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需注意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需注意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总结了在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几方面的认识,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经验。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今的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各类新区、开发区的建设也处速发展进程中,城市中的人口、汽车数量在急剧上升,老城区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的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现有的城市道路结构不堪重负、行车条件差、道路宽度不足而车流量大,交通十分拥挤,堵车现象普遍,城市道路改造要求迫切。

相比于新建道路工程,道路改造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棘手,现就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改造目的

一般来说,老城区的城市道路具有的特点是:路面宽度窄、“一块板”断面普遍、路面结构薄弱、路面病害并常年修补、行车条件差、雨污混流、雨天积水、杆线林立、交通设施缺乏、临街建筑混乱等。以上所述多为老路的通病,仅靠交通和养护管理部门的小修小补,无法彻底的解决拥堵、病害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科学的设计、精心的施工、严格的管理,将老路重新改造,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是在城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真遵守城市规划的控制红线、路线走向、断面布置是基本前提。改造工程中,经常存在施工现场与红线位置相冲突的情况,而经规划部门确定下来的道路红线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何取舍需要仔细权衡,这就需要规划编制单位在红线划定前对项目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可预见的情况进行避让。更多情况是,在确定某条道路改造的情况下,在初定的道路红线基础上,设计、施工阶段时发现问题并会商,由规划部门同时修正红线,确保道路线形满足规范要求,最终确定道路红线走向。

城市道路设计阶段所考虑内容中,平面及横断面一般在规划阶段多已确定,更多的是要考虑道路标高、路面结构、交叉口、公交站台、地下管线和城市家具的布置。老路改造前,设计单位应找出老路原有图纸,比对现场情况。改造工程中老路标高与两侧的保留门面地坪、绿化等基本已成型并相互适应,改造后的设计路面标高特别是加铺补强层的路段对现有门面地坪标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以低于室内地坪为宜,这就需要对补强层的结构厚度方案进行比选,在保证路面强度的前提下,尽量缩减高差,还可通过加大横坡、人行道高度降低等方式过渡,路面标高高于门面无法改善时可通过设置排水明沟的方式解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上跨道路的结构物的路段,包括管道、天桥、照明等设施,应注意道路抬高后道路净空的变化。

改造工程的工期是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结合造价、老路状况等因素宜尽量采用工期更短的结构类型,减少工期长的石灰土层的厚度,方便施工尽早通车。冗长的工期对出行要求迫切的市民是无法容忍的,且工程造成的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使原本的利民工程反而最终得不到市民的理解和认可。

交叉口的改造属于改造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老路交叉口一般未进行明确渠化,红绿灯不分左转右转,不仅机动车交织点多,机非交织更加凸显。交叉口改造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本道路的红线范围,包括交叉道路两侧各50m左右范围设计均应考虑在内,一步改造到位,避免相交道路改造时重复施工。为追求交叉口绿化效果,很多道路交叉口在改造时设计成布置交通岛二次过街的分道转弯交叉口,建议较大城市的主干道交叉可选用此类交叉口形式,很多小城镇的道路交叉口改造后的结果是,市民无法理解交通通行规则,使右转弯车道和二次过街通道成为摆设。设计细节也应仔细考虑周全,如过街通道高出路面太多非机动车无法进入,未设专用右转弯进、出口道引起车辆拥堵和碰擦,绿化树种选择错误种植过高导致行车视距不足,右转弯车道宽度不足,大型车辆通行困难等。

公交站台设计主要应考虑乘客候车区域的大小,避免出现站台仅为摆设,乘客占道的情况,安全隐患非常大。改造工程两侧地块基本成熟,站台的布置位置可不仅仅局限于交叉口出口道,人流量大的节点、小区等均应考虑布置。

机、非车道间绿化带断口位置需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布置,一般设计每150-200m设一个断口,不宜多设以减少频繁过街的行人与车辆冲突,降低交通安全隐患减少拥堵。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出入口的交通量和重要程度,宜少设断口,特别是快速路与主干道,应严格限制。施工时须与两侧市民良好沟通,避免引起市民不理解不支持道路建设,引起不必要争端。

施工管理

道路施工质量是第一位的,施工前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安排人员、机械和工期是必须的,新建工程也是如此。遇到特殊情况,随时调整工期安排,确保工期。避免倒排进度计划,影响质量控制,加大施工难度。

进场施工后,相关各单位应及时仔细查看图纸比对现场,开工前由监理组织进行图纸交底会议,与设计单位认真沟通做好记录。对需要作出调整的内容由设计单位出具修改变更,很多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通过相互的交流予以避免。

改造工程施工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交通管制、老路的利用与保护、现有地下管线、场地排水、新老路基衔接和工期等。

工程现场虽允许做到全封闭施工,但考虑到两侧居民日常出行需要,完全的封闭施工是难以实现的,适当的修筑便道供行人通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狭窄的作业面带来的是路基排水不畅、路基压实难、易破坏管线等情况,须对地下地上管线的情况必须及时摸清,包括强电、弱电、燃气、给水、雨水、污水、路灯以及更为重要国防光缆等,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确定相关部门职责,做好迁移、包护、拆除工作。避免开挖错误引起重大事故,造成损失增加造价和施工难度,影响工期。

材料运输车辆、机械进出场地,须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载、超速,避免土方车辆落土影响市容,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绝不在道路交通安全上抢时间,安全第一。

利用老路的前提是保护老路,设计提出老路可利用的方案,若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都可能对工程质量埋下隐患。新老路搭接的问题主要是新建拓宽路基的差异沉降,避免雨天开挖施工影响老路稳定,摸清新老结合部位老路可利用结构层,宽度不足的应向内开挖确保搭接宽度,因管线埋设等原因,距老路过近开挖的,应进行支护,避免破坏老路稳定。

软土地基,特点是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等,加上市政工程工期紧的特点,工程竣工后,新路工后沉降量无法控制,很难满足验收规范的要求。老路已经完成了沉降与新路产生的沉降在新老结合部产生突变,最终导致路面的此类纵向裂缝。虽很难避免,但若采取措施,尽量减小新老路基沉降差,加强新老路基结合部的衔接,并保证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纵向裂缝的危害。

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包括:①软土路基处理(常用的有换土垫层、抛石挤淤、粉喷桩、碎石桩等);②尽量向路面内开挖台阶,错位衔接,避免老路基边缘压实不足的情况,台阶的开挖应使有更多的接触面;③严格控制新老结合部的压实或可采用贫混凝土基层;④在台阶部位铺设土工格栅,应覆盖搭接部位,若条件许可,建议车道全范围内进行铺设。

很多改造工程开始前,因没有老图或只有原设计施工图,与现场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只有靠开挖才能明确。所以,工程竣工时应参照原设计图纸,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绘制竣工图纸,真实还原并标注现场所有设施,交由建设单位妥善保存便于将来查阅。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单位和市民的配合,从规划到设计、施工管理,各个环节均需要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建设单位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步骤,真正做出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