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作文教学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作文教学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结合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浅谈我的作文教学法

一、写作来源于生活

对于生活阅历和经验都相对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活动课或节假日组织学生郊游:到田间林中采风;到城市广场游览;到各种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走出校园,亲临现场进行体验。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安排学生进行写游记或者写观后感。不拘格式、不限内容,让学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记住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感慨就写什么,想些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的写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词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在作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多安排阅读内容的练习,将学生按照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材料,学生缺什么就读什么,不会什么就学什么,要写什么就读什么。通过详细、反复、认真地阅读优秀作品,引领学生掌握优美词汇。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慢慢体会到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不过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作文时,要强调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借鉴别人的作品,而是学习别人作品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掌握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在作文时融会贯通,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因此老师要时时采用新鲜、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其写作兴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演讲,比如学生在其他学科学到了新知识,可以在语文课上进行阐述,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小发明、小发现都可以上台进行演讲说明。二是竞赛式,小学生争强好胜,那么就可以设计一些诸如成语接龙、猜字谜等经典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三是采访式,让学生通过对一些角色的扮演进行真实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做一回小记者,按照老师设定的主题进行采访,同样也可以不按照老师的主题随心所欲地进行,最后再把采访的内容整理成记叙文的格式,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训练学生作文的目的。四是讨论式,老师先设计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在进行讨论式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课堂进行掌控,并且要让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讨论的经过和结果。

四、想象和联想是作文的重要方法

小学生缺少社会经验但是他们有天真烂漫的天性,孩子们缺乏知识的积累,但是他们有着无拘无束的思想。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存在成人思维定式的束缚,他们可以天马行空、任游性情,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求知欲非常旺盛的阶段。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一定要保留学生身上这种难能可贵的特性,有意识地引导其发挥想象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对太阳进行描绘时,没有刻意规定题材,只要学生说一句跟太阳有关的句子即可。例如有些学生写到“太阳像一个足球,着了火了……”“妈妈晒完的被子,有一股太阳的味道……”“太阳晚上出来多好,就不用路灯了”等句子,这些神来之笔体现出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因此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也要给予适度的评价。此外,学生除了有想象力以外还要有联想力,我们要刻意地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在进行联想力的训练时,我常用的方法是文字宝塔的游戏,即老师说出一个字,学生逐渐扩字成词、成句,比如老师说一个“书”字,学生就可以接:读书,漫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词句,只要与书相关的词或句子都可以。老师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还可以拓展为对学生的对比式思维、发散式思维、跳跃式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出优美的句子,只有展开联想,才能丰富作文的内容。

五、作文教学中注重人格的培养

很多老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都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培养,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萌芽阶段,对于人格的认知还非常稚嫩,没有必要对其进行人格的教育与培养。其实一个人的人格培养和完善恰恰要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小学生的作文写的都是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对于天真的学生来说,其作文中所反映的也是他们真实的思想,因此可以从学生所写的作文中看出学生的人格发育是否朝向正常的轨道。如果学生不热爱生活、不尊老爱幼、不关心集体和他人……那么他作文的表达思想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谨记一个原则: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再教学生如何作文;要学好作文,需先学会做人!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需大家共同去研究,共同去寻找答案。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南江县桥亭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