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服装艺术美的视觉传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服装艺术美的视觉传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使服装艺术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经典时尚款式,赋予人们丰富的美学感受,这表明现代服装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互动关系。

关键词:服装艺术 社会文化 视觉形象 注意力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有机统一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等等要素。服装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人和社会。随着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艺术设计手段在不断发展。信息时代,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行业之间严格的界限正在淡化。服装设计师的想象力迅速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以千姿百态的形式释放出来。新奇的、诡谲的、抽象的视觉形象,以及极端的色彩出现在令人诧异的对比中,我们不得不开始调整自己的眼睛以适应新的风景。怎样看待服装艺术和领略感受服装本身的语言,成为当今这个“眼球之战”时代的“注意力”。

今天是创新视觉形象的挑战时代,科技不是人的最后归宿,人最终归属于自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而服装艺术在贴近、反映并抚慰情感方面无疑是独有其“道”的。服装艺术是文化的表征,是人的活动的存在状态。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中,服装艺术提升和牵动了人们的审美视觉。

一、服装艺术古典历史发展

1、古时服装设计的学问很大,因为每一时期服装都不相同,每一时期的服装设计都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古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的变革设计都必须受特定的政治、经济与制度等的约束,这就是“皇权意志”。

从夏商至明清时期服装的发展循规蹈矩、相对保守和封闭,但这时期创造了服装艺术的辉煌,这种辉煌体现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设计风格。如商的“威严厚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明朝的“敦厚繁丽”,以及清朝的“纤巧”。例如:大型原创客家舞剧《大围屋》服装和服饰,是以民族风貌、解放前期、民国后期服装相结合,伴随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成为等级制度的象征,也呈现出贫富的差异。以上服装设计理念,有其必然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纵观各个历史时期,服装款式设计虽重在实用性,但也离不开对美的追求。

二、现代服装艺术时尚浪漫

1、时尚浪漫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新思潮,与古典起贯穿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中,它们既相互对立,也相互渗透和补充。“浪漫主义”风格源于19世纪的欧洲,主张摆脱古典主义的过分简朴和理性,反对艺术上的刻板僵化,它善于激发对理想的追求,肯定人的主观性和精神性,表现奔放的情感,多采用音乐性和运动性的元素。这种思潮无论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服装上都有明显表现,其服装特点是细腰丰臂,大而多的装饰帽饰,注重整体线条的动感表现,以激烈奔放的情感,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使之更个性化,更具有生命活力。

2、服装带来的全新浪漫、妩媚、性感以及奢华的气息,可以说是最原始和最纯粹的要素回归。它强调打破僵硬的教条,追求戏剧化效果。常用复古、怀旧、民族、异域等主题,造型夸张独特,线条或柔美或奔放,非对称和不平衡设计结构是与古典主义最为明显的不同。图案缤纷斑斓,面料追求柔和质感,装饰手段多用流苏、剌绣、花边、蝴蝶结等,也就是说能想到的新鲜华丽的元素都可以采用。

20世纪初,西方开始关注东方,并将东方的审美情趣融入到时装中,东西方服装由此开始碰撞出独特诱人的火花,这使设计师在神秘中增添了舒适灵活的宽松表现,羽毛、纱饰、披风、蕾丝被大量运用。20年代夏奈尔推出了上衣下裙装,在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又带来了简单优雅的气息,当然这期间也偶有一些反叛意识的款式出现。30年代女性的线条被过分夸张,服装多为皱折垂挂式,被称为“罗马柱”式,低腰线时装广泛流行。到了60和70年代,人们统一在同一的衣着模式之中,无个性、无性别的服饰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如此,也有“少数民族风貌”中部分的浪漫主义因素出现,70年代出现的花布与碎褶营造出的浪漫气氛,对后来有所影响。而80年代后期,社会走向开放,中国的民族文化又一次向西方文化敞开了宽阔的胸怀。同时它表现出高度的“包容性”,使中国人向国际化跨出了一大步,这对21世纪的现代服装艺术和时尚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极其强大的推动作用的。

综上所述,一切划时代的服装艺术,都来自于对人体美的关注。在感觉的驱使下,大脑拥有的天生认知能力提供了构成知识的原则和概念,因此知识活跃在觉醒与兴奋的脑力活动之中,它能逐渐被认知和理解。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辨析是欣赏者主客观思想的统一。信息时代,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视觉形象成为现代社会的标记,网络在有无相生的虚拟世界中不断扩张,一切都可以任意重新组合。美是通过文化构建服装艺术创新的,也是从个人喜好出发而形成的观念。

(作者单位:深圳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张竟琼.中外服装史对览.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颐武.新美学、新大众――“新世纪文化”的形态.文艺争鸣,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