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被置于更为开放的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面临新的挑战。信息网络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式、手段发生快节奏的变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构建和心理发展等很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冲击。因此,积极应对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教育;代化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充分共享教育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好的增强教育效果。此外,互联网条件下,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发挥主动性,这样能够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现代化新观念。然而,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在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影响之下,教师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最崇高的职业,备受世人尊崇,教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引导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发生转化,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主动性日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面对面传授交流,作为第四代大众传媒的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上升,相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地位和作用相比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大下降。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

(二)对高校大学生的挑战

1. 网络信息的复杂化,加大了高校大学生信息选择的难度,极易造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混乱

传统教育方式下,受教育者主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以及教育者的灌输过去信息,层层把关过滤之后,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被删除。而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中,充斥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等思潮。长期接触网络,一方面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偏移。

2.虚拟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道德观念淡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严重

互联网是虚拟的数字化世界,网上行为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高校大学生道德法律观念淡化。互联网全球性、开放式的信息交流,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广阔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化、自由程度高,大学生开拓了另一个生存空间。然而,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其道德规范。在没有法律条例,舆论监督的情况下,网上行为便不受约束,为所欲为的不道德行为比比皆是。

3.现实生活中与人的交流减少,引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长时间依赖虚拟空间进行交际,缺少人与人之间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学习生活中往往产生懈怠,精神萎靡,缺乏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手段的挑战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演讲、校园文化宣传等方式,这些方式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意识到,在互联网迅速兴起与发展的今天,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的开展,必须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所带来的挑战,实现教育方式、手段的现代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抓住网络提供的新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加强网络监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网络开放条件下相互碰撞、交融,高校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受到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导性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高校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大学生辨别网络真伪的能力。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突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建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互联网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仍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与引导,其重大作用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借助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这一载体,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

面对互联网不断涌现的各类信息,各高校必须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完备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网络管理的常设机构,加强校园网管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清理网上不良信息内容。加强网络监控,对于存在思想问题的高校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缪娜.创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00- 101.

[2]贺宝月.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学报,2000(4):18- 21.

[3]张尚字.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浅谈[J].党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10):56- 57.

[4]马伊笑.网络环境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5):127- 128.

[5]王彩霞.网络环境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95- 96.

[6]玄成贵.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3(4):62- 62.

作者简介:

王丛丛(1987-)女,汉族,山东省莱芜人,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李洋洋(1987-),女,山东临沂人,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