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古兰经》产生的民间宗教背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古兰经》产生的民间宗教背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出发,探析《古兰经》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民间宗教状况。分别从部落宗教、自然崇拜、偶像崇拜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其产生的背景和基础。

【关键词】

古兰经;阿拉伯半岛;民间宗教



阿拉伯人原信仰自然宗教,崇拜各种自然现象、动植物、图腾和精灵,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偶像崇拜十分盛行,各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

一、部落宗教 

阿拉伯部落宗教是闪族信仰的最古老的形式,它主要是集体的崇拜仪式,而不是个人的信仰。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灵,同时也承认其他部落的神灵在各自范围内的权力。神灵一般都有固定的住处,其象征通常是一块石头,或是树木、井泉或岩洞。宗教仪式的核心是献祭,圣石常常用作祭坛,通过分享祭牲或蘸舔血液,神灵就与部落建立了血缘关系,成为部落的守护神,有时变成部落的祖先。举行仪式的区域构成一块禁地,在禁地内,禁止砍伐树木、猎取禽兽和杀人流血。禽兽、树木和人的生命,与禁地中居住的神灵一样,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受到复仇者追索的人,在禁地内受到保护。[1]即使在神灵的概念形成以后,禁地的石头、树木、岩洞、井泉等自然物仍然是圣洁的,崇拜者以这些自然物为媒介才能与神灵发生直接的联系。有些迁徙不定的贝都因部落,将圣石安放在红色的帐篷里,在重要场合里则抬着或供奉在驼轿里。有的神灵也为不同的部落所敬奉,在一个部落迁走后,神灵留在原地接受其他部落的朝拜。

阿拉伯人的部落宗教,只是感觉欲望的宗教,他们向神灵奉献祭品,企图得到神灵的报答,而神灵负有保护和赐福的义务。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没有说明神灵起源的神话,也几乎不存在由部落神发展而来的具体造像。

二、自然崇拜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宗教的本质时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的阿拉伯半岛所流行的原始宗教,同样也是如此。

阿拉伯人生活在广袤的沙漠地区,“沙漠地方的人,日对大自然,目无所障;烈日当空,则脑髓如焚;明月悠悠,则心花怒放;星光灿烂,则心旷神怡;狂飙袭来,则所当立摧。”[3]面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当时的阿拉伯人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只能从自身经历过的各种自然现象出发,产生了形形的幻想和假设,把那些能给生活带来好处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看成是具有善意的能够保护他们的神灵,这些也就构成了自然界的神圣性,由此产生了自然崇拜。由于居住的自然条件并不完全一样,因此产生的自然崇拜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是对天体的崇拜。日月星辰和天体现象是当时的阿拉伯人最感到困惑不解、惊惧而又不得不依赖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因此最早出现的就是对日月星辰及其他天体现象的崇拜。

游牧区的阿拉伯人的自然崇拜是崇拜月亮,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从事游牧的贝都因人,以畜牧和狩猎为生。由于日间人的活动要受到酷热的限制,因此十分困难。而夜间则是狩猎放牧的好时机,但又依赖于月光,月亮有光明而无毒热,深得阿拉伯人的喜爱。因此,月亮成为他们的依靠和希望,成为他们可敬的大神。崇拜月神的意识在阿拉伯半岛非常普遍,它是一个阳性的神,在天体诸神中被奉为首神,是一个全仁全智全能的大神,其地位高于太阳神。《古兰经》中列举了努哈时代人们崇拜的五个神明,其中第一个就是月神瓦德。从月神和太阳神这一对配偶生出的其他许多天体,也都被认为是有神性的。[4]农业区的阿拉伯人的,具有显著的崇拜太阳的象征,这与农作物的生长有赖于阳光的照射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兰经》中在谈到半岛南部的塞百邑时说:“我从塞百邑带来了一个确实的消息给你。我确已发现一个妇人,统治一族人,她获得万物的享受,她有一个庞大的宝座。我发现她和她的臣民都舍真主而崇拜太阳。”。但由于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游牧社会,农业出现较晚而且又不普遍,因此,太阳神自始至终居于从属月神的地位。

在广阔无垠的草原和沙漠,星星给人指引方向,它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光泽各异,变化无穷,无限神秘,从而引起人们的遐思和崇敬。半岛居民把星星的变化与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形成各种占星术。被称为“阿斯台尔”的金星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被认为是执掌农业和土地之神,也有人认为它是商业贸易的保护神。

除了月亮、太阳、金星外,阿拉伯人还崇拜其他的星辰,如天狼星、火星、水星、土星等,但对这些星辰的崇拜远不如对月亮、太阳和金星的崇拜那样广泛和影响深远。

其次是对其他的一些自然物的崇拜,如水、岩石、动植物等。在阿拉伯半岛,由于雨水稀少,水最为宝贵。阿拉伯人把雨水看作救星,把麦加附近的唯一地下水源奉为圣泉,认为是易卜拉欣之子易司马仪在这里由于干渴而啼哭,足蹬石块,石块下便涌出了泉水。[5]岩石在沙漠里也不多见,在阿拉伯人看来,岩石有特殊的色彩和形状,其来历难以理解,因此对它产生崇拜。在克尔白天房四周,有许多被供奉的神石,在天房中的一块黑石,又称作玄石,被阿拉伯人当作圣石,凡来天房朝拜的人,都要加以吻拜。有些野生植物是阿拉伯人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东西,也因此成为了崇拜的对象,阿拉伯人认为有些与月亮有联系或其外表与月亮有些相似的动物如牛、蛇、鹰等,都是神灵,对其加以崇拜。

三、偶像崇拜

是阿拉伯人的一位古老的神灵。意为神、上帝,是古莱什部落首要的神灵,但不是唯一的神灵。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的阿拉伯人认为是造物主,是最高的养育者,是在特别危急的时候可以呼吁的唯一神灵。信奉的与麦加人的概念显然不同。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作为至上神的观念虽然被人熟知,但这位“天房之主”在宗教仪式和现实生活中还未占有真正的统治地位。

公元6世纪时,以麦加为中心出现了超越部落的地方神灵。这些神灵后来被穆斯林贬为偶像或“配偶”。其中最受崇拜的是麦加人称为“女儿”的三女神:拉特、欧萨和默那。拉特的祭坛是一块方形的白石,位于塔伊夫附近的瓦吉谷地,麦加人和其他地方的人都到那里去朝拜和祭祀,塔伊夫把她尊奉为“女主宰”。欧萨的祭坛在麦加东面奈赫莱的加卜加卜山洞前,由三棵阿拉伯胶树组成,其中的一颗是欧萨树。默那是司命运和时间的女神,据说掌管能剪断生命之绳的剪刀。在麦加和麦地那之间的古戴德有她的祭坛,是一块黑石,曾是麦地那阿拉伯人的朝拜和献祭之处,她被认为是最古老的神灵,是阿拉伯的家神。这些神灵受到诸多部落的信奉,是氏族社会解体和世界性经济力量变幻不定的现实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

阿拉伯半岛蒙昧时代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为伊斯兰教的产生准备了丰富的宗教思想素材,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注 释】 

金宜久.伊斯兰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4.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48.

杨宗山.古兰经故事.宗教文化出版社, 61-62.

古兰经.“你们告诉我吧!拉特和欧萨,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怎么是真主的女儿呢?”(53:19-20).

【作者简介】

陈一新(1987.6-)女,汉族,重庆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宗教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