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重要一环。做好文言文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古代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对于历史进行解读、学习;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文言文是现代文的源头,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现代文;此外学好文言文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范围拓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学习技能拓展的关键时期,鉴于文言文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做好文言文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打好基础。本文笔者就人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一文为例,讲述一下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桃花源记;案例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准备

《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名篇,极具代表性,文风秀丽、用词极具特色,千余年间都为人们津津乐道。想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好本文,就需要教师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的准备。笔者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是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其次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另外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言,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文风与个人魅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做好课堂导入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节语文课都会有很大的知识容量,从课文内容的讲解到教师的课外知识延伸,都需要学生能够积极的去参与课堂、学习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的效率。比如在本课导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美丽图片的放映来给学生展示一个“世外仙境”般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联想到“世外桃源”这个意境,同时让学生有一种“不睹不快”的兴致。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著名歌唱家腾格尔的《桃花源》这首歌作为引子,让学生跟着这个“打渔的”来了解桃花源内的美景,运用丰富多彩的感官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陶渊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思想境界,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解决生字难词,引导学生阅读

本文有一定的生字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生字难词,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全文通读,加深学习认知。比如文章中的“缘(yuán)溪行”、“豁(huò)然开朗”、“阡陌(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诣(yì)太守”等字词,大部分都是学生初次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学生的理解。另外对于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现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识记、解决,例如“便要(yāo)还家”的“要”通“邀”;文中的“交通”是指“交错相通”,和今天的不是一个概念;文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女”等等……另外在对于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重文章句子之间的结构,以及文章的节奏感,在阅读的时候要能够跟着作者的步伐来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比如要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等。

四、注重学生品读,感知课文内容

初中时期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章的理解、感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几遍,逐渐的熟悉课文内容,逐渐地去感知作者的写作内容、写作特点、写作目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有效的运用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探究,逐渐的解决疑难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文章的线索是“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渔人进入访问、桃花源的经过”――“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从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发展、故事的结局几个部分写出了一个神秘的、美丽的世外桃源。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体会来进行发言,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习,比如“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让学生联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入桃花源之后根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桃源人叹息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皆叹惋”?让学生认识到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晋时期,战乱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为桃源外边世界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而对于作者的理想境界,在今天我们要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去对待。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五、做好教学总结,升华课文主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