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可拓理论的物流园区质量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可拓理论的物流园区质量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冯佳惠(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摘要:文章结合物流园区基本特征,利用可拓理论,建立了一套以政府项目评审部门为评估主体的物流园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可拓模型,根据被评价园区各项指标的等级归属判定园区的质量表现,从而指导园区的开发决策。

关键词:物流园区;可拓理论;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模型

1.引言

在各地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的评价、经营绩效的评价、物流园区功能的评价等理论,但很少考虑物流园区从投资建设到实际运营后,给社会、环境等方面带来影响的整个过程的物流园区质量。这直接导致了政府部门或相关企业不能对物流园区的投资以及经营管理进行更好的调整和改进,将不利于物流园区未来的发展。因此,随着各地物流园区的逐渐建设运作后,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物流园区的质量,已成为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物流园区的基本特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征询有关专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意见,确定了一套以政府项目评审部门为评估主体的物流园区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利用可拓评价理论,对物流园区质量进行评价。

2.构建物流园区质量评价体系

2.1构建物流园区质量评价体系

在构建物流园区质量评价体系时,除了考虑到物流园区的基本特点外,还要考虑反映政府的宏观导向,以及园区质量评价时的信息收集困难、复杂度高等问题。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结合评价体系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结合等原则,参考陕西省重点产业项目质量评估体系,及向有关专家、领导调查,主要从资源代价、排放总量、财税贡献、投资强度、综合带动五个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如图1所示物流园区质量评价体系。

图1物流园区质量评价体系

2.2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对物流园区的质量评价结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判断,得到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结合层析分析法,通过计算和权衡取舍,最终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如表1所示。

3.构建物流园区质量评价的可拓模型

3.1经典域的确定

若将各个指标的效果评价程度定量地分j个等级,则经典域物元矩阵(公式1),式中,Noj表示所分的j个等级,ci是第i(i=1,2,…,n)个评价指标,为对应于Noj各评价指标的经典域。节域RP为各评价指标所对应评价等级的全部取值范围,即是相应经典域的并集。

3.2待评价物元的确定

将待评物流园区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相应数据用物元(公式2)表示,式中,N为待评价物流园区质量;V为待评价物流园区各项指标c对应的取值的实测数据。

3.3关联函数的计算

关联度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待评对象与j等级关联度越高,表示待评对象越接近等级j,故可判断待评对象绩效等级。待评物元模型与经典域之间的关联度用初等关联函数(公式3)表示,kjvi为第ci个特征值vi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关联度。其中,表示某点vi到经典域的距离。表示某点vi到节域的距离。表示区间的模。

3.4综合评价等级的确定

设评价指标ci的权重为ωi,则可知待评价对象N乃关于评价等级j的关联度(公式4),Kj(N)值越大,表明待评价对象N与评价等级j的关联程度越高。待评价对象N所属的类别即为maxKj(N)所对应的评价等级。

4.实证分析

在物流园区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以某物流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对其进行可拓评价,判断出所属质量优劣等级。

4.1划分评价标准

通过对三个物流园区关于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的统计,邀请相关专家以百分制进行打分,以各指标打分平均数vi为基准按照表2规则制定评价标准。

4.2确定可拓评价物元

根据物流园区质量评价标准制定规则,计算出个评价等价区间,确定各等级的经典域物元及节域物元。通过专家打分统计法物流园区各项指标的分值,得到待评价物元。根据公式1、公式2,可拓评价物元可表示如下:

根据公式3计算其各评价指标关于各评价等级的关联度,结果如表3所示。

5.结束语

本文应用可拓理论于物流园区质量评价研究中,为政府评审物流园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价方法。而本文局限于一级可拓评价,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考虑用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法对研究问题进行评价,更好地为其决策服务。(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汇编(一)[G].2013:32-33.

[2]杜敏敏.铁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0:53-54.

[3]杨春燕,蔡文.可拓工程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0,2(12):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