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口,出海入港之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口,出海入港之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南岛的一些地名,与其地位、作用、地形相关,各有来由,并非空穴来风。府城古代是州府所在地;文昌“偃武修文”,是文化之乡;琼海在1958年由乐会、琼东、万宁三县组成,三县都东临大海;琼中在海南的中部:昌江有昌化江流过。

海南省会海口,之所以此名,也是同它的地位、作用、地形有关的。

海口,顾名思义,它是出海入海之口。最早见于9百多年前的赵宋王朝,南渡江口出现了一片浦滩海田。当时,称为“海口浦”。海口市便自此得名,成为海口古城的发祥地。但海口的得名,还主要是出海入港之口。在过去,海口自建埠后,由于这里处在琼州海峡的喇叭口边,又在南渡江口两侧水上交通更为方便。“自浦渡海”。北来南去的船只,都在这里泊岸,人员从这里进出,货物从这里转运。海口是个繁荣富裕的滨海城市。地处“五龙门庭”,藏有“确力金牛”。因此,海口浦一出现,便成了郡治要津,州府门户,“帆墙之聚,林如立竹”。明初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方面的位置更加重要,设“海口所”,兴筑城池,成为府治军事重镇,为后来设市打下了基础。清朝设海口营,置参将署;康熙23年,启开海禁,海运四通八达,市容迅速扩展,人口激增;咸丰8年,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允许外国人自由来往。民国初年,改置海口镇,但亦称所城。1926年,光绪年问,港口更加繁忙,几乎天天有外国轮抵达,每年进出的外轮达一千多艘。民国设海口市政厅,仅3年,复为镇。日军攻占海南后,日伪曾设市政府,解放前夕也曾设市,但都是短命的。

海口是出海入港口,古籍中大有记载。《琼台志・琼山望境》中,讲到白沙津,也称白沙港,白沙港,又名神应港,是宋代海南最大的对外贸易港。位于郡北十里,今白沙坊、白沙村、福安、新埠岛之间。白沙津为什么又称“神应港”呢?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有记载:“琼州白沙津,蕃舶所聚之地,其港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岸,又像波涛之虞。忽飓风作,自冲一港,尤径于新开者,神物所助如此,遂名神应港。时淳熙戊申也。”它讲的事实是。公元1188年,琼帅王光祖为了适应琼州对外贸易日益发展的需要,多次组织人力疏浚“海岸屈曲,不通大舟”的港道,以便商旅,但旋开旋塞,耗其甚巨,劳民伤财,直到康熙年间,飓风大作,暴雨倾盆,南渡江水自冲成港,尤径于新开者。人们以为是“神应”之助。

海口现存的一些地方,也是见证它是出海入港之口。海口海甸的六庙,都是当时各朝代到海口的渔民建的。众多的庙宇,是进出海口的海员、渔民求拜南海龙王保佑的地方,所见外地入海南的船只和人员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