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钩针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钩针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钩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终致残率为53%[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探索其有效疗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杨楣良教授发明的钩针(获国家专利)及钩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诊断,依据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中骨痹的诊断标准:①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屈伸功能受限,有时有响声或摩擦音;②体检膑骨周围有压痛,膝关节肿胀或畸形;③X线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共107例患者(117个关节),其中男42例(45个关节),女65例(72个关节);年龄35~87岁,病程15天~12年。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58个关节,对照组54例,59个关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取穴: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2]、阿是穴等穴。操作:常规消毒皮肤,选用1.5寸毫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连接6805型电针仪,采用高频疏密波,耐受量,同时给予TDP照射,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杨氏钩针于患膝的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片刻后随即进行小幅度提插手法,待得气后仿《灵枢・官针》之“齐刺”、“恹刺”之意,不出针而改为“一穴”多向刺[3],视病情行推刮、钩拉、弹拨、震颤等特殊操作手法后,再刺向深部施行轻揉的“按摩”手法。术后,按进针方向退针,并敷以创口贴,每周1次,3次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并于停诊后半年随访。

3 治疗结果

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之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好转。无效:疼痛虽减轻,但关节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治疗2疗程后,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两组疗程与疗效关系见表2。两组1疗程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4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之“痹症”、“鹤膝风”范畴,多因风寒湿邪痹阻脉络,而致气血不畅,以局部疼痛、肿胀、跛行、关节伸屈受限为其特征。因此,散寒除湿,舒筋通络,行气止痛是治疗本病的原则。传统针灸、电针等治疗,虽具有较好散寒除湿,舒筋通络的疗效,且无副作用,但每周治疗频率高,起效相对较慢。杨氏钩针疗法则可以利用钩针独特的结构,及独特疗法,使其因组织粘连、挛缩等造成的阳性反应部位得到松解,从而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5 参考文献

[1]胡蕴玉主编. 现代骨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2.

[2]李丽. 针灸治疗膝关节炎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针灸,2007,27(11):862-864.

[3]杨楣良. 中国钩针疗法[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3-349.

收稿日期 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