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持续搞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持续搞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十多年来,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要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必须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与不断提高农民思想认识水平、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生态效益、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的结合。

【关键词】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巩固质量;可持续发展

实施退耕还林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是一项功在当代,惠泽子孙的大事,也是西部地区解决水土流失、实现农民致富的根本之路。它对于在开发西部过程中,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造福于民,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从1997年江总书记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西部地区”的伟大号召以来,广大干部纷纷响应,在具体工作当中,各地认真贯彻“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方针,科学规划,按序实施,盛况空前,进展喜人。如米脂县人口仅为24万人,现已退耕21.5万亩,人均1.0亩。退耕中,由于米脂县委、政府宣传扎实,组织有力,广大群众争着退,抢着退,不要补助主动提前退,已经蔚然成风,也表明了广大群众渴望改善生态环境,早日走出困境的巨大热情和强烈愿望。

客观地讲米脂以及陕北地区乃至西部广大山区,虽然土地数量多寡不均,自然环境多样各异,但其核心的特征基本相同或相似,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山秃穷而陡,水恶灾害稠,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这就决定了西部山区的土地必须全部退下来。国家要求人均2.5亩基本农田,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粮食基本自给的要求,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突出矛盾将更为棘手。人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建国以来,我们年年加强植树造林,岁岁控制水土流失,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农民付出巨大劳动,其效益实在难如人愿,陷入了“年年种草不见草,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怪圈,以至沙尘暴肆虐,旱涝灾害频发,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太重,令人刻骨铭心。反思失败教训,关键是我们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没有把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放在首位,认真加以考虑,扎实解决。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讲,过去是头等大事,现在仍然是,农民之所以广种薄收,是因为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仅仅耕种少量土地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多种,才能多收,才能最低限度的解决吃饭问题、花钱问题。

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方针提出后,给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是如果退耕还林后,没有新的土地补偿,生计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使一部分群众因粮源缺乏长年躺在国家怀里;二是退耕还林后还上的林草如果在短时期内甚至更长时间里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得不到实惠,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自给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广种薄收习惯,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只有农民自己解决了吃饭问题,这个目标才具备了实现的基本条件,否则,失去生存条件的农民将会再度抡起头,毁草砍树,开垦种粮,山川秀美就了空谈。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如何才能按要求全部退得下,还得上,保得住?必须因地制宜,从最根本的问题抓起,突出搞好“四个结合”。

一、让退耕还林与不断提高农民思想认识水平相结合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持续搞好西部环境的后续工作之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农民对坡耕地资源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重新认识到自己长期耕种的坡耕地的价值,耕地的使用也由传统的农作物生产转向林业生产。农户关注退耕还林政策并自觉接受政策信息,强化青年农民离农进城务工的思想,富余劳力外出打工成为退耕农户的首选出路,通过在青年农民中普及爱护环境保护还林地成果的教育,青年再利用简单的家庭社会关系来宣传扩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本要求,从而做到全民动员,集体行动,共同保护还林地,共同保护家园。

如何提高农民思想认知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演讲交流,发放爱护家园、禁止破坏山林活动手册,设立案例警示宣传栏等手段使农民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其二,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技能,消减农民对自然生物资源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推广普及农村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着力推广畜牧、果林、种植等农林牧相结合的生产劳作模式,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最后,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弥补方案。在经过认真调研基础上,确定退耕还林地的有效面积,若发现有死亡或空缺区域,应并根据退耕区实际制定出详细的补救措施,再由专业人员组织农民现场鉴定林木死亡原因,普及科学知识,做出及时的调整,确保还林地的绿化质量。

二、把退耕还林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

应该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都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千方百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养后继产业,以避免国家补助期满后群众的生活产生问题。例如,大力发展饲养业就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西部的绝大部分省区养羊业历史悠久。羊易饲养,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是增加农民收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舍饲养畜,退耕种草,一举两得。据资料显示,草本植被有良好的蓄水功能,黄土高原坡度为20度的苜蓿地较同坡度耕地及径流量减少88.4%,冲刷量减少97.4%,径流入渗率增加50%以上。同时,与种粮相比,坡耕地种植效益最好的是洋芋,每亩产值纯收人仅有190元,而种植紫花苜蓿,每亩可产干草500公斤,纯收入为280元,较洋芋高出47.4%。因此,国家在植树种草的要求上,应因区施策,在保证“被子”的条件下,适度放宽、放活,不宜高“一刀切”。只有农民收入有了提高,才能保证“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

三、把退耕还林与持续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

米脂以及陕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山区,虽然光照充足,但干旱少雨,大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退耕应重点以耐旱灌木林为主,突出种植柠条、紫穗槐,经济林适生长区,应以人均一亩为宜,乔灌木必须下沟,以零星栽植为主,要把好苗木的配置关,必须堵住盲目退耕,一哄而上,只图数量不图质量,只图规模不图效益的做法。要尊重自然规律,实行封山育林,禁止羊子上山放牧,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来恢复林草植被,实行先封育后造林的办法,使各种植被类型和树草种合理配置,真正形成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生态要求。

四、把退耕还林与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榆林地区也曾是水土肥美、山清水秀的一片绿洲,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肆意砍伐树木,从而造成黄风肆虐、水土流失、飞沙走石漫天飞的惨淡景象。发展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思想觉悟的改观,人类在深受自然之害的同时,终于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保护环境、改造自然的显著意义,那就是不能因为眼前的些许蝇头小利而损坏了后代子孙的生存居所,即我们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自1997年提出退耕还林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退耕还林这一伟大举措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陕西省成为全国面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省。在防风固土上成效突出,但是榆林地区依然是沙尘暴的肆虐点,如何持续提高环境的质量,必须在持续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加强土地使用的监督与考察。不少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农民新建或扩建房屋居所的同时,砍伐大量林木,造成植被破损、沙土的情形,一遇到刮风天气,飞沙扬尘现象依然严重,甚至影响着城市的整体环境面貌。因此,必须加强退耕还林的后续跟进与监督,确保林地面积有增无减,为防止水土流失、风沙暴走提高有力保障。

退耕还林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它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的成果而沾沾自喜停步不前,在保证已有成果的同时,时刻提高觉悟,加大调研力度,持续跟进后续考察与监督,确保还林地的有效面积与质量,为实现西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于泽民.我国的退耕还林研究进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6) 119-124.

[2] 吕金芝.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与测度[J].林业经济,2010(1) 78-90.

【作者简介】

孙旺莲(1971-)女,陕西省米脂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

李亚梅(1962-)女,陕西省米脂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