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壶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壶与文人的不解之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紫砂陶艺一壶与文的联姻,必然引起紫砂壶工艺的新一轮发展,相信在新时代中,紫砂壶会以他独特的魅力,促进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生活的再发展。

关键词:紫砂壶;文人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120 -01

紫砂壶是宜兴对外的一张名片,紫砂陶制作工艺已由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并且向联合国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涵盖了紫砂陶刻这一元素。因此,坚持文人参与,做好紫砂陶刻大文章,显得尤为重要。许多传世名壶正是“字以壶传,壶随字贵”,造就了珠联璧合、世代相传的艺术价值。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修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式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完善文人参与的运作机制,力求使能工巧匠和高级专业人才在全体规模上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在顺应市场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现代的元素,让作品既具备传统的经典,又有时代的气息,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文人与壶结缘,并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对紫砂壶艺术的认识与参与,至少有个过程:

一、认同

紫砂壶之所以受到文人的青睐,是由文人特有的个性造成的。自魏晋起,文人开始汉赋所推崇的浮华气息,追求平实肃静自然天成的清淡风格,并对后世影响甚广,如“建安风骨”,乃至以后 “五言诗”,律诗,以及词曲等。而紫砂壶源自于土,脱胎于火,暗合易数。其质呐而不笨,拙而不俗,沉而不闷,与金银比,少一份霸气,多一份可人;与玉石论,逊一分姿色,赢一分亲和。这些偏是文人所追崇的风韵,于是在一扇一墨,一砚一棋皆可雅玩的文人眼中,紫砂壶自然也成了一种可以用来修身养心明志的佳品。

文人对紫砂壶的认同其独特的方式,最早于紫砂结缘的文人,应首推北宋大文豪坡。他曾数次游历宜兴,并深爱上了宜兴的山水草木。东坡一生都以观瞻自然秀美之山水为快事。生活中,他亦同其他文人一样嗜茶。据说他饮茶有三项要求:茶壶一定是紫砂提梁壶;茶叶一定是阳羡唐贡茶;茶水一定是金沙泉水。而书法家隆池山人杨彭年,对于自己喜欢收藏的壶,皆署“寒绿堂,彭年”字,以示独享。而陈维崧先生则在《赠高侍读澹人以宜壶二器并系以诗》不吝溢美之词,又作《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其中有“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掀髯笑,盈崖绿雪,茶事正堪论。”写尽他对紫砂壶的喜爱。

二、参与

文人在欣赏肯定紫砂壶的同时,由于自身修养与品位不同,渐渐不满足于老匠人们的传统壶式。开始热情参与其中,自行设计壶手制作,甚至自己亲自制作。清签嘉时期西冷八家之一,集文学、书画、篆刻于一身的陈鸿寿(号曼生),虽不是制壶艺人,但他却是一位非凡的紫砂壶艺的设计大师。他与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等杨家三兄妹等联手制作“曼生壶”名扬天下,陈曼生不仅自己设计紫砂壶,爱好紫砂壶,还以壶艺结交周围的一批文人,并以此影响一批紫砂壶制作的匠人高手。这种文人与匠师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紫砂壶制作的新风尚、新景观。郭若愚先生《漫谈陈曼生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一文,整理搜集曼生壶的壶式及款式,认为“这是工艺美术设计史上的一件重要之事”。

三、规范

文人的参与,把其他门类的一些艺术因素也引入了紫砂壶,使其逐渐有了章法,也就是所谓的有了规矩。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就形成了固定的工艺程序。同时,对于泥料来源、设计造型、制作标准、款识画样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如方器“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衡庄重”,花器“简勿繁、主次分明、平衡和谐”,这些尺量帮助紫砂壶摆脱了匠气,并使紫砂壶真正登堂入室。

四、提升

文人的加入不仅大大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而且把多种艺术诸如雕刻、绘画、书法、诗词都纳入壶中,让紫砂壶集各种艺术于一身。小小一把壶,其款式图样、铭文装饰、书法绘画都在股掌之间,这种境界是其他艺术很难比拟的。在此基础上,文人们又发挥他们的智慧,创造的题词、题跋,更进一步地把紫砂壶艺推向高文化层次。携铭的内容与茶切、与名切、与饰切,茶句,词句都延伸到哲学、伦理、道德、知识等领域。这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装饰层次,而且其深蕴的文化内涵,更提高了紫砂壶艺的品位,紫砂壶在文人的厚爱与扶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他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唐云,郑重.紫砂壶鉴赏[M].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

[2]姚迁等.宜兴紫砂陶艺[M]. 台湾南天书局,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