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与日常用品的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与日常用品的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日常用品的设计该何去何从,设计总提倡的以人为本在哪?创新日常用品中该如何出现?在使用某日常用品时遇到麻烦是你的错还是设计出了问题?是创新给日常用品的设计带来了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创新 日常用品 设计 功利 伦理

大多数设计行业的人都似乎明白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应该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甚至应该是和它们心灵交流。面对着一大堆的日常用品,我们有时却不清楚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同时门也是个谜,是推还是拉,当没有任何提示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能是猜测加上实际的尝试。而创新的加入更是让人面对这些变化无常的日常用品不知所措,一旦出错就埋怨。当各种新事物出现,当创新注入航空安全领域、复杂的制造业领域、医疗领域、多媒体领域等,连最基本的最不起眼的日常用品的设计也出现了问题,这让我深思。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改进,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创新带来了新的家电用品及一大堆中英文甚至是更多语言版本的互相交织的厚厚的使用说明书,要想弄明白其操作方法你是否需要获得工程学学位?如果我们不能熟练地使用飞机驾驶舱内的仪表,这一点都不惊讶,但不应该在使用门、开关、水龙头或是微波炉时出现问题。以门为例,创新的加入让门的设计越来越美观和简洁,各类个性的门、代表庄严简洁的银行门等让我们眼花缭乱。当你走到银行门前时面对简洁的大门应该是推还是拉?是从左还是右?或者应该滑动?更有甚者玻璃门上没有任何标志,让人不知所措。创新简化了我们的生活,也制造了我们思考的时间。与此同时,设计的可视性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正确的操作必须显而易见,而且无论创新多少都还是要向用户传达出正确的操作信息。以洗衣机为例,创新让洗衣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控制键也越来越多。面对着一系列五花八门的控制键和显示装置,家庭主妇只能先花时间在其难懂的说明书上或者是记住其中一两个固定的操作方法只求基本达到使用目的,但这样创新带来的设计意图就完全丧失了。而可视性表现的正是操作意图和实际操作之间由创新带来的重新的匹配,同时也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最关键的差异,毕竟通过可视性我们很容易地区分了糖罐和胡椒罐。当我们再次遇到日常用品的设计问题时,也许我们可以不用着急地先责备自己了。

日常用品种类繁多,数以万计。比如,一个订书机有十几个部件,淋浴两用浴缸的装置有二十多个部件,等等。《世界物品图解大词典》中描绘了上万件物品及其部件。研究视觉心理学家欧文・比德曼曾估计,一个成年人可能要接触三万件不同的物品。而当创新加入到日常用品的设计当中时,却在某些方面让原本简单的日常用品有时却干扰了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人类思维和认知心理学领域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在日常用品心理学中存在着另一部分答案,而产品的设计也是其中答案的解说者。其实日常用品的概念模型不需要过于复杂。例如,创新让手机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多,其价格也越来越高。设计的实用、经济、美观的这些基本评价原则沿用至今。而随着设计艺术的变化,其评价标准已发生了改变,传统型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已不能全面指代和解释设计的本质和存在价值。作为实用的日常用品的设计有“境界”或者“意境”吗?在我看来,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方式,有着自己的“境界”或“意境”。总体而言,其境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功利的境界,其创造和设计总是先以使用为根本,“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利;二是审美的境界,艺术设计之所以安上“艺术”之名,不仅仅是其形式美,其整个物体整个设计也都应达到其“美”的境界;三是伦理的境界,首先有为人所使用的目的,其次涉及对自然物的加工、利用、改造等方面,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创新的问题。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提出许多种境界:“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他认为,介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是“艺术境界”,其“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艺术境界主于美。”①宗白华揭示出的这几种境界,对于我们从造物与设计角度理解人与物与设计的关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会让我们更慎重地看待创新给我们带来的设计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和意义。设计和造物总是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的,其实用功能是产品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根本属性。列宁对此也曾有过一段精辟的分析,他说:“如果现在我需要把玻璃杯作为饮具使用,那么,我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形状是否完全是圆筒形,它是不是真正用玻璃制成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底上不要有洞,在使用这个玻璃杯时不要伤了嘴唇,等等。”②实用价值根源于人的生命价值,是保证人的生命存续的根本价值,其他价值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包括审美价值甚至是伦理价值。产品的使用层面,不仅涉及功能的稳定性、实用性,更进一步的是使用方式的情趣化。例如,手机从翻盖到滑盖再到旋转之盖,等等,其实功能大同小异,但使用方式上的变幻却是设计者创造的新的使用情境,增加了产品在使用时的乐趣。使用的快乐,在一定意义上说,也能成为审美的快乐。情趣化的设计追根究底也是审美化的设计,只不过这种审美化的设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外观的美罢了,它是在包括其使用方式、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人性人情等全方位照顾和心灵上的沟通,它已从原有形式之美的狭窄片面的层面上走出,转而开始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的新空间。也只有这样,才真正进入到了审美的境界之门,进入了物与人全面地对话、交流的层面上。设计之美包蕴着从产品之美到人的审美接受互动的整个过程。

“以人为本”是设计界Fashion的设计理念之一。从设计和造物的目的性而言,这个口号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所有设计和造物均是由人做并且是为人的,即本来就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人的设计、人的造物都是为了人,都是以人的需要为旨归的,因此,设计“以人为本”的口号没有意义,有时只是商家的广告语而已。但在现实中,提倡设计以人为本又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相当多的生产企业及设计部门在设计和产品生产中关注的是产品和利润本身,而消费者、使用者往往被遮蔽了。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对于纠正现实设计和生产中对人和人性的忽视具有现实意义和伦理意义。只有在伦理和道德的层面上去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当设计和造物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企业家和生产者的挣钱工具时,它就具有了帮凶与合谋者的性质。设计的这种工具性,从深层次上看,反映出设计在伦理层面上遭遇着所谓“资本的逻辑”与“生活的逻辑”对立的矛盾。资本的逻辑是追求利润、让自身增值的逻辑,大量生产的体制是资本的逻辑最适应的生产体制,它必然性地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进而大量废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活,乃至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以消费的量而是以质作为标准,当环境遭到破坏,它将根本性、整体性地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日本学者岩佐茂认为,资本的逻辑与生活的逻辑本来是不相容的,为了抑制资本逻辑的横行霸道,必须对大量生产体制进行改革,以实现环境保护生产体制乃至循环生产体制的转换。从设计的角度而言,这也成为其必然性的任务和伦理职责了。

几乎所有的设计人员都明白设计对社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可惜的是设计被注入了政治色彩,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错,正确的设计方法可能是尽量降低错误的发生率,利用自然限制因素和强迫,但符合优秀设计原则的日常用品的创新的确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好好享受生活,注意观察设计中的细节,为那些方便好用的日常小用品而骄傲,并对这些设计者们心存感激,同时也为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和创新而继续努力。

注释:

①摘自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

②摘自《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452.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李泽厚.历史本体论[M]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