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采购管理在实践中地位的提升促进了其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全面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适应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采购管理;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93-02

一、引言

21世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取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往往对供应链的文化和合作伙伴选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外包的兴起、电子采购的繁荣和专业采购团队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采购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加入合适的供应链并维系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良好关系,使企业自身成为核心供应链联合体有机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供应链时代背景下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采购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采购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校公共平台课程,并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为反映当今采购管理理论研究前沿和企业采购实践的新变化,《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不仅立足于反映当前采购管理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理论进展,而且需要注重吸收欧美及国际性采购组织规范性的采购业务流程实践,将《采购管理》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新的采购管理理念和思想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基于流程和活动为基础的采购架构,是《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者追求和探索的目标。为此,本文基于《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教学改革思想,这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大逻辑体系构筑

采购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采购管理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推动下,采购组织、采购流程、采购方式乃至采购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采购、外包采购、电子采购、柔性采购、电子协同采购等日益兴起。在供应商关系的重新诠释和界定下,精简和整合供应商、虚拟价值网、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等大行其道。如何将采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一直以来是《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重大问题,但这也是本课程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关键。教学团队将企业采购问题分为采购的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其中内部变量是企业采取的采购内部组织和管理形式,主要解决企业采购流程和供应组织的问题,涉及采购业务效率与供货协调绩效,包括由谁负责采购(Who),为何采购(Why),如何采购(How)等变量,其中如何采购(How)又分为何种流程(How flow)、何种待遇(How treat)和何种方式(How way)共3个子变量。外部变量是企业作为采购方与外部供应商共同商榷的事项,主要解决企业采购方式问题,涉及物品或服务的需求特性,实践中称为采购“7R”变量,即“关键采购七变量”,包括合适的来源(Right source),合适的质量(Right quality),合适的时间(Right time),合适的价格(Right price),合适的数量(Right quantity),合适的地点(Right location),合适的商品(Right commodity)。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积极编纂新教材,以便反映重新架构的整个采购管理课程逻辑框架。

三、三大教学平台组建

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围绕《采购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依托三类平台,即校内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辅之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开发和案例开发,共同形成对学生课程的综合考核体系的支撑,最终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上来。其中,校内教学平台是课程的核心教学环节,主要按“项目设计―项目开展―项目分析―教学反馈”的思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地和体验环境,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实行三学期制,通过将实习安排在不同学期,借助“实践―教学―实践”的学习规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网络课堂多媒体平台则是校内外教学平台的有力补充,是知识拓展、师生互动、不间断学习的有效工具。

四、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2003年7月德国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由此诞生。该方法作为当前盛行于国际教育界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以其应用性广、实践性强、综合型和开放性的特点获得广泛青睐。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分解、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或事件,通过设置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调研、分析、讨论并提出分案,从而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可以让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和探究,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目的。

该方法的特征包括:①知识模块项目化: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②教学学生主体化: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项目全程参与化: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操作中,可具体分为六个环节:①确定项目任务和目标。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企业采购流程及相关要素,掌握如何为采购部门制定合理的采购战略,与供应商建立合适关系,并能运用采购方法对采购管理绩效进行评价。②进行项目分组。一般40人左右的班级可分为4~8组,每个项目为2~4学时。③制定项目计划。首先根据课程性质设计项目,明确项目选择范围和要求,方便学生据以选择研究对象,或在框架范围内自行选择研究对象,注意项目方案的指导要简洁、清晰和具体。项目设计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要考虑与物流其他课程的衔接。④实施项目计划。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市场调研、小组讨论、组织撰写等多种手段准备材料,在项目成果的呈现方式中,可考虑采用模拟谈判法,即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和角色转换,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讨论、教师启发,从而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作和进行项目的能力,也可采用提交报告或流程图方式来呈现项目实施结果。⑤项目结果深化。教师通过评论、提问题、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深化项目学习效果。⑥项目总体评价。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结果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打分,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项目提交可采取小组共同提交方式,也可采取个人提交方式。

五、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管理中,为促进学生学有所得,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需要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化教学形式。如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自行组织实施项目设计、检索、分析、讨论、撰写、汇报等环节工作,教师则通过界定项目范围、推动项目的执行、把握项目进展的时间、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总结学生的项目汇报等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形成“以教师为多面手”的目标教学形式。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发挥“多面手”的作用,在项目设计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确项目本身的需要和达成目标的路径;在项目组织中起到“参与”的作用,需要与学生共同排除实现目标中的障碍;在项目进展中起到“裁判”的作用,需要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未达到要求的实行预警;在项目汇报中起到“评判”的作用,需要对项目整体各方面进行合理评价,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③因材施教,促进学习效果。教学中,既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的普遍性,又要注重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行分类,让学习态度积极、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各组组长,让全局把握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对项目进行规划,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对项目结果进行汇报等,并对积极性差的同学以鼓励、提问、督促等形式,使其参与到团队讨论中来,从而实现切实提高每位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④突出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实践、重能力培养,实施体验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增加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提高学生实现目标的能力,克服当前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不主动、不积极的“随大流”心态,促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教”、“学”并举,夯实“三基”,全面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结论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直接关系采购理论与实践的融汇,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通过“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采购管理》教学改革,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学生主体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智忠,姚红光.项目教学法在《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理论探讨,2014,(6):204-206.

[2]杨兰芹,徐新.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施[J].新校园:学习版,201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