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中考的眼光审视相似三角形的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中考的眼光审视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学好相似三角形不仅能使我们对图形相似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使我们以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正是由于相似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各种考试中,常常以图形的相似,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进行考查.

一、中考命题趋势

相似三角形在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主要考查三角形相似,线段的倍分,及等积式、等比式,求线段的比、面积的比等.其中求线段的比、面积的比,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题型出现;论证线段的倍分、等积式、等比式,常以证明和说理题型出现;以相似图形为背景,探究函数解析式及其函数最值等问题,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这种题型知识性、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常以此来构筑中考压轴题.

二、中考复习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本部分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应用相关定义和定理进行证明是本部分知识的难点.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2.注意联系实际.相似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复习中,要通过复习相似的相关知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在中考综合题中,经常涉及有关相似的内容,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把相似与圆、函数等内容联系起来.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部分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分类讨论等,复习时要充分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把握好复习难度.复习时不要过分追求难题的训练,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中考考点透视

考点1:考查三角形相似

如下图,先把一矩形ABCD纸片对折,设折痕为MN,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上,得到ABE. 过B点折纸片使D点叠在直线AD上,得折痕PQ.

(1)求证:PBE∽QAB;

(2)你认为PBE和BAE相似吗?如果相似给出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3)如果沿直线EB折叠纸片,点A是否能叠在直线EC上?为什么?

分析:(1)利用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证明PBE∽QAB;(2)PBE和BAE中,有一对相等的角即∠ABE=∠BPE=90°,只要再证得两个三角形夹相等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即可.

证明:(1)∠PBE+∠ABQ=180°-90°=90°,

∠PBE+∠PEB=90°,∠ABQ=∠PEB.

又∠BPE=∠AQB=90°,PBE∽QAB.

(2)PBE和BAE相似.

由(1)知PBE∽QAB,=,

BQ=PB,=.

∠ABE=∠BPE=90°,PBE∽BAE.

(3)如果沿直线EB折叠纸片,点A能叠在直线EC上.

由(2)得∠AEB=∠CEB,又ABBE,

EC和AE能重合,从而点A能叠在直线EC上.

解析: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问题,要善于寻找、发现相等的角.得出两角相等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公共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高线(或垂直)有直角相等.另外,应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所需要的对应边之间的比例式,往往通过证明另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到.

考点2: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例2:(1)如下图,O的直径AB为10 cm,弦AC为6 cm,∠ACB的平分线交AB于E,交O于D.求弦AD、CD的长.

分析:由于AB是O的直径,∠ACB的平分线交AB于E,所以连接BD后,可知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出BD的长.由问题可知,图形中的所有线段均可求长,由于CD是∠ACB的平分线,所以可通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求得AE或BE的长,再利用DAE∽DCA或ACD∽ECB,或ADE∽CBE均可求得CD的长.

解: AB是直径, ∠ACB = 90°.

在RtABC中,BC == =8(cm).

CD平分∠ACB, AD = BD.

于是在RtABD中,

得 AD = BD =AB = 5(cm).

如下图,过E作EFAC于F,EGBC于G,F、G是垂足,

则四边形CFEG是正方形.

设EF = CF = x,

由EF∥BC,可得AEF∽ACB,==,

=,解得x =, AE==.

由 ,∠DAE=∠DCA,又∠D=∠D,

DAE∽DCA,

= ,解得 CD = 7(cm).

(2)如下页上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E为AB上一点,且ED平分∠ADC,EC平分∠BC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ADE=∠CDE B. DEEC

C. AD・BC=BE・DE D. CD=AD+BC

解析:由ED平分∠ADC可知∠ADE=∠CDE,故A正确;由AD∥BC得∠ADC+∠BCD=180°,又∠EDC=・∠ADC,∠ECD=∠BCD,∠EDC+∠ECD=90°,DEEC,故B正确;易证ADE∽BEC,AD∶BE=DE∶EC,AD・EC=BE・DE,故C不正确;延长D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易证ADE≌BFE,得AD=BF,CD=CF=BC+BF=AD+BC,故D正确.因此,本题应选A、B、D.

解析:本题是一道多选题,是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能否熟练应用这些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3:考查相似三角形在位似图形中的应用

例3:如图,在8×8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OAB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请在网格中画出OAB的一个位似图形,使两个图形以O为位似中心,且所画图形与OAB的位似比为________.

分析: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但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本题可根据位似图形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应注意所画三角形的顶点要在格点上.

解:如图,OA′B′即为OAB的位似图形,位似比为2∶1.

解析:本题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概念以及基本作图。解答时要注意审题,顶点要画在格点上.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位似变换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解答:一种是位似图形有位似中心同侧,另一种是位似图形在位似中心的异侧.本题之所以画OAB的位似图形时只画一个,是因为同侧的位似图形,顶点不在格点上,不合题意,故没有画出.

考点4:考查相似三角形中的条件探究型问题

例4:如下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直角尺的直角顶点P落在AD上(点P与A、D不重合),一直角边经过点C,另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E.(1)当∠CPD=30°时,求AE的长;(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DPC的周长等于AEP周长的倍整数?若存在,求出D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当∠CPD=30°时,可算出PD、PC的长,后可得AP的长,在RtAPE中可利用三角函数或相似求出AE的长;(2)属于一个条件探究性问题,可先将结论作为条件来探索,如能得到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解:(1)在RtPCD中,

由tan∠CPD=得PD==4,

AP=AD-PD=10-4.

易证RtAEP∽RtDPC,可知=,

所以AE==10-12.

(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设DP=x,则AP=10-x,由RtAEP∽RtDPC知=2,所以=2,解得x=8,此时AP=2,AE=4,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