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活教师群体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活教师群体智慧的思考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一线教师直面教育实践,视角独特,感受深刻。只有珍视草根智慧,激活群体智慧,教学课堂才有活力。

关键词 草根智慧 群体智慧 队伍建设

哲人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课程改革能够达到怎样的状态,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理解、判断和实践,取决于每位教师的创造热情和献身精神。“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激活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位教师置身课改之中,乐于思变,乐于思进,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我们的学校才能充满生机。

一、珍视教师中的草根智慧

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景,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育理论的感知和领悟,勇于教育实践,直面学生实际,其策略与手段,既富独创性,又具针对性。

草根智慧是鲜活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老师们殚精竭虑,新课题、新思路、新办法、新策略层出不穷。班级座位的组合、班级公约的形成、班级多元的发展,教师有经验;应对青春期的懵懂、成长中的叛逆、“学困生”的转化,教师有策略;新授课的路径、复习课的整合、综合实践课的探索,教师有心得。经验、策略、心得,千人千面,各有千秋,但都在解决新问题中应运而生,灵巧,机敏,实效,可学习,可借鉴,可再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这种劳动中,有时候像闪光的宝石一样,燃起幸福的发现的火花。”每一个新问题的出现,每一个新疑难的解决,都是课堂的新超越、学生的新收获、课改的新发展。教育的变革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可以说,草根智慧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二、点燃教育理想,树立航行标杆

肖川教授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因为爱的唤醒,并为知识所引导。教师只有怀揣教育理想,深深地爱着学生,工作才能充满激情和诗意,课堂上、班级管理中,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教育是播种理想的事业。理想是超越现实的飞翔。西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就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就越大。三尺讲台,放飞童心,播撒理想种子。老师们摸准孩子的思想脉搏,针对情感特点,发挥群体智慧,营造愉悦的校园生活,思想教育随风潜入。学校设立艺术节,班级顺应孩子的需求设立童话节、玩具节、故事节;沟通校内校外,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访家乡名人、深入教育基地,让孩子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开展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诵经典,唱红歌、继传统,学革命长辈,学少年英雄,小来思报国,长大兴中华。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一个个美妙的、诱人的教育目标,引领孩子去追求,去奋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三、“乐仪大讲堂”,激活群体智慧

我校于2005年秋隆重推出“乐仪大讲堂”系列校本研修活动。之所以称“乐仪大讲堂”是因为我校所在地曾是县城学宫“乐仪书院”旧址,乐仪者,君子相处,乐且有仪也,目的是希望我们开展的这项活动,立足草根,贴近一线,一改以往教研活动中专家、领导一言堂的现象,激发教师群体智慧,大家聚在一起快快 乐乐交流,轻轻松松学习,我们希望有争论,但拒绝争吵,这就是“乐且有仪”的含意。

1.打造领军人物,形成团队灵魂。一个人能影响一群人,形成一个学科团队。学校必须重视领军人物的培养,选准苗子,找好路子,压好担子。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后勤管理、班务工作等学校教育教学诸多环节,善于发现具有培养潜质的骨干教师,量身定做培养方案,牵手更高层次的专家与其结成对子,提供课题研究便利,促进其尽快成长、成熟、成功。

2.展示草根智慧,强化自我激发。教师中蕴藏着能量与智慧,但这些鲜活的经验有时却被教研活动中的专家“一言堂”所压制,缺少展示、缺少鼓励。2006年春天,我校开展“教学某某有话说”活动,搭建一个既有专家引领,又有同伴互助的教研平台,重在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每位教师因为自身兴趣不一而对学科教学钻研的角度和深度不同,有的老师擅长这个,有的老师擅长那个,我们邀请一些教有专长的教师登台就学科教学的某一方面“有话说”,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言。既然是一家之言,就允许讲错话、讲过头话,总之要讲大实话。真实最具魅力,最能吸引听众,也最能引发同伴争论,深度研讨。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开展过“写字教学李勇有话说”,“口语交际孔德美有话说”,“词串教学陈香有话说”等系列,其中李勇老师的讲话稿后来发表在《七彩语文 教师论坛》上,孔德美老师的讲稿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上。陈香老师则在原有研究词串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钻研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寻找其中最佳路径,多次应邀在市小语骨干班和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词串识字教学课。我们的体会是“乐仪大讲堂”虽说是校本研修活动,但老师们准备“有话说”的认真程度毫不逊色,学科内也因此诞生了许多方面的专家。

3.发现他人智慧,主动借鉴吸纳。如果说语文教学某某有话说是“自我表扬”,那么我们后来开展的“发现身边的教学智慧”则属于“表扬”。因为人人都有尊严,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经常性开展表扬与自我表扬活动既能激发群体智慧,又能密切同事关系,努力践行我校“协同和谐”的校园文化。当然我们之所以选择开展“发现身边的教学智慧”校本研修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教师并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具有创新价值和借鉴意义。在平常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自责现在不会上课了,实际上在老师们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特别有效的做法,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发现身边的教学智慧”,即希望每位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擦亮善于发现的眼睛,以教育叙事的方式,提炼并推荐身边同事成功的做法。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细细品味其中的“道”,对同事是鼓励,对自己也是提高。仅2011年下学期,仅习作教学,我们的老师便发现了身边同事三种极富创造性的智慧做法,一是孙晴老师的“博客作文”尝试,学生日记和作文写好后,教师不是唯一的读者,也不是最终的评判者,学生乃至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在改法中悟写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是杨广祥老师“循环日记”写作尝试,全班学生分成7人一组,一组共用一个日记本,每天由一名学生来写日记,推磨写作,教师一周改一次,其好处是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写的那一篇最出彩,就必然费心构思,用心写作。三是丁宏喜老师创立的“班史日记”,善待学生作文,为学生作文提供尽可能多的“发表”机会,激励学生多写。这三次“发现”在“乐仪大讲堂”活动中交流后,老师们发现三位老师的做法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培养学生读者意识,让学生作文的读者尽可能多元。于是我校“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培养读者意识,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实践研究”应运而生。

4.教育沙龙研讨,引发思维碰撞。教育不乏话题,不缺热点,永远是鲜活的,因为教育新情况不断呈现,新理论不断生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需要时间、需要思辨,引发思维碰撞,帮助一线教师明晰理念,理清认识,快速将科学的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中有效的生产力。我们每学期都明确一两个热点话题作为全体教师关注的焦点,先通过网络论坛,引导教师参与讨论,在网络论坛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育沙龙活动,进行深度话题研讨,引发思维碰撞。这些沙龙研讨活动吸引了全校教师的参与。老师们群策群力,务实求真,捕捉热点,化解难点,以“为国育人、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走上自主发展的康庄大道。

5.共读同一本书,催生教育智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教师思想活跃、知识常新的关键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听课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确实,从某种角度看,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课堂上的教学以外,其为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视作“备课”。故而有这样一句金玉良言:“读书,一辈子的备课!”今天读的书可能在明天的课上用不到,但是正如天空云层布得厚了,你指不定哪块能下雨。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最终达到“取之左右逢其源,从心所欲不逾规”的境界。

孔子教育教学经验奠定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对中国历代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智慧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教育实践的检验,培养和造就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师”。因此,我们把《论语》列为我校教师必读书目,希望以一种新的视角解读《论语》中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阐述,寻找发掘对我们今天课堂有启迪、有裨益的教育智慧。

转眼几年过去了,“读《论语》谈教育”在我校的校园里蔚然成风。虽然孔子没有写过专门探讨教学理论的“子曰”,但是我们仍然真切地体会到“无‘孔’不入”――不深入研究和学习孔子,很难进入教育之门。我校教师还共读了《教师专业成长之道》《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书,每期的“乐仪大讲堂”我们都留出一段时间邀请相关教师登台讲书,交流心得。通过读书涵养了气质,提升了教学能力,进而影响并带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经过这几年的思考实践,以“乐仪大讲堂”冠名总领的这些校本研修活动,形成系列,凝聚人气,打造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和社会效应。与以往的校本教研形式相比,“乐仪大讲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被动接受为互动参与,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热度,激活了群体智慧。目前这一校本教研名称与形式深为老师们喜闻乐见,也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与赞赏。最令人欣慰的是,一大批青年教师借助活动平台快速成长,他们不待扬鞭自奋蹄,不为名利遮望眼,主动请缨,自我加压,立足课堂,大胆创新,逐步形成各自鲜明的教学风格。一支德艺双馨、协作和谐、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这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兴校之基、强校之本。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务实求真,不断创新校本研修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激活群体智慧,集思广益,办好人民满意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