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革新之花绽现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革新之花绽现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革新是建筑施工企业重要的生产力,革新能提工效、促进度、保安全、降成本、增效益。

中铁五局六公司成绵乐站改工程项目部主要承担着成都至绵阳至乐山客运专线CMLZQ2标段站改工程施工任务,从2011年3月进场以来,项目部积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一项项技术创新应运而生,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安全生产。项目部先后18次完成了绵阳北站宝成铁路上下行线路的拨移及道岔插入等工作,以优良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业主高度赞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以小见大倡革新

中铁五局六公司成绵乐站改项目部由于其施工的特殊性,整个站改工程按原计划需八个月完工,但由于整个站改铺轨线路路基不能按期交付,导致项目进场施工已接近两个年头,工期的延误直接造成项目的管理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材料二次转运费等费用不断上升。为了节约成本,项目部以降低施工成本为核心,在项目部开展了以“技术革新,节约挖潜,降本增效”为主题的“五小”(小发明、小改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技术革新活动,努力培养引导职工在施工生产中树立节约、创新意识。

――设计移动式多功能工具房。站改工程在每天的铺轨整道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工料具,由于拆迁工作不到位和交叉施工干扰,使原本就狭窄的施工现场地势条件受到更大的限制,工料具料的存放成为项目部比较头痛的问题。为此,项目部千方百计在绵阳北站货物1、2线旁边寻找了一块地,但只能搭建临时棚,对于存放工料具极为不便。经过计算,如果搭建临时材料库房,材料费需15 000元,同时不利搬运。经过反复思考,项目部设计了一套可拆卸移动式的多功能工具房,它由四个柜子组合而成,每个柜子可分割成四至六层,且前后开门,在狭窄的空间可以从几个方向取存工具,并可存放较多的小型工具和材料,方便简单,既节约了搭建库房所需用的材料费,又能随时搬迁。

――利用旧枕木切割成枕木头变废为用。按施工方案,整个站改工程中,项目部共要完成拨接任务11次。经过初步预算,在每次拨接中,需用12 m?木方垫道岔和钢轨,成本约30 000万元。为节约成本,项目部经与绵阳工务段协商同意后,利用绵阳北站货物1、2线拆下的废弃枕木,从中选出较好的枕木切割成长500 mm的小枕木头,每根可切5个,共切割了600个,满足了施工的需要。

――改变施工工艺。项目部开展了多项挖潜增效活动,如:通过现场科学论证,并经与绵阳工务段、局指、建指协调沟通同意后,将长轨焊接的闪光焊改成现场铝热焊,仅此一项就节约了焊轨车进出场费和两次拨移轨道费约20万元;将绵阳北站货1、2线拆下的旧钢轨,加工改造成滑移道岔线路轮小车、运轨小车、小平车等一轮多用车,既方便了施工生产,又节约了成本费用。据不完全统计,项目通过开展各种修旧利废活动节约经费就达200多万元。

因地制宜推革新

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站改工程按期完工,项目部经理旷天晃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天天蹲守在现场,认真查找影响工程进度的施工环节,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一项项技术创新工作应运而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简易移动简支龙门吊安全便捷。转运钢轨是站改造工程铺设线路中重要的一环。但由于场地限制,转运钢轨面临:施工搬运跨度大,花费时间过长;需要搭建滑道轨,参与搬运人员多,每次最少需要20人左右;施工手段原始,钢钎翻撬转运容易使钢轨损坏变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在现场反复研究实验,最终设计出了一套移动简支龙门吊转运钢轨,每次只需要6人即可完成,不仅使原本费时费力的钢轨转运工作变得安全便捷,更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成倍提升。

――多用速拆预制模具省工效高。预制混凝土线路标志施工所使用的模具都是按型号分门别类设计的,目前铁路线路上常使用的标志大概有近十种,项目部为此就要准备近十种模具,但由于混凝土预制量少,摊销模具的购置成本无形中增大不少,同时使用老模具烦琐,费工费时。为了加快预制速度和降低成本,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成功设计组装了一套多用速拆模具,既节省了加工多套模具的材料费用,并且使用方便快捷,每次灌注混凝土后仅需几分钟就可以拆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汽车装卸起吊架灵活方便。液压捣固机是线路铺轨施工中的必备机械设备之一,但由于它笨重,难以人工远距离搬运,如果运用汽车搬运,又难以装上车。由于绵阳站改施工地点不固定,液压捣固机需要经常转运,若用人工装卸车,至少需要10人,危险系数高,搬运非常不便。项目部想办法,在红塔汽车上加工了一个“装卸起吊架”,它不仅可装卸液压捣固机、200 L油桶,而且还可以装卸其他笨重的物资,使装卸过程节省了不少时间。现在装卸液压捣固机,仅需3人运用起吊架就可以装卸车,灵活性强,效率快,还节省了租用吊车的费用。

以人为本促革新

在既有线上进行站改施工是一个特殊复杂的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增加,为安全生产,项目部在施工手段和工艺上下功夫,将10余项革新成果应用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对人身安全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齿条式压机棒安全可靠。在站改线路铺设中,齿条式压机是最常用工具之一,每次用到齿条式压机时,都需要用直径38 mm的无缝钢管插在压机上作为升降钢轨枕木,发挥杠杆作用,但在起升时会经常出现晃动,稍不注意,无缝钢管便从压机里中弹出,很容易伤及路人和现场施工人员。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项目部运用小钢筋敲打成螺旋状焊接在无缝钢管上,起到稳固作用,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革新,既提高了工效,更保障了人身安全。

――油桶起吊夹省时省力。起吊油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现场人员用钢丝绳套在油桶上起吊,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油桶从钢丝绳上滑出,轧伤施工人员;另一种就是利用5~6人把油桶放在板子上推着装上汽车,但同样也存在安全隐患。为此,项目部设计了一套油桶起吊夹,吊装方便快捷、安全平稳,还能防止油桶内油溢出,每次只需要2人在1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吊装。一个小小的改进,不仅省工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员工人身安全。

――无孔钢轨拉轨卡环更加安全。针对无孔钢轨纵向转移的难度大、在起吊时容易打滑等问题,技术人员又设计出了无孔钢轨拉轨卡环,主要用卸扣上的螺丝来卡住钢轨头,使之不会滑动,从而解决了无孔钢轨纵向转移的困难,为施工生产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项目部自开展“技术革新,节约挖潜,降本增效”为主题的各种技术革新活动以来,取得技术创新、节约挖潜成果达20余项,其中多项技术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技术革新是重要生产力

透视该项目部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中的成效,再一次证明技术革新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生产力,应该进一步广泛开展。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创新是灵魂。创新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创大发展,早创早主动。企业各级组织应该对注重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热爱发明、勇于创造的人与事进行广泛宣传,培养员工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职工群众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只有形成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创新、全员提高的氛围,才能不断加快企业技术转化的步伐。

第三,重点在基层和岗位。课题、难题、问题在基层和岗位,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基层和岗位,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在基层和岗位,抓住这个重点,就是抓住了技术创新转化的关键。

第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有效载体。工会组织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实施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用新技术、新思路对传统的劳动竞赛进行“换代升级”,由过去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比拼变为在科技平台上的智力竞技,从而使职工在钻技术、搞开发、比本领的同时,营造并形成更大规模的群众技术创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