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扩大进口: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扩大进口: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入世”以来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状况

我国进口高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人世”以来,在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我国进口规模迅速扩大,从2001年的2436亿美元升至2010年的13948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1.4%,远高于同期世界进口10.1%的年均增速,也高于改革开放以来进口16.4%的年均增速。我国进口占全球进口的比重从3.76%升至9.69%,在世界进口中的排名从第6位升至第2位。

资源进口比重上升,有效缓解资源紧缺瓶颈。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大幅增加。由于能源和原材料储量不足,扩大进口已成为缓解资源紧缺瓶颈,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油以及有关原料一直占据较大份额,有效地弥补了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缺口。与此变化相对应的是,能矿资源进口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口贸易是一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浪费和风险。我国通过进口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为国内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保证,增强了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整个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的过渡期,但企业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扩大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可以快速提高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加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从拉美、非洲和大洋洲等地进口比重上升,进口商品的地区分布多元化。多年来,亚洲、欧洲、北美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进口商品来源地。过去十年间,我国从欧洲、北美的进口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从拉美、非洲和大洋洲进口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进口推动自身经济增长,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中国扩大进口,不仅推动自身经济发展,满足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需求,更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进口对遏制全球贸易急剧下滑起到了“稳定器”作用,也使中国需求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扭转失衡的新动力。“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口贸易

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进一步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要求适度扩大消费品的进口。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短缺资源进口。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积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进口。

发达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可能适度放松。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逐渐调整单纯依靠消费和虚拟经济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更加重视出口的作用,出口在其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有所上升。高技术产品是其优势所在,也是其最有出口潜力的领域。发达国家为推动本国经济增长,有可能适度放松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

大宗商品价格仍将处于高位。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一度陷入衰退,大宗商品价格曾一度明显下滑。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日益趋紧,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和市场预期变化也导致大宗商品市场投机性因素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研究表明,未来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供需状况将更为严峻,从基本面上支持其价格持续高企。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进一步增强。在我国经济基本而良好的形势下,人民币还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这也将有助于推动进口增加。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跨境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融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有望在对外直接投资、在岸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高达5063.4亿元。从长期看,我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口贸易发展趋势

进口增速总体上将高于出口,有助于实现贸易基本平衡。影响我国进口的规模主要有三个因素:我国经济增长率、汇率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对资源类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我国大宗商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也将增加我国进口成本;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有利于降低进口品的人民币价格,有利于扩大进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降低我国进口的汇率风险。因此,“十二五”时期内我国进口增长速度很可能高于出口增长速度。

加工贸易进口所占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与一般贸易不同,加工贸易从本质上是欧美跨国资本和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的结合,其进口商品基本用于出口。“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的逐渐减弱,欧美跨国公司将制造业中的加工组装环节向我国转移的步伐很可能要慢于金融危机爆发前,加工贸易进口所占比重将有所降低。另外,由于我国制造能力的增强,加工贸易中国内增值部分也在不断增加。

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进口规模将显著增长,技术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强。首先,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会进一步提高对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需求,也有助于加强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其次,随着我国比较优势逐渐由普通劳动力向资本和技术转移,跨国公司将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零部件生产和研发环节向我国转移的趋势逐渐加强,也有利于扩大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最后,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管制的逐渐放松也有助于我国扩大技术进口规模。

大宗商品仍将在我国进口中占据重要地位。“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资源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将增加我国的进口成本。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和铁矿石平均价格分别上升了20.8%和60.8%,进口成本上升幅度明显。

服务贸易进口将进一步增长。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要明显逊色于发达国家,提升制造业附加值的能力相对较弱。“十二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对研发、金融、物流、营销、专业服务等生产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而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金融、物流和专业服务等生产业将成为服务贸易进口的重点领域。

东亚地区在我国进口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之后,当年中国从东盟进口规模1545.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44馏%,占我国进口总额的12.2%,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十二五”期间,随着东亚区域内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特别是“10+3”自由贸易区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东亚地区在我国进口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完善进口促进政策体系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既要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设备和产品的进口,又要适度扩大一般消费品进口。努力突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和限制,实现高技术产品进口的多样化,降低这类产品的进口关税。同时,也要适度进口消费品,增加国内居民可选择的消费品种类,促进国内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

既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又要推动自主创新。我国发展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大量进口技术和专利,夯实自主创新尤其是集成创新的基础,加速自主创新进程。因此,对于技术的引进,除了直接引入技术以外,还要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成果。同时,还要通过国外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学习到相关的研发经验,为之后的技术自我研发提供基础。

既要重视进口我国紧缺的能源和原材料,又要重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即“两高一资”产品)的进口。一方面,充分利用进口数量上的优势来换取在进口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组织好短缺资原性产品进口。另一方面,扩大在生产过程中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品以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从而起到限制国内生产,保护资源,防止污染,降低对资源进口的依赖,推动节能减排的作用。

既要重视技术、产品和资源“引进来”,又要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全球配置。重点是将重化工产业的前端工序配置到全球资源和能源供给地的临近地区,形成产成品供给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全球生产体系。也就是说,将过去国内生产、国内消费的模式改为国外生产、国内和国际消费的新模式。