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书外工夫和画外工夫(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书外工夫和画外工夫(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视野与阅历

生活是艺术作品取之不尽的矿藏,创作家要善于在繁杂的生活中捕捉有审美价值有本质特征的东西转化为意象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要靠创作家的主观修养实现的。

明代董其昌要求画家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为了学识积累,行万里路是为了开阔视野,增加阅历。视野开阔了,山川万象皆了然于胸,然后弃其丑而取其芳,提炼升华,摄入艺术的境界。高的艺术境界,是依赖于广阔的视野加以提炼升华完成的。这就是古人提出“师造化”的道理所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晚唐张提出并被历代画师所奉行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要求画师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开阔视野,去观察物象、去猎取素材,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进行分析研究,从认知中加工提炼,创作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品。

清代画坛四高僧之一的原济,又名苦瓜和尚,为明宗室后裔,身世类同朱耷,以画山水知名。他响亮地喊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口号,这对当时画坛拘泥古法、闭门造车、陈陈相因的状况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奇峰怎么才能搜尽?只有走出去,“行万里路”,在大自然中去“师造化”,去寻找感悟,去搜集素材。

黄宾虹和齐白石等大师也十分重视“师造化”。黄宾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十余次上黄山,60岁远游天台山、雁荡山、武夷山、峨眉山、桂林、庐山、嘉陵江等地。他所到之处,动笔写生,积存画稿近万张。齐白石40岁以后,五次出游南方北方,了解和体味各地山水特色,积累创作素材。他说:“二十岁后,弃斤斧,学画像,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鳞虫中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未见过,便不敢贸然画之,由此可见齐白石大师对待艺术的严谨。

广阔视野、增加阅历的另一修为就是开阔胸襟。古人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壑,不知地之厚也。”只有眼界开阔了,阅历丰富了,才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才不会因蜗角虚名而窃喜,也不因夜郎之国而自大,也才能虚怀若谷,摒弃门户之见,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生活阅历,是作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有体验才有认知,有观察才有发现。诗家、书家、画家灵感和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有生活才有情感的产生。杜甫、李清照、陆游等如果没有离乱的阅历和切肤的感受,就没有他们的作品。诗如此,书画也如此。

阅历来自于生活,生活包括客观的社会生活和主观的精神生活,主观的精神生活就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作品,就是外部世界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所撞击出的艺术火花。

在中国的书画界,有一位自号“野夫”的高明远先生,他说:“一位出色的画家首先是一位学问家,艺术是广取博收,没有深厚的阅历和丰富的生活,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的,一个画家的画外之功或许比他画画本身更为重要。”高明远先生其人我不了解,他的书画我没有读过,但仅凭这几句话,我以为便深得书画三昧,其作品想来是不俗的。

借高先生的话申引:“一个书画家的外部工夫,或许比他的书画本身更为重要。”此话,不知确当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