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法国法律中出卖他人的民法法制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法国法律中出卖他人的民法法制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买卖,无效;在买受人不知标的物属于他人的情形,出卖人负损害赔偿之责。”该规定源自于罗马法上的“无论何人,不得以大于其所有之权利给予他人”(Nemoplusiuristransferreprotestquamipsehaberet)之原则。《法国民法典》无权买卖之规定,开创了大陆法系后世各国无权处分立法之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在立法过程中曾经参考过法国民法关于无权买卖之规定。①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无权处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出卖他人之物理论构成之基础

法国民法实行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买卖合同生效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即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该模式与债权形式主义以及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明显有别,按照该模式,动产的交付以及不动产的登记过户并非物权移转的必要条件,此点成为法国民法的鲜明特色。由于法国民法实行所有权移转的债权意思主义,只要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不作其他约定,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在买卖合意达成时即移转给买方,卖方如再次出卖同一标的物即属于无权出卖,因为合意达成以后卖方已经不再是所有人,而只是一个临时占有人,这与实行债权形式主义以及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的国家亦明显有别,此点对于观察和理解法国民法上的无权买卖制度,尤为重要。②但是,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仅仅是《法国民法典》确立的物权变动的一般规则,该规则的适用存在着以下一些例外情形:

1.该规则并非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一个稍晚的时间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当事人的特别约定优先于法律的规定。③

2.该规则仅仅适用于买卖合同订立时已经存在并且已经个别确定的特定物买卖,包括土地的买卖以及整批出售的种类物的买卖。④

3.对于选择之债的买卖合同以及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买卖合同,只有经选择权人(选择权属于债务人)作出选择以后,或者条件成就期限到来以后,标的物的所有权才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⑤

4.对于种类物买卖,买卖合同本身仅仅产生一项债务约束,合同之订立并不导致买卖标的物所有权之转移,只有在买卖标的特定化以后,标的物的所有权才由卖方转移给买方。⑥

5.对于未来物的买卖,比如对于未来的农产品、工艺品、美术作品、工业品的买卖,合同签定时买卖标的物尚不存在或者还没有加工制造出来,此时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无法在签约时转移,而只能待特定化以后或者交付时才转移。⑦

6.对于不动产买卖,当事人往往约定以办理买卖合同的公证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但是买卖合同的债权效力不受办理公证的影响,买方根据买卖合同有权要求卖方办理公证,卖方如不履行,买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⑧

出卖他人之物的法律效力

(一)可撤销、缔约过失责任与合同有效

《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所规定的无权买卖行为无效,并非绝对无效,而是相对无效,这是《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法国学界以及司法实务上基本的、一致的理解。所谓相对无效,也就是可撤销的意思。⑨我国学界对此长期存在着误解,认为《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所谓的无效,是指绝对无效,而事实情况并非如此。⑩卖方无权出卖他人之物,买方可以以对于出卖人的真实所有人的身份、买卖标的物的归属或者买卖的原因发生错误为由,要求撤销买卖合同并且赔偿损失。对于卖方,特别是对于善意无过失的卖方是否享有撤销权的问题,法国的司法实践持否定性观点,判例在此情况下只支持买方的撤销请求,卖方对于其不享有所有权无论是否知情,均无权撤销买卖合同。因为买卖合同中的卖方对其出卖的标的物负无条件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卖方对于标的物权利归属发生错误时无权要求宣告买卖契约无效或者取消买卖契约。如果买方不撤销买卖合同则合同有效,买卖双方有义务履行合同,卖方有义务交货,买方有义务付款,一方不能履行的,应该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买方行使撤销权撤销了合同,则合同责任不能成立,卖方负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无权利人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相对无效,使得卖方在订立买卖合同以后有可能尽其所能获取买卖标的物,从而弥补处分权的欠缺并且实际履行,以挽救合同并且避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无权利人在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行为发生以后获得了权利人的授权或者取得了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则买方无权要求宣告买卖契约无效或者撤销买卖契约。

(二)即时(善意)取得如果卖方已经将标的物交付买方占有,并且买方为善意,则买方有权主张动产所有权的即时取得。无权出卖人于买卖合同订立后丧失标的物而无法交付的,合同效力不受影响,购买人可以追究无权出卖人合同不能履行的违约责任。在《法国民法典》中,即时取得(我国称为善意取得)作为特殊时效而规定在时效期间里。法国民法上所谓的“如果卖方已经将标的物交付买方占有”,仅仅针对现实交付和简易交付的情形,买方必须已经现实占有了标的物,才能够主张动产所有权的即时取得。以占有改定以及返还请求权的让与代替交付的,不足以支持买方的即时取得请求权。对于所有权保留买卖,买受人在价款完全清偿以前将卖方保留所有权之物转卖他人的,构成无权买卖。如果后继购买人为善意,并且已经占有了买卖标的物,可依即时取得获得所有权,但是保留所有权的卖方就该物享有赔偿优先权。对于保留所有权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制造以后再出卖的,保留所有权的卖方能否就该加工制造物享有赔偿优先权,目前法国学界尚存在争议,通说认为如果保留所有权买卖的事实不为第三人所知时,保留所有权的卖方对于该第三人不享有赔偿优先权。

(三)违约、侵权或者不当得利无权利人出卖他人之物,构成对真正权利人财产权之侵害,如果购买人非为善意,不得主张即时取得,真正权利人依据物权的追及效力,可以追及物之所在要求购买人返还其物。如果真正权利人无损害之发生,则无权出卖人无须承担责任;如果真正权利人遭受了损害,则无权出卖人须承担赔偿责任。权利人请求权的基础可以是违约,也可以是侵权,当数个请求权并存时,权利人得选择对自己最有利之请求权行使。权利人对无权买卖行为不予追认而发生善意取得时,权利人对无权出卖人得行使以下请求权瑏瑥:第一,权利人与出卖人之间如果存在合同关系,权利人得以违约为由要求损害赔偿。第二,无权出卖人处分他人财产,如有故意或者过失,属于对他人财产权的侵害,权利人得依侵权行为的规定,要求无权出卖人赔偿损失。如无权出卖人并无故意或者过失,则不成立侵权责任。第三,无权出卖人处分他人财产之所得,因为缺乏法律上之正当原因,构成不当得利,权利人可基于不当得利之规定,要求返还。法国民法上的一物数卖,对于卖方而言,第二次以及第二次以后的买卖,同样可以构成无权出卖的违约或者侵权行为。

(四)时效取得

“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买卖,无效”,乃自一个方面观察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卖方交付买卖标的物给买方,买方依法自主占有的情况下,标的物的真实所有人的追索权受到取得时效的限制,取得时效期间届满以后,买方即可依取得时效的规定取得所有权,依时效取得的所有权具有终局的效力。按照法国民法,对于动产适用即时取得(善意取得),对于不动产除了适用即时取得外,尚有10年或者20年取得时效之适用。对于一项正常的买卖,如果嗣后被法院裁定无效或者合同被撤销,自无效宣告或者合同被撤销时起应该恢复原状,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复归前所有人,无效或者被撤销合同的买方如果已经将此标的物出卖,同样构成无权买卖,后继购买人应该返还该标的物给前所有人,但是依据即时取得或者时效取得者除外。

(五)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无权出卖他人财产,买卖标的物交付以后,如果权利人进行追索,卖方须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法国民法上的权利瑕疵担保,又称为追夺担保,其发生以买方占有买卖标的物以后受到侵扰或者追夺为条件。仅仅不创设所有权尚不足以发生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因为按照法国民法物权变动的债权意思主义,买卖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时标的物所有权即转移,无须履行交付或者登记等形式,所以买卖合同订立以后只存在转移占有问题,不存在转移所有权问题。因此,买卖标的物是否存在权利瑕疵,以买受人的占有是否遭受侵扰为主要判断标准,为此出卖人的义务主要有三项:(1)自己不以任何形式侵扰买受人的占有;(2)防御第三人对购买人就买卖物提起返还之诉;(3)对于自己的行为或者第三人的权利主张给购买人造成的任何损失,负损害赔偿之责,不论第三人的权利主张是否成立。

按照法国民法,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有法定和约定两种形式,约定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可以轻于或者重于法定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当事人无约定时,适用法律的规定。但是,消费合同减轻或者排除供应商权利瑕疵担保的约款无效;出卖人恶意欺诈的,对于权利瑕疵担保进行部分限制的约定无效。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承担,以买卖合同的有效为前提,如果买方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撤销了买卖合同,则不可以要求卖方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而只能要求卖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瑕疵担保请求权与撤销请求权属于请求权竞合关系,选择权人可以作出选择,但下列两种情形除外:第一,买卖双方约定买卖标的物所有权不是自买卖意思表示一致时转移,而是在一个稍晚的时间转移,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有效的情形;第二,对于种类物买卖以及当事人约定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在合同生效以后才转移的买卖,买卖合同有效的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因为买卖合同的效力已经确定,所以不存在撤销的问题,不发生瑕疵担保请求权与撤销请求权的竞合关系。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承担,以购买人对物的和平占有受到侵扰为前提。不仅仅对标的物的完全追夺构成权利瑕疵,对于购买人的和平占有利用施行侵扰,包括来自出卖人方面的滋扰,亦构成权利瑕疵。如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而依法拍卖买方所购买的不动产时,买方作为拍定人超出购买原价的支出、垫款、利息以及其他费用,卖方有赔偿的义务,此种情形属于典型的对于购买人和平占有的侵扰。因此,法国民法上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在构成上实行的是双轨制(ZweigleisigkeitderVoraussetzungen),一方面侵扰可以构成权利瑕疵,另一方面实际的追夺行为当然也构成权利瑕疵。对于第三人的侵扰行为,购买人可以选择:

(1)对于第三人的诉讼进行应诉,然后对于自己遭受的损失再要求出卖人赔偿。选择这种方式购买人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如果出卖人具有正当的理由可以防御第三人而购买人没有及时向其揭示该诉讼的,出卖人可以免责。

(2)针对第三人的诉讼行为,根据出卖人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而提出延期抗辩,在诉讼开始时即通知出卖人参加并支持诉讼,并且承担诉讼的不利后果。出卖人并非必须参加诉讼,但是对于购买人由此而导致的损失负赔偿责任。出卖人有权不待通知即参与诉讼,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权利表见

因为《法国民法典》采纳了物权变动的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变动通常只需要意思一致的协议,无须公示亦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因此第三人很难知悉买卖协议以及物权变动的存在,唯一可见的事实是对物之占有。如果通过占有的权利表象作出的权利归属判断与实际的权利事实脱离,而善意信赖此权利表象的第三人的利益得不到维护,则对交易关系的稳定和交易安全极为不利。为了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法国的判例和学理尤其倚重权利表见理论。早在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中就规定有表见债权人制度、表见文书制度、表见人制度等。时至今日,这一理论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大到表见所有权、表见继承人、表见国籍、表见夫妻、表见民事行为能力、表见商人资格、表见合伙人、表见经理、表见医师等。“表见理论几乎在所有的法律领域都曾被援用过,似乎没有一个领域决意排除它的适用。”在无权买卖与权利表见理论的关系上,法国学界主要有以下观点:首先,“善意第三人因此可不受真实法律状况后果的约束。对于他们来说,表见权利就如同是现实存在的:他们的相信代替了权利的存在”。其次,“善意第三人的误信可以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在真正的权利人没有转让的意思,而表见权利人又没有权利转让的情况下,权利可以仅仅根据相信表见的人的信任而产生”。第三,“‘表见的基本作用是使一项不合法行为有效化;表见可以使一个行为免于被宣告无效。’但是应当注意,这个表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没有权利而完成的行为仍然是无效的,只是期望的结果,也就是说第三人认为得到的权利,可以从表见中找到根据。这些权利是法律直接赋予受益人的,它们并不来源于虚假的法律行为,后者仅是允许第三人主张表见时的一个事实因素”。

对我国民事立法之影响

《法国民法典》是影响及于全世界的一部大法典,欧洲许多国家都受到它的影响,或者直接采用它作为自己的民法典,或者以它为模式制定自己的民法典。我国的民事立法也同样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了法国民法的一些影响。法国民法上对于出卖他人之物的法律规制,内容涉及民法总则、合同法、侵权行为法和物权法等领域,效力形式包含了有效、无效以及可撤销等,而其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则包含了缔约过失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违约或侵权责任、善意取得、时效取得以及权利表见等,构成一个内容完整、结构严密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国民法对于出卖他人之物的立法与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的立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与范本,影响深远。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该条规定明显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之规定。此外,《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规定的缔约过失责任,第49条规定的权之表见,第150条规定的出卖人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等规定,均为法国民法上早已确立之制度,也都和无权处分具有相当的联系。可以说,《法国民法典》对于出卖他人之物的法律规制,除了时效取得这一项规定外,其余的规定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中都能够轻易地发现其踪影。尽管我国现行民法上的无权处分制度受到法国民法上出卖他人之物制度的影响,但是我国民法上的无权处分制度与法国民法上的无权处分制度仍然存在着以下三点区别:

1.《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所规定的无权买卖行为无效,并非绝对无效,而是可撤销的意思,善意相对人享有选择权,如果善意相对人不撤销合同而买卖标的物存在着权利瑕疵或者出卖人无法履行交付义务,那么善意相对人有权要求出卖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或者合同不能履行的违约责任。而按照我国目前的通说,《合同法》第51条所规定的无权处分行为,如果权利人不追认并且处分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无效,这里的无效,是指绝对无效,也就是买卖合同无效。善意相对人对于合同的效力无权选择,即使其主观上为善意并且能够主张善意取得,买卖合同仍然无效。笔者认为,该观点必将导致法律实践和法律思维的混乱,因为善意取得并非无权处分制度的逻辑终点,正常买卖当中所可能存在的质量、更换退货、修理重做、价款支付、违约金定金、纠纷的解决方式、合同的撤销与解除等问题,除了纠纷的解决方式不以合同有效为前提外,均依赖于合同有效。如果无权处分的买卖等债权合同无效,在第三人主张善意取得时,当事人原先以债权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安排均无效,那么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安排将面临重大难题。未来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该废除《合同法》第51条不合时宜之规定,将合同的效力与当事人的处分权彻底分开:要么采纳德国民法的模式,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负担行为之有效不以行为人有处分权为要件;要么采纳法国民法的模式,无权处分行为为可撤销行为,善意相对人具有选择权。

2.关于无权处分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承担问题。法国学界认为,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承担以买卖合同有效为前提,善意相对人不行使撤销权而无权处分的买卖合同有效,只要买方对购买物的和平占有受到侵扰,即构成权利瑕疵。而按照我国目前的通说,《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仅仅适用于出卖他人之物的情形,未得到其他共有人同意出卖共有物、出卖抵押物、出卖租赁物均不适用此条,而应适用《合同法》第150条关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该通说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合同法》第51条无权处分之规定仅仅适用于出卖他人之物的情形,出卖他人之物的无权处分行为,要么有效,要么无效,有效情形下通常无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承担之可能,无效情形下当然无须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因此出卖他人之物基本上不发生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其二,未得到其他共有人同意出卖共有物、出卖抵押物、出卖租赁物不属于《合同法》第51条所谓的无权处分,上述买卖合法有效,因此适用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之规定。这两层含义与大陆法系多数国家(地区)的立法明显不同,无权处分合同如果无效,善意相对人既无法追究无权处分人的违约责任,又无法要求其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善意相对人只能追究无权处分人的缔约过失责任,这对于善意相对人利益之保护明显不周。另外,将未得其他共有人同意出卖共有物排除在无权处分之外,明显缺乏依据。

3.对于无权处分行为,如果相对人为善意,则有善意取得制度之适用。那么,善意取得属于财产的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呢?法国学界通说认为善意取得是时效作用的结果,善意第三人能够取得权利完全是由于法律的规定,“没有权利而完成的行为仍然是无效的”。“善意取得之所以能使善意受让动产的人取得动产的所有权,完全是‘即时时效或瞬间时效’作用的结果。法国民法及效法它而制定的日本民法将善意取得规定在‘时效’里,便是这一学说在立法上的反映。”将善意取得视为一种即时时效,只能认为善意取得属于原始取得。笔者认为,善意取得应认定为继受取得为宜,法国学界之通说不足采。首先,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之一是善意第三人须基于法律行为,经由交易而受让动产所有权,这与继受取得的特征完全相同,而与原始取得则大异其旨趣。其次,善意取得制度,“法律所补足的,系让与人处分权之欠缺,继受取得的性质不因此而受影响”。再次,将善意取得纳入继受取得方式之中,可以借助于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交易的一般规则等,对善意取得制度涉及的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比如上文提及的质量、更换退货、修理重做、价款支付、违约金与定金、纠纷的解决方式、合同的撤销与解除等问题,予以通盘调整,而不必仰赖创设更多的“法律规定”、“特殊规则”予以救济。最后,“时效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无论如何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时效制度,以时间和时间的经过为构成要素,而善意取得制度,则与此全然没有联系。退而言之,即使将善意取得理解为‘即时时效’或‘瞬间时效’作用的结果,所谓‘即时’或‘瞬间’,也同样与‘时间经过’没有丝毫联系。可见,从时效上去寻求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论根据,无论如何都难以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