虫,人感染后可能患肝吸虫病。

黑鱼(乌鱼)、河鳗、鳝鱼、塘鲤鱼、甲鱼、泥鳅等食肉性鱼类,蛙类、蛇类以及各种水禽的肉中,多能检到一种头上布满棘钩的腭口绒虫的蚴虫。据报道,某宾馆为招徕顾客,用硕大的活黑鱼特制了一大盘生鱼片款待客人,岂知没过多久,凡品尝过此生鱼片美味者,一个个都罹患起了怪病:腹痛、低烧、面色憔悴、食欲不振、颜面浮肿,随后在腹股沟、胸腹部及腋下、颌颈等部位皮下,出现指节样大小的红肿凸起,还会向前移行,后面留下蚯蚓状索沟。原来,小虫被人吞入后,穿过胃壁,最后进入肝脏,引起上述症状。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患者误信所谓民间偏方,生吞活泥鳅治疗慢性肝炎,结果反而“雪上加霜”,旧病未愈又加新症。

生长在淡水小溪砾石下面的小螃蟹,味美之极,常有人盐渍生食之。殊不知这些螃蟹体内大都含有囊蚴,生食后可能罹患发烧、咳嗽、吐铁锈色痰等症状的肺吸虫病。实验证明,存在于蟹体内的小虫蚴,在10%的食盐溶液中可存活43小时以上;在含有14%乙醇(酒精)的绍酒中,能活18小时;在-10℃低温冷冻下,可存活7天。所以简单短暂的盐渍、酒醉加工的食品难保安全。

生吃鱼贝类不仅容易得寄生虫病,而且容易招致细菌性感染,如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因此,鱼贝类食物的烹调必须充分加热,以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