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局限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局限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背景,从重理论轻实践、重认同轻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现行的“两课”考核方式的局限性,有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局限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研究的背景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下发的《关于进定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教育部于2005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重新设置和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材,即为“05方案”。教育部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进”的目标,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的目标。

通过相关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懈的努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复杂形势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稍显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有很多,外因主要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复杂社会现象和不良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内因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内因的这些要素中,考核方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学者们也进行了积极地研究,但从总体上看,缺乏较系统科学的考核体系。基于此,本课题将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性质、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弊端,并结合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研究确立较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考核方式分析

从我国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看,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一性的、终结性的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已经成为制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瓶颈,直接束缚和影响着“两课”教学目标的展开。现行的“两课”考核方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知识的再现,轻视实践创新

高校开设课程是以知识的传承和学习为首要目标的,同样,思政课教育也不例外。在思政课教育中,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最终要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服务的。

然而,现实中的思政课教学、思政课考核,却都是以向青年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为重点,脱离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遇到的实际现实问题,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上要求学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在思政课教学中形成了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系,使得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评,也就成为了考核知识量和知识再现程度。在思政课考核方式的选择上,也多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简答、论述等强调理论、知识的题型,忽视了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是否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处理实践的能力,进而造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不良现象。在这样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考核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做了无用功,“教师讲知识点、学生记知识点、考试考知识点”,如此导向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却很少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方法去理解理论学习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去深刻领会人活在社会的价值,去心灵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去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直接的结果是思政课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出每个学生的行为品格、政治素质,往往却大相庭径。

(二)注重理论认同,轻视观点创新,压抑学生的创造性

受“工具教育”和“德育教学特殊化”思维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仍有一大部分人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其量是一种系统化的政治和道德的理论教育或灌输,其终极目标是给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理想信念,而并非实现知识、能力、信念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高校思政课的考核就极易片面强调德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忽略了教育学的普遍规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不仅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重视的教育方法问题,更是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应有之意,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实践和运用。但实际情况是,学生长期在认同教育模式下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而且思政课考核功能异化,体现不出思政课教育的真正目的,导致思政课教育的失效。

(三)注重封闭、轻视开放,造成评价手段单一

评价教学主要有封闭式考评和开放式考评两种手段。前者又称客观式考评,通常由课程中的各章节内容为知识依托,采用不同的题型组成试卷,这些题目大多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考核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进行较准确的测评,比较容易地就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以此引导学生注重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再现。这种模式之下的教学评价,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因为不大能够检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更不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过于运用还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

而开放式考评,则是针对封闭式考试的缺点,突破其局限性束缚的考试。其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例如采用调查报告、课程小论文、材料分析等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由于开放性考核内容一般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在考核过程中有比较大的自我发挥余地,为其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以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关注理论前沿,锻炼研究能力;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衡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测试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和有效运用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对题目的选择要求较高,一旦出题人题目选择不好,就容易造成学生回避课程内容或者只是纸上谈兵,运用以往的知识积累完成测试的现象。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多采用封闭式考评的办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成绩偶然性大,信度较低

封闭式、知识性考核所选择的题型通常较为固定、单一,出于考试的卷面和时间限制,考核所用试题只能以偏盖全,本该覆盖课程全部章节的试卷,其考核的内容仅占全部知识点的一小部分。学生为通过考核,就有了思政课考核前向教师提出“划重点、圈范围”的要求。而且,由于上述重封闭、重认同、重知识考查的考核方式,答题正确与否,只在学生解题的“一瞬间”,对学生而言,很少有综合知识和能力、联系社会实践进行思考并表现的机会。如此应试而来的成绩难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实践而提升的思想政治道德觉悟水平。

(五)学生被动参与,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现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之下,思政课考核俨然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制定考核方案、选择考核方式、亲自参与监考、完成考试测评等,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见招拆招”,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思政课考试的重要意义在于发挥其反馈功能,既有知识和能力的接受者即学生对授课实施者即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也有授课教师发现问题、授业解惑。在这个过程中,考核方式作为中介和桥梁,其作用显而易见。若选择了不能互动的考核方式,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还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力。因此,改变传统考试模式,探索“两课”考试改革的途径已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呼声,进行“两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